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研圈子中,流传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将考研划分为“大年”和“小年”。这种划分并非以历法或时间本身为基准,而是基于考生整体的表现和成绩水平而来。
如果某一年度,考研群体整体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普遍取得了较好的考研成绩,那么这一年就被称为考研的“大年”;反之,如果整体成绩相对较低,考研难度较大,那么就会被称为“小年”。
今年的考研成绩陆续公布,引起了一些关注。今年,有人观察到批卷老师似乎很仁慈,因为某些专业和地区的高分选手数量相对较多,整体分数较高,使得考研成绩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大家的分数甚至高得令人有点不敢相信,以至于一些考生对自己的表现产生了一些不太自信的情绪。过去,一些专业考上400分似乎是一种天方夜谭,然而今年,400分以上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多,让人有些意外。
很多考研机构也因此忙碌起来,因为他们没有预料到有这么多可以宣传的高分学生。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高分学生都是参加考研机构培训才取得的成绩,因为普遍学生的反应都相对较好。
湖北省考研成绩揭晓后,一些学生纷纷发出调侃,称湖北省管理综合考试成绩实在是太水了。有人的总分竟然只考了263分,而单看管理类综合能力这一门,分数只有185却足够过去年的国家线了。这一数据引起了一些讨论,因为去年的国家线也不过是190左右。
一些考了220多分的学生对自己的成绩颇为惊讶,认为自己水平并不值这么高的分,甚至都没有好好准备。看着今年高分扎堆的情况,他们对自己的成绩相对较为乐观和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两年前,有一些脱产备考的考生在同样的阶段甚至没有今年裸考时的分数高,这似乎表明了今年批卷老师相对宽松的趋势。
考研和高考一样,老师每年批卷的风格不同,可能导致最终的批卷尺度有所不同。一些老师对扣分不太严格,最终成绩相对较高,例如在一道满分60分的作文中,有的老师可能给40分。
而另一些老师认为在立意方面或者文笔方面表现更好的学生,可能会给予44分。这样一道题之间的分数差异,加上整体分数的总和,可能导致最终得分的差距较大。
今年湖北和湖南两省的考生反映,有些老师在批卷时给的作文分数相对较高。以湖北为例,有学生称管综作文总分是65分,而今年有考生得到了57、58、53分的分数。
然而,对于考了高分的考生来说,也不能太过着急庆祝因为总分不仅仅取决于高分科目,还需要考虑各科的分数,尤其是国家线。在考研中,除了专业课分数相差不大外,公共课各自有着不同的国家线,如英语、政治等科目。
如果在这些科目没有过国家线,那么即使总分再高也是白费。这种情况会让人感到遗憾。因此,考生在庆祝高分的同时,也要理性看待成绩,合理准备复试,确保整体表现符合复试的要求。
除了在网络上进行纵向的比较高分之外,一些低分考生实际上也无需过于自责。不同专业的分数线和竞争热度是不同的,因此各专业的要求也存在差异。以农学类为例,通常国家的限定分数线相对较低,考三百多分完全是绰绰有余。
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来说说吧?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说说你!复试参考书目公布了,复试评分表也流出来了。初试已经过去了,但是出分还没有来,有些考生还在躺平,有些人则在悄悄努力。
大胆预测2024考研国家线
我儿子今年考研也是,分数高了,我也不自信,希望我闺女考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