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的夏完淳,在“赞美”洪承畴后,为何反让他无地自容了呢

现今如日中天 2024-10-15 08:32:33

您听说过:被人赞美后反而面红耳赤、感觉无地自容的吗?今天我们就讲述一个这样的故事。说的是明末反清英雄少年夏完淳,在被捕后“赞美”明朝叛贼洪承畴,却反让对方无地自容了,这则故事成为了后人口中传颂的佳话,下面就与大家共同细细品味吧。

少年英雄夏完淳画像

一、“神童”立志:忠君报国

在明末清初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长河中,夏完淳以其少年英豪的形象,成为了南明抗清斗争中的一抹亮色。他的一生虽短暂,却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

夏完淳,字存古,号小隐,别号灵首,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区)人,自幼聪明过人,有“神童”之誉。他五岁便知五经,七岁能诗文,九岁便著有《代乳集》,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与深厚的家学渊源。

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是明末江南的名士,与复社领袖陈子龙(夏完淳的师父)等人交往甚密,并创立几社,共同致力于抗清复明的大业。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夏完淳自小便立下了忠君报国的志向。

甲申之变后,年仅十四岁的夏完淳便随父起兵抗清,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勇气与决心。然而,天不遂人愿,夏允彝在抗清斗争中兵败自尽,夏完淳则继续追随陈子龙等志士,奔走于太湖等地,继续从事抗清活动。他的抗清意志坚定不移,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未曾有过丝毫动摇。

二、不幸被俘、讽刺叛贼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英雄。永历元年(鲁监国二年,1647年),少年夏完淳不幸被清军所俘。消息传出,江南士民无不为之痛惜。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审讯他的竟是昔日的大明将领、如今却已降清的叛贼洪承畴。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人,明末清初的著名政治、军事人物。他曾在明朝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后因松锦之战战败被俘,降清后成为清朝招抚江南的得力干将。

夏完淳的连环画

对于这样一位昔日的敌人,夏完淳心中自然是充满了仇恨与不屑。但在审讯的现场,他却选择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回应洪承畴的招降。

面对洪承畴的威逼利诱,夏完淳并未直接反驳或怒骂,而是以一种看似“赞美”实则讽刺的口吻说道:“我闻亨九(洪承畴字)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洪承畴本以为自己能以高官厚禄诱降这位年轻的抗清志士,却不料反被其一番话噎得哑口无言。紧接着,当左右差役告知夏完淳堂上之人便是洪承畴时,他更是声色俱厉地说道:“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

夏完淳英雄事迹书籍

这番话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洪承畴的心脏。他面红耳赤、深知自己已无法再伪装下去,只能面对夏完淳那锐利如炬的目光和慷慨激昂的言辞,无地自容。夏完淳之所以能以这种方式让洪承畴无地自容,关键在于他准确把握了洪承畴的心理弱点。

洪承畴虽已降清,但内心深处仍对自己的背叛行为感到愧疚与不安。夏完淳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赞美”其昔日的忠烈形象,来反衬他今日的背叛之举,从而达到了讽刺与羞辱的效果。

同时,夏完淳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明朝的忠诚与对抗清事业的坚定信念,充分展现了作为一位少年英雄的非凡气概与高尚品德。

夏完淳剧照

三、英年早逝、气概永存

鲁监国二年(1647年),九月秋决,夏完淳等四十多位抗清义士在南京西市慷慨就义。清军那位手提鬼头大刀的刽子手,面对自己面前昂然站立的这位面容白皙、姣好的十六岁少年,他那杀砍掉无数人头的双手,也不由自主地发颤发抖。

最终刽子手只能闭眼咬牙才敢砍下那一刀,在当时43名共赴刑场的抗清义士中,夏完淳是最年少的一个。夏完淳的事迹与精神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了激励后人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宝贵财富。

夏完淳在审讯中“赞美”洪承畴后反让对方无地自容的故事,更是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这位青年英雄的光辉形象,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

让刽子手都胆怯的夏完淳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0 阅读:18

现今如日中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