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释放何种信号?

国际金融报 2025-01-22 17:29:13

近日,证监会召开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在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时指出,加快改革开放,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与此同时,证监会提出进一步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研究制定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安排、拓展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等多项重磅细化举措,引发市场关注。

中长期资金入市有哪些卡点堵点?未来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还会有哪些政策出台?如何评价资本市场开放成效?带着这些问题,《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高校、机构等多位金融专家人士,综合解读背后释放的监管信号。

吸引中长期资金流入

证监会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要求,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进一步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协同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权益投资比例,深化公募基金改革。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学院副院长刘晓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上市公司质量有待提高,退市机制不够完善,部分企业多年不分红,曾经一些违法乱纪、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得不到有效惩罚,未能将“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清除出市场,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使长期资本缺乏信心;另一方面,股市发展尚未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反馈。建立慢牛市场,使上市公司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投资者,尤其是长期资金投资者,是吸引长期资本入驻的关键。

“养老基金入市及进行风险投资、私募投资,目前还存在一些待破解的体制机制难题。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还可进一步发挥中长期资金优势,更好起到支撑基本盘的作用。”刘晓明说。

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在受访时表示,堵点主要存在于市场环境、考核制度、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具体而言:

市场环境方面,A股市场波动较大,使得中长期资金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和短期波动压力,降低了其入市的积极性和稳定性;考核制度方面,目前约70%中长期资金都有年度的考核目标和业绩排名压力,部分长期资金的投资管理人在短期考核压力下,难以承受市场的大幅波动,进而减少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政策支持方面,长期资本投资收益的税收政策和优惠政策尚未完善,长短期资本的税收政策无明显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长期资金的投资收益和入市积极性。

与此同时,市场诚信环境不健全,违法违规行为也会动摇长期资金的市场信心。东北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哲铭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资本市场中财务造假、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等违规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对市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造成严重损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投资者对公司基本面的正确判断,还直接削弱了资本市场的整体信任度。

“长期资金投资周期较长,对市场的信任要求更高,违规违法行为频发会加剧投资者对市场透明度和监管有效性的担忧,动摇中长期资金‘留下来’的信心,增加了其退出市场或规避风险的倾向。”刘哲铭说。

对于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的原因,上述几位受访人表示,主要是基于多方面考虑:一是在投资者中形成良好的政策预期和导向,稳定市场基本盘,树立投资者信心;二是中长期资金或有更强的意愿参与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投资,推动资本向优质资产和关键领域集聚;三是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吸引更多国际中长期资金的流入,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生产力,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实现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并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会议指出,研究制定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安排,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新“国九条”及相关政策强调发挥资本市场的配置功能,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高端制造等重点领域,支持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汤哲辉预计,未来或有如下方向的政策出台:一是鼓励以产业整合升级为目的的并购重组:即上市公司通过对同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并购的方式做大做强。并购已成为中国产业竞争的高阶环节和发展的新引擎,并将推动资本市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二是进一步构建“耐心资本”和“长钱长投”的体系。耐心资本将助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高效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更好地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未来可能在支持企业创新、实现产业引领方面有更多的政策出台,实现对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支持,引入更多耐心资本培育科创企业。”刘晓明分析称,如在绿色节能、低碳环保、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出台专项投融资政策。

在刘哲铭看来,未来或会重点从以下几个方向出台监管政策: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二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科技攻关,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三是优化教育和人才体制机制,着重于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四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开放创新。

此外,对于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的建议,受访者认为,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快推进科技企业QFII评价制度,实现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全过程链条的融资可得性;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发行上市制度、加强市场诚信建设等。整体来看,三方面改革应协调推进,增强市场的包容性、透明度与稳定性,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与发展环境。

双向开放成效显著

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越走越实,开放成效显著。会议要求,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优化境外上市备案制度,拓展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充分研究借鉴境外市场有益实践,增强A股市场竞争力、吸引力。

互联互通机制优化,资本市场制度持续完善。刘哲铭表示,资本市场的制度体系逐渐优化,像沪深港通和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机制的完善,使得外资能够更加便捷地进入A股市场。同时,中资企业的境外上市渠道也保持畅通,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双向流动,进一步促进了国际化进程。

外资机构“引进来”成效显著。自2020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在汤哲辉看来,证券行业对外开放,外资机构在经营范围和监管要求上实现国民待遇。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来中国开展业务,可以促进证券行业充分竞争,促使国内金融机构提升展业能力,促使市场投资者结构优化,引导行业高阶转型。

中资企业“走出去”成为潮流。2023年以来,政策方面不断发力,支持内地龙头企业的海外上市。2024年开始,“A+H”骤然升温,目前港股市场已有超过150只“A+H”股,包括顺丰控股、美的集团、龙蟠科技成功完成H股上市。“企业利用香港资本平台,可以更便利地进行跨境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以满足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业务拓展、投资并购需求,实现海外融资海外用,并为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奠定关键作用。”汤哲辉说。

从现有的深港通、沪港通、沪伦通等发展情况看,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效果。刘晓明强调,未来既要做到资本引进来,也要做到资本走出去。一方面吸引更多的海外资本、海外风投和私募来中国,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另一方面也要有更多的产业资本走出去,寻找投资和并购机会,扩大产业和资本的影响力。这样才能实现优势互补,真正达到市场对外开放的目的。

0 阅读:37

国际金融报

简介:人民日报旗下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