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车厘子大降价促销。平时节省的李奶奶,看到车厘子便宜了不少,以前舍不得吃的她,从市场上买了一大袋。她听说车厘子营养丰富,便打算好好享受一番。一颗颗晶莹剔透的车厘子,让李奶奶越看越喜欢,不知不觉间,她已经吃下了一大半。
随着车厘子一颗颗入肚,李奶奶开始感到腹部隐隐作痛,皮肤上也逐渐泛起了红斑,瘙痒难耐。起初,她还以为是偶然的皮肤不适,但症状愈发严重,不久便出现了呼吸急促的症状。
家人见状,连忙将李奶奶送往医院。经过医生的详细询问和检查,诊断李奶奶为车厘子过量食用引发的过敏反应。原来,虽然车厘子本身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安全的,但过量食用,尤其是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有可能触发异常的免疫反应。此外,医生还特别提醒,车厘子的果核含有微量的氰化物,虽然日常食用不会达到中毒量,但若咬破大量果核,仍有一定风险。
此外,关于车厘子的食用安全,网络上流传着各种说法,如“吃车厘子会铁中毒”、“吃车厘子会氰化物中毒”等,这些说法让不少人对车厘子望而却步。那么,这些说法真的靠谱吗?吃车厘子时需要注意什么?
吃车厘子为什么会氰化物中毒?
车厘子属于蔷薇科植物,而该科的某些水果种子(如桃核、杏核、李子核等)含有氰苷,这种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化为氰化物,具有一定的毒性。然而,车厘子的果肉中并不含氰苷,只有果核中微量存在。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吃车厘子时是不会咬破果核的,因此果核中的氰苷不会释放出来。即便是不小心误食了一颗车厘子核,也不必过于紧张,因为核内氰苷转化为有毒氰化物的量非常有限,完全不足以引起中毒反应。当然,为了避免误食过多果核,建议在食用车厘子时尽量去核。
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咀嚼和吞咽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误食果核。因此,家长在给儿童食用车厘子时应该更加小心,最好将果核去除后再给孩子食用。
每天吃多少车厘子合适?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居民每日水果摄入量建议为200~350克。为保证水果均衡摄入,建议普通人一天摄入车厘子为100~150克,大约相当于10~15颗车厘子。这个量既能满足人体对水果营养的需求,又不会因为过量食用而引发不适。
当然,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同,对车厘子的耐受量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食用车厘子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食用量。如果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血糖升高等不适症状,应该适当减少食用量或暂停食用。
三类人吃车厘子要减量
虽然车厘子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大量食用。以下三类人群在食用车厘子时需要特别控制食用量:
1. 慢性肾病患者:车厘子含钾量较高,对于肾功能不佳的患者来说,肾脏排钾能力受限,大量摄入车厘子可能导致高钾血症,从而加重病情。因此,慢性肾病患者应该严格控制车厘子的食用量。
2. 糖尿病患者:尽管车厘子的升糖指数(GI值)较低,但其糖分含量仍然较高。糖尿病患者如果大量食用车厘子,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增加控制血糖的难度。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来适量食用车厘子,通常建议每天摄入量控制在10颗左右。
3. 胃肠疾病患者:车厘子中含有较多的果胶、果酸等成分,且质地较硬不易消化。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来说,大量食用车厘子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引发胃胀、腹泻等不适症状。因此,这类人群在食用车厘子时应该特别小心,尽量控制食用量或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