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研发多款六代机?歼20成昨日黄花,中国超越的恐不只有美国

排头档案 2024-12-27 16:35:05

看起来,关于国内试飞新型战机一事,已经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许多人都乐此不疲地进行着猜测、分析和对比。尤为令人感到兴奋的地方在于,可能瞄准了第六代战斗机而被研发出来的国产新型战机还不止一款,从“一南一北”先后试飞的两款机型来看,它们显然有着极大的区别,说明二者对性能的追求和侧重各有不同。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情是,无论是其中的哪一款,都有着十足的“可对现有的第五代战斗机形成跨代优势和突破”的色彩,均让人倍感期待。

其中一款新型战机的预想图

两款新型战机对比

在看了网络上太多太多的对两款新型战机的分析和争论后,或许我们也能从某些其他角度,来看待近日国内密集展开的新型战机试飞活动。不夸张地说,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今天,中国在战斗机工业领域所达到的技术实力水平,很可能已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曾被世人视为“世界第一”的美国。请注意,这并非盲目自大。毕竟,在战斗机这种技术密集型装备的发展和迭代过程中,具备研发能力的机构和单位的数量,注定是会越来越少的。

美国百系列战斗机

回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喷气式战斗机逐步成为了世界主流。在上世纪50~60年代,美苏两强均呈现出战斗机“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之势,由多家公司和设计局推出了大量的型号,如美国的“百系列战斗机”和苏联的苏霍伊系列、米格系列、雅克系列和拉沃契金系列等,这一“繁华态势”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期。

美国的F-15和F-16

然而,当战斗机发展到一个新的技术高度,即以美国的F-15和F-16,以及苏联的苏-27和米格-29为代表的第四代之时,事情开始有了某些微妙的变化。没有错,“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开始逐步消失。在美国这里,昔日在战斗机这种军用航空器的研发领域曾有着鼎鼎大名的诸如共和公司、格鲁曼公司和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等,均早已被其他军工巨头收购或并购。

俄罗斯的战斗机研发单位仅剩苏霍伊航空集团

而在苏联这里,拉沃契金设计局和雅克夫列夫设计局也在新一代战斗机的开发工作中,显得乏善可陈,实力明显被苏霍伊设计局和米格设计局拉开了一个档次。就在2021年,原本在苏联时期享有“无上辉煌”的米格,终于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战斗机研发单位,而是最终并入了由苏霍伊设计局发展而来的苏霍伊航空集团。

米格-35是米格设计局的绝唱

诚然,无论是美国还是苏俄,曾经的很多战斗机研发顶级公司和设计局之所以会迎来收购、并购或合并的结果,必然与自身经营状况不无关系。但除了经营状况,一个同样不容忽视的原因或在于,那些“被收购”和“被合并”的公司和设计局恐在研发实力方面出现了问题,即因水平不济故落后于同行。而在残酷且你死我活的武器装备订单竞争中,一步跟不上很可能就会步步跟不上,最终失去竞争力并只能“被收购”或“被合并”。

仅有洛·马被认为可冲击六代机

简单来说就是,设计研发水平不济所导致的竞争力下降,竞争力下降所导致的无法中标和拿不到订单,无法中标和拿不到订单所导致的“让自身成为历史”。时至今日,美国仅剩下3家具备战斗机研发能力的公司,即诺斯洛普·格鲁曼、洛克希德·马丁,以及被戏称为“帝国长子”的波音。但在第六代战斗机这里,诺·格和波音都被认为实力不足,仅有在五代机方面经验丰富的洛·马,最有可能向六代机发起冲击。在俄罗斯这里,仅剩苏霍伊航空集团这1家战斗机研发单位。至于英法等老牌西方强国,则基本已失去独立研发新一代战斗机的能力,只能选择拉拢他国为合作伙伴来共同取暖。

中国进入了战斗机“研发自由王国”

从这个角度来想,能在短时间内连续试飞不止一款疑似六代机的中国,显然表现出了比诸多国家优越得多的战斗机技术水平和更高的探索与进取精神。可以说,无论是沈飞还是成飞,单独拎出来其中的任何一家研究所,都有着可匹敌一国、甚至是多国的战斗机研发经验和技术,恐怕唯有美国的洛·马公司能在这方面与我们相抗衡。只不过,洛·马只有一个,中国却是“沈成都有”。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于战斗机方面完全进入“研发自由王国”的中国所能超越的对象,就只有自己了吧。

1 阅读: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