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深圳小学生期末考试的浪潮席卷而来,家长们的心也随之被揪紧,仿佛置身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前线,焦急地等待着孩子们的“战况”。
1月9日,深圳南山区数学期末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后,一幕意想不到的场景在校园外上演:许多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在校门口望眼欲穿,却扑了个空。原来是部分学校临时通知,考试时间延长20分钟。
一张关于此事的图片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各个微信群中激起千层浪,迅速流传开来。据悉,当日参加数学考试的多个年级都出现了延时情况,整体延长20分钟。这一突发状况,让所有人都不禁想问:到底发生了什么?“数学期末考现‘阅读马拉松’”,这个醒目的标题瞬间抓住了众人的眼球,也道出了此次考试的“症结”所在。
在网传的聊天记录里,网友们的讨论热火朝天。有网友直言:“这份试卷如果没有强大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孩子们可能还没开始做题就已经崩溃了。” 的确,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此次南山区期末数学试卷时,惊人的数字映入眼帘:加上附加题,四年级有36道题目,五年级33道题目,六年级34道题目。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罗列,它意味着孩子们在考场上要面对的是一场高强度的“头脑风暴”。
从选择题到大题,题干阅读量之大超乎想象,复杂的表述、冗长的文字,还有那些精心设置的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宛如一道道关卡,拦住了孩子们前进的脚步。“请看题”,简单的几个字,却承载着无数孩子的紧张与无措。
不少网友犀利地指出,由于阅读量过大,孩子们光是在读题这一步就耗费了大量宝贵的考试时间。“还以为考的是语文呢。”“这就是语文老师出的数学试卷吧,句句有主谓宾,段段有原因结果。”这些调侃背后,是孩子们面对试卷时真实的困境。
不仅如此,题目难度与平日里的教学难度严重脱节,也成为了众矢之的。平日里按部就班学习的知识,似乎只是冰山一角,而考试时却要求孩子们攀登珠穆朗玛峰。题量更是大得惊人,一些题目别说是小学生,就连家长群里那些自诩经验丰富的家长们,绞尽脑汁也感到头疼不已。
“学的是一粒沙,考的是撒哈拉。”“小学题目就迈向高考似的。”这样的感叹,满是对孩子们的心疼与无奈。家长们纷纷请缨上阵,可即便如此,也没有十足的信心能拿满分,只敢小心翼翼地说及格。
然而,在一片质疑声中,也有不同的声音响起。部分网友认为,这些题目虽然难度颇高、阅读量惊人,但却兼顾了灵活性和实用性,完美地诠释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与当前教育提倡学生广泛阅读的大趋势不谋而合。通过这样的考试方式,能够像一根指挥棒,引导教学改革朝着纵深方向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是,这一步迈得确实有些大了,让孩子们一时间有些跟不上节奏。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南山区的数学题目第一次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翩翩起舞”。回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小学四年级期末考试,相关题目就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过热议狂潮。彼时,网友们的抱怨声此起彼伏:“平时教人做馒头,考试却要人做满汉全席。”“孩子们太难啦!”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今的场景,不过是上次故事的续集。
站在教育的十字路口,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这样的数学期末考试,到底是对是错?是教育的大胆创新,还是脱离实际的盲目跃进?对于孩子们来说,考试本应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是一个阶段学习的总结与反馈。适度的挑战能够激发他们的斗志,促使他们不断攀登知识的高峰;但过度的难题与海量的阅读要求,却可能让他们望而却步,在一次次碰壁中消磨掉对学习的热情与自信。
从教育理念的层面剖析,提倡广泛阅读、培养综合素质无疑是正确的方向。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具备强大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是孩子们立足未来社会的必备技能。数学学科融入大量阅读内容,旨在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明白知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
就像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首先需要读懂题目背景、理解问题的核心,这与试卷中增加阅读量的初衷不谋而合。而且,注重灵活性和实用性的题目,能够引导孩子们走出书本知识的狭隘天地,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场景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但在执行层面,显然出现了偏差。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认知发展尚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有限。一下子将考试难度和阅读量提升到如此高度,无疑是揠苗助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倘若没有循序渐进地渗透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只是按照传统模式授课,孩子们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试卷,自然会不知所措。
对于家长们而言,这场考试引发的焦虑如影随形。他们一方面心疼孩子在考场上的挣扎,另一方面又担忧孩子的成绩与未来。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冷静与理性。
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兴趣的培养才是重中之重。当看到孩子因考试受挫时,家长们不应一味地指责试卷难度,而是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与支持,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考试的得失。
回到这次备受争议的数学期末考试,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前教育改革进程中的诸多问题与挑战。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否定教育创新的尝试,但也必须正视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及时调整策略。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是教育的亲历者,也是最直接的感受者。希望未来的考试,能够真正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助力,而非阻碍;希望教育的阳光,能够温暖而柔和地照耀在每一个孩子求知的脸庞上,让他们怀揣着对知识的热爱,自信地迈向未来。
或许,在下次期末考试时,校门口等待的家长们不再满心焦虑,校园内奋笔疾书的孩子们不再眉头紧锁。试卷上的题目,既能精准地检测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又能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既能体现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又能贴合孩子们的成长节奏。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遨游。
来来来,都考1+1=2,你们高兴了吧?数学本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生,不在教育系统内,不容易理解这样做的目的,很正常。你看看高考数学卷,哪个不是大量应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