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泽连斯基,接手乌克兰的烂摊子

猫哥知识分 2025-02-22 05:03:59

有人要为泽连斯基出头,这事你敢信吗?泽连斯基应该是现在全世界最茫然和焦虑的政客和演员了。他命运的的齿轮转动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注定会成为别人的提线木偶。尤其是最近懂王上台后,以光速推进结束俄乌战争,更令泽连斯基寝食难安,估计他这个时候考虑不了乌克兰国家的安危与得失了,自己会不会物理消失都很难说。

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怀揣着大国梦的老狐狸出现了,挺身而出要接管乌克兰,为泽连斯基挡风遮雨,而且这位老滑头可是普京一直以来强劲的对手。这是怎么回事呐?

来,跟着猫哥用不同的视角看世界,精彩点评在最后。今天的篇幅有点长,不过知识性趣味性比较强,希望您能收藏保留,更希望如果您喜欢能够不吝赐教到评论区留言。猫哥这里先谢谢了。

据《乌克兰真理报》等媒体2月12日报道,泽连斯基接受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采访时透露,若乌克兰不被北约接纳,他计划将乌军规模翻倍至200万,与俄军持平,并通过西方资助构建独立防御体系,即所谓“新北约”,也叫做“小北约”。

泽连斯基的这种说法估计也是一种孩子一样的气话,目前的乌克兰就是翻出全部家底来,也没有这个实力。没有实力谁跟你玩啊。

2024乌克兰的GDP不到2000亿美元,完全就是靠西方输血活着,国家资源和土地基本已经卖的没有什么了,就剩下一点稀土资源,泽连斯基还准备当成筹码也准备出手了,就这个稀土矿的问题,外界甚至怀疑这个演员在说话,用这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资源来换取美国的支持。

因此就在这个时候,泽连斯基的救星出场了,昂首挺胸的出现在了这纷杂动荡的世界舞台。

这就是被人们称之为老狐狸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

近日,也就是美俄在利雅得会谈的前一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了中东大国土耳其。泽连斯基的本意就是,既然美国抛弃了乌克兰,那么就当是抓救命稻草一样的,全世界寻找这根稻草,果不其然有野心家伸出了稻草。

埃尔多安的接待规格超乎想象,不仅出面迎接,还安排了整齐排列着16名象征奥斯曼帝国辉煌历史的仪仗队员,这可以说是既西安市又提示土耳其历史大国的地位。

更更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埃尔多安竟然为泽连斯基撑起一把黑色的大伞,这就是很明显的宣示出了,泽连斯基现在归我庇护了,我要为他遮风挡雨。把美国搞得一地鸡毛,那么我来当泽连斯基的大哥了。

这可是一个不一般的信号。

埃尔多安在新闻发布会上郑重宣布:支持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同时土耳其也希望参与俄乌和谈。有了土耳其撑腰,泽连斯基底气足了:喊话普京,乌克兰绝不屈服!

土耳其一直以来就有着一个复兴大国的梦想,我们虽然开玩笑的说,狗中哈士奇,国中土耳其,而实际上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正在当今的世界,土耳其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那么,埃尔多安的目的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从俄乌冲突之初到当下的四年中,土耳其埃尔多安,一直活跃在俄乌之间,充当着调解人的角色,现在的美国撒手了,欧洲懵逼了,乌克兰迷茫了,正是埃尔多安入手的好时机,这能够进一步的增强土耳其至少是地缘政治的地位和话语权。其次是尽快插手乌克兰的后续流程,包括交换战俘、粮食安全通道协议的过程中,埃尔多安想从而捞取更多的利益。再有,就是土耳其想把影响力扩大到东欧,主动帮欧盟挑起抗衡俄罗斯的大旗,树立大国形象,以此获得欧盟的好感,然后顺利加入欧盟。

埃尔多安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彰显其地区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机会的。

泛突厥主义在奥斯曼帝国(1299~1922)得到广泛传播并扎下根,绝不是偶然的。因为这种思想正好适应了奥斯曼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

那么埃尔多安能够实现其庇护乌克兰,从而获取他想要的国家利益,和实现他的“泛突厥大国梦”吗?

所谓泛突厥主义,又称大突厥主义,是一种极端的民族沙文主义思潮。在俄罗斯帝国时代,鞑靼人受到大迫害;于是在19世纪,鞑靼族知识分子萌发该主义。它不切实际地主张所有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联成一体,组成一个由奥斯曼帝国苏丹统治的大突厥帝国。

当时在欧洲也兴起了民族主义浪潮。泛突厥主义它主张所有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联成一体,组成一个由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统治的大突厥帝国。

泛突厥主义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先在欧洲东部地区沙皇俄国克里米亚、伏尔加河沿岸、阿塞拜疆的鞑靼人中找到适宜生长的沃土,而后扩展于土耳其人、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和乌兹别克人和其他突厥民族,他们曾经都是突厥帝国的一部分。

现在的土耳其的埃尔多安就是一直想着如果复兴奥斯曼帝国的“泛突厥大国梦”,也因此很多人称埃尔多安为“埃苏丹”。

就在不久前,土耳其突然宣布将国名改了,也就是说,他们把过去的英文名称的土耳其(Turkey),改成了土耳其语的土耳其(Türkiye),

别小看这一个举动,每一个国家做出来的任何举动,都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其用意在于:

第一、是摆脱负面联想:在英语中,首字母小写的turkey有“火鸡”的意思,还可用来形容“失败的事物”或“愚蠢的人”,这让土耳其政府认为会对国家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更改国名可摆脱这种尴尬的联想。

第二、是强调民族文化根源:Türkiye一词源于突厥语,意为“土耳其人的家园”,词根Türk有“突厥人”之意,更改国名是土耳其强化民族认同、强调自身文化和历史根源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提升民族自豪感。

第三、是掌握国际形象塑造主动权:土耳其希望通过使用Türkiye,按照自己的意愿让国际社会认识和称呼自己,而不是被一个带有误解和可能产生歧义的英文名称所定义,从而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塑造国家形象。

第四、是政治和选举因素考量:土耳其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埃尔多安所领导的执政党支持率相对低迷,有观点认为此时改名有一定打“感情牌”的因素,试图通过强调民族文化等,转移民众对经济等问题的注意力,争取民族主义选民的支持。

接下来,我们分享土耳其“泛突厥大国梦”的蓝图、现实与影响,以及是否能够实现。

在当今国际地缘政治的棋盘上,土耳其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历史背景,始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近年来,土耳其的“泛突厥大国梦”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其背后的动机、影响以及与当下国际局势的关联,都值得深入探讨。

土耳其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兴衰史。其前身是从中国秦汉开始对中国北方突厥人的打击,直至唐朝,突厥逐渐被消灭,只剩下残余部分,一路向西逃跑后,来到了现在土耳其所在地,经过休养生息和不断的争斗,在这块土地上逐渐的壮大,并成为了曾经通知欧洲的奥斯曼帝国。因此刚才我们说过了,这个国名土耳其的发音词根就是“突厥”。

奥斯曼帝国,在1299年由奥斯曼自称加齐后逐渐崛起。凭借着军事扩张,奥斯曼帝国在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随后版图不断扩大,在16世纪至17世纪达到鼎盛,横跨欧、亚、非三洲,成为当时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帝国。然而,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因现代化进程滞后而走向衰落。一战中加入同盟国作战失败后,更是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命运,《塞夫尔条约》的签订让国家陷入危机。1919年,穆斯塔法·凯末尔挺身而出,领导土耳其人民开展独立战争,通过灵活的游击战术成功抵御外敌。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正式成立,凯末尔随后进行了一系列以现代化、世俗化为核心的改革,如文字改革、废除宗教法庭等,为土耳其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地理位置上看,土耳其宛如一颗镶嵌在亚欧大陆交汇处的明珠。它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和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相邻,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交界。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更是连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关键节点,土耳其也因此成为连接欧洲、亚洲和中东的十字路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国际地位上,土耳其是北约、伊斯兰合作组织、G20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成员。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欧盟国家保持着密切联系,是北约的重要成员,也是欧盟候选国。同时,与俄罗斯在能源、贸易和地区安全问题上既有合作又存在分歧。在中东地区,土耳其与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的关系复杂多变,是地区性强国。他们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不仅充满了民族、信信仰等矛盾,更是长期争夺地缘利益的对手。

由于此内容篇幅过长,今天先分享到这里,关于俄乌战争给土耳其带来“泛突厥大国梦”的机遇,埃尔多安能否实现他的“埃苏丹梦想”,我们下一期分解,谢谢您的关注和点赞。

0 阅读:0

猫哥知识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