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所自划研究生复试线的高校陆续公布复试线了。
2025不少学科的国家线比2024的国家线要低,34所自划的复试线不少也比2024年的要低。

例如,清华大学2025年的理工学科复试线比2024年低了不少。2025理学复试线328,工学325,2024年理学385,工学为335,分别跌了57分和10分。


这不是我关心的重点,我关心的重点是英语分数跌了。2024年理学和工学的英语要求分别是60、50,而2025年则分别是46、40。不少人说是英语考试难,所以分数线下降。
或许有部分原因,但肯定不是全部原因。下图是北大2025年复试线,理学和工学英语要求都是50分。在2024年,北大的理学和工学英语要求为55分。

下图是浙江大学2025年复试线,同样的,理学和工学英语复试线为50分。2024年,浙大的理学和工学英语复试线均为55分。

哈工大、北航等英语要求跟北大、浙大一样,也有下降。跟2024年比,大家的英语要求确实低了一些。但清华英语分数线下降最多,分别为14分和10分。
清华难道招不到英语好的人?我想并不是,它另有深意。
最近宇树科技大火,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事情也广为流传。他英语极差,工科极好。由于英语差,他只能上了浙江理工大学。在考研时,更由于英语成绩不够,不能上浙大,只能上了上海大学。
我想,清华作为工科第一校,或许想要做个姿态。我相信,明年应该会有更多学校跟进。
对英语的争论这些年越来越厉害。每年两会一个重要热点,委员们经常提议取消英语或者降低英语比重,但这么多年岿然不动。
这次王兴兴的求学经历却撕开了一个口子。
顺便感叹一下,打败你的永远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不知道的对手。比如,打败日本丰田的不是德国大众,而是新锐的特斯拉、比亚迪等电车。打败柯达的不是富士,事实上富士也不能逃过,是手机。
在人工智能时代,单纯的外语和小语种专业越来越不受待见,在高考和考研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英语命运又会如何呢?现在是不是已是诸神的黄昏?能坚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