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是流行于网络中的一个热词,也被很多年轻人用来形容自己的状态。意思是对某件事已经不抱有太多期望,不会努力改变,而是选择任其发展。
或许在我们传统的培养理念中,勤奋总是胜于安逸、改变总是胜过安于现状。可是如果你觉得即使再努力,收获也很有限,真的还会继续保持动力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降薪之后员工“集体摆烂”,下班不回消息,经理左右为难记得笔者读大学的时候,管理学中有这样一个理论:人在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考虑精神层面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说得更直白些,其实我们大多数普通家庭的毕业生,之所以出来工作,基本都是为了拿工资。岗位的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打工人的工作态度。
不过受到特殊时期的影响,很多行业也可能出现了收益减少等难题。精简规模、减员降薪的情况并不少见。离职的人面临再次求职的问题,而留下的员工其实也有另外的压力。
他们要应对的,可能是一边降薪,一边要分担起更多的任务。有位部门经理在网上讲了自己正在苦恼的现象:降薪之后下属们“集体摆烂”。
他们的工作常会有临时加班的情况。但自从这个月决定降薪以后,大家工作状态明显不一样了。下班就“玩失踪”,不回消息也不接电话。
这位经理感到左右为难,老板和客户对她依然要求严格,可考虑到下属们的工资,又觉得真的很难再让他们像以往那样努力。
“下班时间没义务谈工作”,越来越多毕业生,拒绝职场“内卷”这个经理提出的问题在网上引起热烈的讨论。提到下班后还要考虑工作上的问题,随时“待命”,很多毕业生想要吐槽。
根据某个不完全统计的调研,大约有七成以上的职场人,表示个人时间里也要处理工作相关的事物。似乎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工作已占据了很多精力,自由时间变得越来越少。
有00后直接对上司说“下班时间没义务谈工作”,属实说出不少人的心声。很多毕业生开始拒绝职场“内卷”,不再认可“一定要比其他同事更努力”的思维。
其实,与其说这是“摆烂”,不如说是另一种努力:就是努力让职场回归“常态”。我们总是被教导着要勤奋,但拒绝加班就等于工作不够认真吗?
工作以外的时间,本身就是属于个人的,如果多数员工都要回家后继续工作,那说明上级定的任务本身就不符合实际情况。
倘若工资水平让毕业生能认可,这方面可能也会默默接受。但降薪之后,现实待遇不能让员工满意,工作态度有变化也是意料之中。
“你不做有其他人做”:求职的供需关系,是职场“内卷”的深层原因虽然大部分网友对这样的现象表示理解,但也有人说出了现实而“扎心”的话:你不做还有其他人做。或许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还能在回怼上司以后毅然辞职。
但这种底气,多半也是因为身上还没有太多来自家庭的责任。理论上讲,朝九晚五、周末双休、非工作时间不考虑工作内容,确实是理想的标准。
但现实是求职和招聘的供需关系,决定了职场的“内卷”。你觉得难以接受的,总会有其他人选择接受。这或许也是降薪、增加工作量能够实现的深层原因。
当然,站在企业角度,有些决策也是在困难时期的一种选择。中小型企业这时候可能面对的难题更多,只能通过减少用人需求和降薪等方式解决。
不过,任何管理方法都需要“有度”,如果像这位经理分享的那样,直接大幅降薪,员工们工作积极性也跟着降低,就是很正常的反应了。
【笔者寄语】工资对于职场人来说,是最为有效的激励方式之一;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毕业生的工作态度。
一味要求他们勤奋,并把个人时间拿来考虑工作上的问题,但待遇又跟不上的话,很难保持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员工得到保障也等于公司会更长远地发展下去。
如果没办法安排下属在工作时间内完成他们该做的事,还要占用他们的下班时间,那这个经理也不配坐这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