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日,我们照例交流一个实际操作。
滚雪球讲究齐头并进,领域不限于股市。平日里我们聊二级市场较多,不过是有的配置无需过多操作。
3年多前,“净值化”的浪潮席卷。作为一个低风险偏好投资者,我感觉到了潜在的风险,但却不得不配置——通过真金白银的实践才能了解新的产品。
3年过后,4月22日,手头一款建行理财子的产品到期。放了10万,实亏2000,-2%。机会成本约-10%。
01 风险
在各大银行放话筹建理财子公司们前不久,有次,我办事去到开户行。和客户经理攀谈——我俩对理财子以及接下来的净值化都深深不安——觉得不靠谱。
不靠谱体现在,理论上,确实啊,客户要自己承担风险,要尝到净值波动的甜果、苦果。然而,受托者高高在上教育普通居民,但他们自己是否足够审慎?足够负责?足够专业?是否草台?
理财子公司们,按照教科书,配置债、同业等,少量的还配了二级市场相关。是啊,教科书说,这样的净值可攻可守,长期是会涨的——但实践下来,3年并不短,结果如何?
理财子们坐收管理费、手续费,但推卸责任。这一点,带来了非常可怕的道德风险。
02 话术
关于理财的破净、亏损,从业者有无懈可击的话术,也即,民众要自己吃一堑长一智。
这套话术,唬唬小白是可以的。
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会破净的产品是客户想要的吗?
举笔者买的3年理财而言,买之前我就已经有发生儿戏的预期,所以仅仅放了10万,当做实验。对比3年定存或者大额,作为更有风险的理财,在同样的失去流动性的期限下,理应有一定的风险对价。但以“教育”为名,肉食者不分青红皂白把风险对价给剥夺了。
当然,成年人要自己承担自己决定带来的后果。但这件事,本质上是“冤枉你的人比任何人都知道你的冤枉”。
03 信用
巧是巧,“教育”居民后,大银行们净利润一度大增。
直观上,我觉得多多少少和不用垫付有关系——本属于客户的这笔钱,转手就到了服务者的兜里。
这么做,对银行短期来说当然爽:不用承担责任,只顾着薅钱就行。亏了,是居民的;赚了,是自己的能力。道德风险因此衍生。
但现代银行的基础是什么呢?是信用。
在这一波XXXXXXXXX中,大型银行的信用被摧残。恰恰是他们最忠实的、稳重的客户被伤得最深。比起信任的崩塌,从居民身上薅到的那些毛,只是西瓜前面的芝麻罢了。
装作不情不愿地大啖蝇头小利,会被反噬。
04 其他
能写的还有很多,比如,一度出现了“家花没有野花香”的乱象——自家的东西不好卖了,就加点,卖别家的产品。明明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打包打包,商业互吹,成了金玉其外的香饽饽。反正预期只是写在那的,达不到预期,没有任何影响。熟悉金融史的朋友们知道,这种做法,酝酿过危机。
再如,我们要看到另一种可能,也即,二级市场如果疯狗化,按照教科书搭配的净值产品也会有可能疯狗化。
再如,银行也哭唧唧委屈...
但问题就来了,这是客户想要的产品吗?
桌上的人都知道答案。谁不知道,谁就是小肥羊。
咩!
------有根分割线------
昨天,分析了宁波华翔、淳中科技、伟星股份、亚翔集成、英科再生。供5月雪球小伙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