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港媒《南华早报》援引一份研究论文报道,歼-36设计团队正在开发一种计算机系统,以协助飞行员完成降落航母这一危险操作。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专注于研制全球最先进空优战斗机的成飞,似乎正在拓展业务范围,连带航母舰载机也要覆盖,那么对沈飞来说确实有点压力。
目前海军航母舰载战斗机有两款,包括歼-15T/D系列、以及歼-35隐形战斗机,这几种型号构成航母打击主力。而且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由沈飞研制打造并已经形成系列,特别是沈飞六代机也在高频率试飞,一机两型设计未来上舰基本没有问题。所以此时成飞如果也在研发六代机着舰系统,那么显然是为歼-36上舰配套使用,这么说下代航母要么两款六代机都配,要么二选一双方展开竞争。
不过成飞歼-36上舰也有个疑问,从各种公开分析数据来看,最大起飞重量超过50吨,已经属于战斗轰炸机或早期战术轰炸机级别。这么大一架飞机上舰,首先体型大占用甲板空间多,相对歼-15和歼-35战斗机来说,航母能够携带数量就会直线下降。虽然能够利用更先进性能,弥补装备数量不足弊端,但飞机毕竟是机器能多带最好,谁知道会不会出现意外或战损,数量更多威慑力才更强。
当然歼-36能不能充当舰载机,这才是目前需要面对的核心,研究报道是这么说的:在极端天气中通过与飞行员共享控制权的系统实现了惊人的精度。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歼-36设计团队研制这套着舰系统,不是仅由飞行员操作的单机版,还是网络版本可以在应急情况联机使用。比如飞行员受伤无法操控,或者天气恶劣超出人眼识别,改由地面或航母人员操作,以更好的视角和姿态精确着舰。
着舰问题解决了,如何弹射起飞无非是放大功率,对目前的中国军工来说不是难题。同时报道称,歼-36设计团队目前还处于海军型早期研制阶段,海军版本将适用于日益增长的航母舰队。说明成飞也有航母舰载机,考虑到单一研制六代舰载机的成本太高,而且周期也太长应该不是新型号。因此最大的可能性,是以歼-36为基础一机两型改进,同时配套于更先进的航空母舰。
歼-36自去年底公开以来,已经进行了大量试飞,包括空中放油、高机动飞行、三发动力全开,以及超低空着陆等,试飞频率和透明度之高,甚至连美国都无法提并论。足以说明歼-36很稳定,如果不出意外按这种速度试飞下去,可能3-5年内就会有小批量试装,那么海军版本同步上线也不是什么问题。
而且性能相当出色,美媒推测作战半径高达3200公里,机头大直径或超过2米,堪比一款小型预警机。先进的雷达和隐身性能,再加上配备PL-17这种超远程空空导弹,进入六代机时制空作战基本没有对手。当然沈飞六代机也要上舰,以目前两者几乎一致的试飞进度,这就意味着双方不会是竞争关系,更有可能是一种协同作战关系,也属于轻重搭配侧重点不同。
沈飞的歼35还没量产,等到歼50量产,美国f47都大规模服役了,还是歼36小型版本上舰更靠谱,参考歼15故障不断,沈飞的飞机实在不放心。
J36上舰,一切就完美了。有低配的J35意思意思就好。
这不得弄个20万吨核航母?
国海军航母吨位始终控制在11万吨以下,是为了和其积累多年的体系契合,也因为舰载机的体型一直没涨上去。国内前些年还在效仿美国的脚步,但在发展六代机时,却已经敢于打破窠臼,走出自己的道路。因此,在战斗机体型一再增加的情况下,未来的国产航母肯定会超过“11万吨”,这个由美国海军设置的隐形界限。不过,距离真正达到接纳歼-36上舰的程度,还很遥远。
只要有竞争就会玩命的研发
配套的广东舰30万吨
A12被放弃最主要是跟战略对手崩溃有关,要是苏联还在,别说A12,舰载版F22都要上,压倒性的性能优势是优先考虑,单价2亿又如何?
因严重超重(最大起飞重量36吨)、造价昂贵(1990年的规划是2亿美元一架)被放弃。取而代之的弱化版,也很快无疾而终,最后落地的是一点都不科幻,但非常实用的F/A-18E/F。
水到渠成的事,时间会给出答案。
以前网友大炒让歼十上舰,后来又大炒让歼二十上舰,现在又开始让歼36上舰了。
这就瞎扯了,55吨的歼36能上航母。。。005核航母也就9万余吨,歼36能上的航母估计得是13万余吨往上,这是不可能的。
始终不能相信美国特朗普的话,
美国什么时候说过真话?
非核氢弹不是氢弹,但甚比氢弹,不虚氢弹盛名,中国因为有非核氢弹而改写战争的游戏规则
成功试射非核氢弹,证明我们周边气氛有点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