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洪荣昌
闽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闽西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1926年,闽西各县陆续建立了党组织。1928年春夏,闽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后田、平和、蛟洋、永定四大暴动,建立了地方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1929年的3月,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进入闽西。中共闽西特委立即发动工农群众,积极配合红军,击溃了国民党驻闽西的反动军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创建了纵横300里,人口80多万的闽西革命根据地。
1930年6月,中共闽西特委、红四军前委在南洋(当年属于长汀县管辖)召开联席会议,提出要成立闽西工农银行,发行钞票,以维持金融和发展手工业和农业生产,准备与敌人作长期的斗争。9月在龙岩召开的闽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所通过的《修正财政问题决议案》中进一步明确指出:“目前调节金融,保存现金,发展社会经济,以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前途,唯一的办法是设立闽西工农银行,各县设分行,总行随闽西政府所在地而定。”“资本定二十万元,分二十万股。”大会选举阮山为主任,成立筹备处,着手进行工作。
经过二个月的筹备,1930年11月7日,闽西工农银行正式成立并且对外营业。行长阮山,会计科长曹菊如,出纳科长陈寄今,营业科长兼秘书赖祖烈。发行一圆、二角(图1)、一角的银币券。

图1 闽西工农银行贰角券
闽西工农银行是土地革战争时期,由闽西维埃政府和苏区群众集资合办的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我国革命根据地办得较早、较好和时间较长的红色政权银行。它通过募集股金、开展存款和代理财政等业务,聚集了大量的资金,并通过拨款和发放贷款,支持了革命战争,促进了闽西苏区经济的发展,在全国的金融界和党史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闽西工农银行旧址在龙岩市新罗区街心花园东侧,解放初期是“新民东路104号”,这个地方叫龙岩南门铜钵巷下井。旧址原来为两家店面,一家叫泉利布店,一家是连用周的药店。1927年“改良市政”,两家店合并改造,泉利栈负责出钱,由两层升为四层,合并后为布店,设为3个股份,其中连用周1股,泉利店2股。
1930年11月7日,闽西工农银行在这里正式成立并对外营业,立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1933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来到龙岩,组织了一个“闽西善后委员会”,在这里办起了闽西农民银行。闽西农民银行的历史很短,1934年1月十九路军福建事变失败之后,闽西农民银行就关闭了。
1938年7月,龙岩设立中国银行驻龙岩临时办事处,1939年10月9日改为办事处,1940年8月1日改为中国银行龙岩支行,一直到解放前夕。
抗日战争结束后,泉利布店卖给了华侨李萍,房屋产权权归李萍所有。
1950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龙岩支行在这里正式成立。
1954年8月1日,这里租给中华花纱布公司龙岩分公司。
1958年租给龙岩新华书店。由于墙基不好,李萍自己于1966年还花了2940元修缮费,才把它修好。
李萍死后房产由女儿李秋霞继承。1982年7月2日,人民政府用15345.12元征用,从此所有权正式归人民政府。
1982年政府买过来后,1984年10月人民银行与工商银行分家,闽西工农银行旧址产权划归中国工商银行龙岩市支行,作为南门储蓄所的办公地址。现在房屋产权仍然归属于龙岩市工商银行。
2019年,为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兴建中央苏区金融街,龙岩市工商银行将闽西工农银行旧址租与福建雁翔实业发展集团经营。

图2 1982年7月2日龙岩市(现在为新罗区)城市建设征用办公室出具给李秋霞房屋征用费的发票原件
闽西工农银行在这里办公营业时间并不是很长,1930年12月15日,闽西工农银行随闽西苏维埃政府撤离龙岩城,先是流动于小池、大池一带,至月底,转移至永定虎岗,行址设在虎西村德和店。1931年7月上旬,闽西工农银行随闽西苏维埃政府撤离永定虎岗,辗转于上杭的白砂和长汀的涂坊。1931年10月23日,闽西工农银行由涂坊搬到长汀县城,行址设在十字街永华洋货店。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以后,1934年10月中旬,闽西工农银行随中共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由长汀县城搬到长汀的四都山区。由于历史原因,1935年春,闽西工农银行停止营业。
过去,闽西工农银行旧址的情况很少人知道。1975年国家文物局组织人员对革命文物进行了一次普查,当时在龙岩人民银行任科长的叶冠同志全程陪同,根据他了解的关于闽西工农银行的情况,向普查组作了汇报。
叶冠,1929年出生于广东梅县梅南镇竹子排村,是原闽粤赣边区军民合作社闽西分社的出纳。1950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龙岩市人民银行工作,后来任永定县人民银行行长,离休前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龙岩市分公司工作,目前仍然健在。
革命文物普查组,根据叶冠同志提供的线索,对闽西工农银行旧址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和论证,充分肯定闽西工农银行旧址是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应该加以保护。当即指示当时龙岩县文物部门,要列为保护单位,把旧址保护好。
2000年,闽西工农银行旧址曾经经历过惊险的一幕。这年新罗区准备对中山街进行改造,根据总体规划,中山路从西边的龙津河一直到东边的闽西宾馆。人代会已经通过这个旧城改造方案,并在7月20日《闽西日报》上刊登了拆迁公告,其中包括为了提高地面高程,需要拆掉闽西工农银行旧址,实行统一规划。叶冠同志看到后很着急,刚好在这时,他与龙岩人民银行领导去福州开省钱币学会。于是他们给省钱币学会会长汇报了此事。又刚好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戴志强先生也来福州参加福建钱币学会。他们又专门给戴志强秘书长作了汇报。戴志强秘书长非常重视,当场答应回北京以后,马上会给总行领导汇报,叫龙岩赶快写一个报告来。叶冠他们回来以后,中国人民银行龙岩支行正式向人民银行总行写报告,要求保护闽西工农银行旧址,以供人民参观,传承红色基因。人民银行总行接到龙岩支行的报告和戴志强的汇报后,感到事情严重,打电话告诉当时的龙岩市政府要求给予保护,不能拆掉。经报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很快就拨付了30万元修缮费,为闽西工农银行旧址修缮保护。2005年,闽西工农银行旧址被列入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龙岩市中心支行及龙岩市钱币学会向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请求拨给“闽西工农银行”旧址修复及史料陈列专项资金,进一步对闽西工农银行旧址进行修缮及史料陈列等保护工作,这才有了现在这个样子。

图3 修缮后的闽西工农银行旧址
闽西工农银行旧址修缮之后,2013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龙岩城区唯一的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闽西工农银行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在中国红色金融事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为红色金融事业培养了大批骨干。像曹菊如、阮山、赖祖烈、曹根生、陈寄今等同志,都是土生土长的闽西人。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大胆创新,开拓红色金融事业。后来,成为红色金融的主要骨干力量。
二是直接支援了国家银行开办资金。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开办,闽西工农银行直接转去了20万元现金。
三是闽西工农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被国家银行以及此后的红色银行采用。包括银行章程,业务运营中的会计核算、负债管理、工商(农)信贷、资金汇划、转账结算、金银兑换、货币发行、金库保卫等业务运行等等制度。从制度上和技术上为国家银行的建立做了准备工作。
四是货币体制一直沿用到现在。闽西工农银行实行的货币流通与结算银本位制,即以元、角、分为计价单位,是红色政权最早确立的货币体制,这种货币体制得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以及此后所有红色政权银行的充分肯定和应用,包括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民币。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依据作者或著作权人的意见进行包括删除在内的处理,但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