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网约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多个城市出现又在多个城市被叫停。武汉的萝卜快跑首当其冲,成为萝卜快跑的风向标和关注焦点,其单日单车峰值订单量已追赶传统出租车。网友们有说它便宜方便的,也有说它是新时代的机器吃人,更有网友认为:1000辆出租车司机养活了1000个家庭,1000辆萝卜快跑养活了几个老板。可以说,萝卜快跑一方面在以低价方式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一方面因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局限被人们非议和排斥着,这也成为它在一些城市被叫停的理由。
萝卜快跑由百度公司研发,是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它利用高精度地图、传感器和先进算法实现车辆自主行驶与决策,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能提供 24 小时不间断服务,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提升了出行安全性,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成本。
与此同时,萝卜快跑的出现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冲击,其超强的竞争力对传统出租车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让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萝卜快跑每 10 公里仅需 7 元的行程费用,与公交地铁持平,价格优势明显,且能避免人类驾驶的一些问题,竞争力很强。这可能导致部分出租车驾驶员面临失业风险。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看,在网约车行业日趋饱和、供应增长远超需求空间、就业市场形势不乐观的前提下,无人驾驶网约车的落地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深思。一方面,它确实有技术上的突破,为消费者带来了利好,如费用较低、不拒载、不绕路、无气味等。另一方面,其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行驶过于谨慎导致的堵车、违停等,引发市民投诉。此外,其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如未充分考虑充电、税费、保养、运营、前期研发投入等费用,仅以低价抢占市场的做法能否长久,也有待观察。
在武汉,甚至出现了网约车司机集体请愿的情况,他们希望控制无人驾驶网约车的数量或分时而治。这反映出部分从业者对自身生计的担忧。类似的故事在科技发展历程中并不鲜见,如卢德运动中工人砸毁机器,而工厂主为降低成本选择机器,最终英国政府镇压了运动,机器取代了人,英国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这表明技术的进步难以阻挡,但如何平衡技术发展与相关人员的利益是一个重要课题。
围绕萝卜快跑的争论,实际指向了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技术发展是否一定带来宏观意义上的社会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否需要以真实的社会需求为前提?有观点认为,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短暂失业,但最终会创造出更多新工种、新产业和新就业。然而,对于那些受到直接影响的人群来说,这种转变却是十分残酷现实。
面对萝卜快跑带来的影响,传统出租车行业需要积极转型升级,可借鉴其优点提高服务质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运营效率,加强驾驶员培训和管理。相关部门也需及时调整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无人驾驶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社会则要采取措施,如提供新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帮助受到影响的人员转型。
总之,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网约车的出现,既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潜力,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如何在推动技术发展的同时,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需要业界、社会、学术界和政府等共同努力和深入思考。(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