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签因素
(一)标签天线设计
1. 资产标签的天线尺寸和形状对其接收和发射信号的能力有重要影响。若天线尺寸较小,其捕获射频信号的范围就会受限。例如,小型电子设备固定资产标签,因面积小,天线可能无法有效接收远距离信号,导致识别距离短。
2. 天线形状也至关重要,不同形状的天线(如偶极子天线、螺旋天线等)具有不同的辐射模式和增益。不合适的天线形状可能使信号集中于某些方向,而在其他方向上信号微弱,减少有效识别范围。
(二)标签芯片性能
1. 标签芯片的灵敏度决定了它对微弱信号的反应能力。低灵敏度的芯片需要较强的射频场才能被激活,这会限制识别距离。芯片的功耗也会影响距离,高功耗芯片可能更快耗尽标签能量,降低其在远距离时的响应能力。例如,高价值但低频使用的固定资产(如大型设备的备用关键零部件)上的标签,可能由于长期未使用或自身性能问题,导致识别距离不理想。
(三)标签封装材料
1. 标签的封装材料若对射频信号有屏蔽或衰减作用,会缩短识别距离。例如,金属封装的标签,虽防护性能较好,但金属外壳会阻挡射频信号进出,使信号强度大幅降低。另外,一些标签采用较厚的塑料或复合材料封装,若介电常数不合适,也会影响信号传输,降低识别距离。
二、阅读器因素
(一)阅读器功率设置
1. 阅读器发射功率大小直接决定射频信号的覆盖范围。功率设置过低,信号强度弱,无法有效激活远距离的标签。例如,在对电磁辐射有严格限制的场所,如医院或实验室,阅读器功率可能被刻意调低,导致识别距离缩短。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的标签类型和应用场景,阅读器功率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以平衡识别距离和安全性等因素。
(二)阅读器天线性能
1. 阅读器天线的增益是影响识别距离的重要因素。增益较低的天线辐射出去的信号强度有限,不能很好地覆盖远距离的标签。例如,全向天线虽可在各个方向接收信号,但在远距离识别时,其增益相对定向天线可能较低。定向天线可将信号集中在特定方向,提高该方向上的信号强度,但覆盖角度有限。如果资产分布在不同方向,单纯使用定向天线可能无法有效识别所有资产标签。
2. 天线的匹配电路也很重要,它能使天线与阅读器的射频前端更好地匹配,提高信号传输效率。若匹配不佳,会导致信号在天线和阅读器之间传输时产生反射和损耗,降低发射出去的信号强度,从而缩短识别距离。
(三)阅读器频率选择
1. 不同的射频频率在传播特性上有所不同。低频信号的穿透能力较强,但传播距离较短;高频信号在一定范围内识别效果较好,而超高频信号可以实现较长的识别距离,但穿透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在固定资产系统中选择了不适合的频率,比如在需要远距离识别的仓库环境中使用低频标签和阅读器,识别距离就会受到限制。而且,不同频率的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干扰源等时的衰减情况也不同。
三、环境因素
(一)电磁干扰
1. 周围环境中的其他无线设备会产生电磁干扰,如 Wi-Fi 路由器、蓝牙设备、对讲机等。这些干扰信号会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信号相互叠加或产生冲突,使标签难以正确接收和解析阅读器发出的信号。例如,在办公室环境中,大量的 Wi-Fi 信号和移动设备信号可能会干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运行,导致识别距离下降。
(二)金属和液体环境
1. 金属和液体对射频信号有很强的衰减和反射作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如果资产本身是金属材质(如机床、金属货架等)或者资产周围有大量金属物品,信号会被反射和吸收,难以到达标签。同样,液体也会对信号产生影响,比如在有液体容器存放的仓库区域,识别距离可能会明显缩短。
(三)障碍物影响
1. 建筑物的墙壁、货架等障碍物会阻挡射频信号的传播。信号在穿过障碍物时会发生衰减,而且障碍物的材质和厚度不同,衰减程度也不同。例如,混凝土墙壁对信号的衰减程度要比木质隔板大得多。在多层仓库中,楼层之间的楼板会对信号产生很大的阻碍,使得上下层资产标签的识别距离大幅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