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穷人娶不上老婆,怎么传宗接代?他们想了个办法,沿用至清朝

借古论今事 2025-02-19 09:26:55
前言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有这么一句话,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话,是孟子用来批评那些不孝顺的人的。可后来的人,都把这话的意思给理解错,都觉得孟子的意思就是家里要是不生儿子,不把传宗接代这事儿给完成了,那就是不孝顺。

在古人看来,妻子最大的用处就是生儿子。要是自己有皇位得传下去,还有家产、房产要继承,可却没有个能传宗接代的人,那这一切可就都便宜别人。

君主想要争霸天下,就得有嫡传的子嗣,这样才能稳住部队的军心。为啥?要是君主突然意外没了,有少主出来主持大局,部队就还是有凝聚力的。

从这儿就能看出传宗接代有多重要了。可是在古代,不是所有人都能娶得起媳妇的。那些穷得叮当响的人根本就娶不上媳妇,那他们怎么传宗接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人想出了一个违背伦理的法子,你知道是啥不?

一、“典妻婚”解决传宗接代的难题

啥是“典妻婚”?这是一种畸形的婚姻延续方式,在中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一直持续到革命战争时期才结束。

“典妻婚”从汉朝开始,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才结束。它是怎么来的?源于有人曲解了“天饥地荒,典妻卖子者”这句话。啥意思?就是说,碰到天灾人祸的时候,丈夫没办法,只能把自己的妻子给卖了来养活孩子,这就被叫做“典妻”。

那时候,到处都在打仗,战争一个接着一个。这就使得老百姓都没法好好活下去了。在古代,娶媳妇得有三书六聘,这结婚的事儿可麻烦了。都在打仗的年代,连饭都吃不饱,还怎么娶媳妇生孩子?

为了活下去就产生了一个坏习俗,把老婆娶进门,家里日子过不下去了,就直接把老婆像物件似的,拿去典当换钱。这种不正常的婚姻,就是为了把老婆卖给人家生儿子传宗接代,这一过程通常会持续三到五年。

在商议之前,双方都会先把价钱谈好,这样就能防止其他问题冒出来。对于“典妻”这种事,要查看甲方的婚书、订婚的约定,还有双方的聘礼,得仔细打听这些个细节。为啥?因为买方要是娶不起媳妇,肯定也担心自己上当受骗。“典妻婚”可把契约精神看得很重,这种事儿本质上就是一种利益关系,而且还跟买方传宗接代息息相关。

自己的妻子被卖出去一段时间,去别的家庭传宗接代,完事儿后再拿点小钱把妻子赎回来,这就是“典妻婚”的目的。到了唐朝的时候,这种风气变得更盛行了。

在唐朝的时候,不只是底层那些穷苦的老百姓会搞典妻婚这种事,就是那种“买媳妇来赚钱”的事儿。要是典妻婚中原主人在规定的时间里,没有办法把自己的老婆给赎回来,那他老婆可就永远归跟他做交易的那个人。

唐朝有那么些结了婚的小混混,染上恶习后就迷上了赌博。钱输光了,就动起“卖老婆”的心思。然后拿着卖老婆换来的那点一次性的钱又去赌博,最后输得精光,落得个家庭破裂,老婆孩子都离自己而去的下场。

到了宋朝这个更加开明进步的朝代,“典妻婚”发展到了又一个高峰。一些有钱人,就为了图个新鲜劲儿,会跟别的富人搞“典妻婚”这档子事儿。就因为要寻求刺激、找点新鲜的,好多良家妇女被“典妻婚”这种陋习坑害了,可真是有苦说不出。

毕竟在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状况一直都存在。女人,就好比是丈夫用来生育后代、赚钱、干活、发泄欲望的工具。后来南宋被元朝给灭了,中国也就步入了新的时代。

元朝的时候,草原上的人生活风气那是更开放了。国家其实也发现“典妻婚”有很多弊端了,也晓得这事儿特别不道德,就出台法律去阻止这种行为。

但还是有不少人乐意用这种法子传宗接代。好多穷苦没钱的老百姓就这么干,把自个儿的老婆租给别人,借妻生子,就想着能延续香火。

这在现代是特别难以说出口的事儿,可在当时的老百姓眼里却是稀松平常的,没什么不能讲、不能做的,老百姓就把这当成平常事看待。

而到了清代,典妻这种风俗愈发猖獗了,这是为啥?因为顺治皇帝登基之后,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能过得好,为了清朝社会稳稳当当发展,他虽然把明朝初期的《典妻婚禁令》给延续下来了,可这都是为了国家能进步,社会能发展。

古人为了传宗接代搞出这么个手续。在现代社会,这种事儿大家可接受不了,社会伦理也容不下这种陋习。但在封建古代,那些没法娶媳妇的人就只能走这条路。

二、为什么会有“典妻婚”

“典妻婚”这种陋习之所以会出现,就是因为当时穷苦的人实在太多了。离咱们最近的朝代有清朝,清朝前期的时候,老百姓的日子还勉强能过,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位皇帝都挺厉害的,所以百姓的生活还算可以。

晚清的时候,以前厉害的八旗军已经变成朝廷的大蛀虫,让朝廷的负担变得特别重。整个社会到处都是动荡不安,战乱不断。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更替的时候,或者碰上那些又残暴、又贪婪、还沉迷女色的皇帝,老百姓可就惨,被折腾得没法好好过日子。

封建社会到处都充斥着贫苦的生活,有些人连饭都吃不上。不过在封建的古代社会,传宗接代的观念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古代几乎没有丁克家庭,传宗接代就是人们的使命。

典妻婚变成了一种社会漏洞,它是从正式婚姻里衍生出来的漏洞。这种婚姻方式产生后,在汉朝不断发展,渐渐成为一种被世俗大众接受的婚姻形式,目的就是延续血脉。

三、“典妻”的意义

在封建社会,有钱人那可就是上层人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家里有大把的钱,孩子也生了一堆。在古时候,只要养得起,就没人觉得自己生得多。那古代为啥会有三妻四妾?还不就是为了延续自家的血脉嘛。

富人得传宗接代,穷人也得延续香火。那些穷得没钱娶媳妇的人,可不能就这么破罐子破摔。这不,“典妻婚”这种乱七八糟的习俗就冒出来了。为了能让家族的血脉传承下去,当时家里的母亲都在想尽办法延续血脉。

“典妻婚”违背道德伦理,可它是为顺应时代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陋习。穷人搞典妻婚,就是为了有自己的后代,和血脉传承比起来,那些道德伦理就没那么重要了。

典妻婚虽说被打压过,可不管啥社会,穷人总归是多,富人少哇。好多人都讨不到老婆,他们可都把传宗接代看得特别重。清朝末年那种乱糟糟的时候,就更让这种坏风气变本加厉。

古代社会可迂腐封建了,穷人很难有翻身的机会。富人,就一个劲儿地压迫穷人,然后自己越来越富。在古代封建社会这个大环境里,就形成了一种情况,哪怕再穷,也不管什么道德伦理了,就想着完成传宗接代这件事。

典妻婚结束后,女子就在购买她的人家生活。这种典当是有期限的,可能是两到三年,也可能是三到五年。既然花钱买了妻子,那就得好好用起来,卖力干活,把传宗接代的任务给完成。要是能生个儿子出来,那这钱就花得值。

在封建社会,被典妻卖出去的女人可就遭大罪。那时候封建礼教把女人死死地束缚着,女人们都是很忠贞的,很少有出轨或者红杏出墙的情况。可是一旦被典当出去,新丈夫只要有空就会强迫买来的媳妇发生性关系。

她们一旦被卖出去,就沦为生育工具,人权啥的根本就没有。晚上被折磨得够呛,白天还得下地干活。那些搞典妻来传宗接代的都是穷苦家庭,如果家里有好几个兄弟,女子给哥哥生完孩子,可能还得接着给弟弟生,真的是苦得没法说。

结语

古代的“典妻婚”,那可是封建落后弄出来的畸形东西。它可把古代的女性给压迫惨,让女人们吃了好多的苦。在古代那种特别残酷的思想环境里,女人们想反抗都不行,就跟商品、货物似的,被人买来卖去,让人想叫就叫过来,想打发走就打发走。

新中国成立之后,妇女能顶半边天!她们每一个都是独立的个体,值得所有人去尊重!

0 阅读: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