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编辑 |念初
11月17日,电影《我本是高山》面向全国点映。
经过前期宣传,大家对这部作品都不陌生。
它根据著名乡村女教师张桂梅的真实故事改编。
有这样的感人的人物背书,这部片子想不被关注都难。
然而,该片却令人大失所望,刚点映就出现了大量差评。
甚至被质疑就是在“丑化”张桂梅这位伟大的女性。
而一向因演技好而备受追捧的胡歌,这次更是被骂的狗血淋头。
反倒是扮相十分逼真、演技精湛的海清,被剧组拖了后腿。
那么,这部片子到底触及了哪些观众的雷点?
就连央视出手“劝架”,都杜绝不了批评它的声音!
这一切,还得从“丈夫”胡歌突兀的出场说起。
01张桂梅的信仰关她丈夫什么事?
知道张桂梅故事的人,都被她无私奉献的精神打动。
驱使她的源动力,是对党的坚定信仰。
怎料在《我本是高山》里,却突兀地加重了其丈夫的作用。
早在影片宣传期,片方就亮出胡歌这张底牌。
而胡歌饰演的角色,就是张桂梅的丈夫。
诚然,胡歌也是位很出色的演员。
但必须搞清楚,张桂梅的故事和其丈夫关系不大。
早在成为乡村女教师之前,张桂梅就已经是党员了。
她从家乡黑龙江到云南,就是响应政策支持边疆建设。
还曾先后担任过党校团支部书记,机关妇女主任等重要职位。
这足以证明,张桂梅女士早在婚前,就是位先进分子。
后来,他也的确是因为丈夫患癌去世,才自愿调到华坪县任教。
可在此后,她再苦再难也坚持办女校的行为,却纯粹是信仰的力量。
怎料片中,“张桂梅”一有困难,就会想起丈夫的身影。
就好像支持她继续前行的,都是爱情的力量。
如此一来,胡歌饰演的丈夫,不管演技多好,都难以令人接受。
因为他压根就不该频繁地出现!
如果说这一角色的突兀,是编导的一大失误。
那选择胡歌来出演这一角色,就是他们的另一“罪状”。
随着对片子的声讨,胡歌的“劣迹”也被扒了个精光。
纵使演技不错,但胡歌一直顶着“妈宝男”的标签。
他选老婆的标准,都是按照母亲的要求来的。
而他和母亲的要求就是对方要贤惠,相夫教子的那一种。
这和影片要歌颂的“女性力量”,完全背道而驰。
张桂梅就曾坦言:
“我最反对女孩就要全职太太这一说法”。
而有这样想法的胡歌,能理解张桂梅的思想吗?
这或许就注定了他演不出这个故事的精髓。
更何况导演还将他的戏份加重,强化“丈夫”和“爱情”的作用。
很难不令人质疑,剧组根本就一点都不懂张桂梅。
而胡歌的黑料,其实还不只这一点。
有人还记得曾陷入家暴风波的蒋劲夫吗?
人人痛恨的家暴男,胡歌却出来力挺他。
让胡歌出演这部片子,又成了它的一大败笔。
除了胡歌这部分剧情外,原本能突出张桂梅精神的故事,也被“魔改”的不像样。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片中一些偏离主题的奇葩改编。
02剧情“魔改”严重,曲解题材意义
众所周知,张桂梅免费办女子高中,挽救了很多女孩的一生。
但她并非有先见之明,而是走访的过程中见到了当地现状。
所以才决定要致力于这项事业,带更多女孩摆脱命运的桎梏。
其中有个女孩,身世可谓十分悲惨。
他的父亲就有酗酒、家暴的习惯,让她和妈妈苦不堪言。
难忍这样的生活,母亲选择了和父亲离婚。
但遗憾的是,女孩却被法院判给了父亲。
母亲还在时,每次被打骂,母亲还能护着点她。
可独自和父亲生活后,她的日子更苦不堪言。
父亲的拳打脚踢,每一下都实实在在打到了她身上。
后来因为家里穷,父亲更是将她赶出家门。
连基本的吃住都成问题,更别提上学了。
可这个女孩的经历,却被进行了完全没有必要的改编。
一个酗酒父亲的角色,竟摇身一变成了“不争气”的母亲。
要知道,乡村酗酒家暴的99%都是男性。
这一莫名其妙且完全没必要的改编,到底寓意何为?
一群都是男人的制作班底,试图把造成女儿不幸的脏水泼给女人。
为此,编剧还不愿背锅,在网上“破口大骂”。
他们声称,自己想表达的是张桂梅救了三代女性。
甚至央视电影频道也“劝架”,希望网友理解片子如此改编的用意。
只可惜这一次,央视出手也救不了它!
电影连张桂梅老师拯救一代女性都表达不好。
还妄图一口吃个胖子,最后让观众体会到的就是反效果。
除此之外,乡村的孩子们也塑造得偏离了现实。
大山里的孩子,大多数不上学,不过都是因为家里穷罢了。
他们早早地辍学,都是为家里打工挣钱去了。
怎料到了这部电影里,却充满了浓浓的“高科技”。
学生们叛逆、沉迷上网,完全没有农村孩子应有的质朴。
这些基本情况都没调查清楚,无疑证明着剧组也不够用心。
种种迹象表明,制作班底根本不了解张桂梅的精神世界。
剧组的不用心则和海清的用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可惜这一次,海清的演绎也救不了这部片子!
03可惜了海清被“拖后腿”
自从拍了《隐入烟尘》后,海清似乎找了新戏路。
早在上映前,她逼真的形象就受到了好评。
甚至还有媒体曝出,海清曾多次和张桂梅老师沟通“取经”。
这就是为什么,她能把张桂梅演得神形兼具。
电影宣发用这一点大做文章,让观众对片子的期待达到顶峰。
只可惜结果却令大部分人大失所望。
海清的出色表演,也没能挽救这部片子“魔改”下的差评。
网友分析,其根本原因,是制作班底根本不相信张老师的精神内核。
他们只是一群“蹭热度”赚钱的资本家,很难懂得张桂梅的初衷和动力。
因为他们不相信,一个女人不是因为爱情而做事。
所以张桂梅的丈夫才会反复出现,成为支持她的动力。
他们也不理解,这世上真有张桂梅和同事这样为信仰做事而不图钱的人。
所以在他们眼中,这些人被塑造的偏离现实,成了一个个“作精”,言行站不住脚的人。
不可否认,电影要展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确实很难。
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没有用心也一目了然。
不管前期还是后期,片方“利用”张桂梅的意图都很明显。
就在影片华坪战点映会上,张桂梅也带学生观看了影片。
听到学生们说出“坚定信仰、报销祖国”的观后感时,张老师笑开了花。
其实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改变她们原有的厄运,才是最令她开心的事。
但点映会上的主持人,却非要让张老师再露个面。
安排了让发表感言的学生们去抱抱老师的环节。
一听到这儿,张桂梅连连摆手不愿配合。
这了主持人却不依不饶,还是坚持让学生们过去。
最终张桂梅骑虎难下,愣是被搀着起身。
配合片方一系列疑似“硬蹭”的宣传活动。
明知道张老师身体不好,还要搞花样。
难怪网友会更加质疑,它们从头到尾就是在“蹭”:
片子拍成这样,还好意思蹭张桂梅老师的热度!
04结语:
不得不说,《我本是高山》的确有些让人失望。
但张桂梅老师的精神,却是永远值得歌颂且赞扬的。
希望真的有好作品传扬她的精神!
这样才不算辜负张桂梅对社会的贡献的力量。
往期精彩
央视主持人吞300颗安眠药自杀,被抢救7天7夜,如今过得怎么样?
曾一眼万年艳压群芳,如今沧桑如鬼像大妈,这6位女星你还认识吗
演员魏小军:40岁走红,45岁“消失”,如今新身份露面惊艳众人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