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插米饭“毒教材”最新后续!知情人曝光细节,出版社来头不小

谦语话书风 2024-12-11 03:19:22

“毒教材”又死灰复燃了!

近日,一本名为《世界各地的孩子》的儿童绘本,被骂上热搜。

其中,眯眯眼女孩、筷子插米饭上等诸多插画,看了只叫人瞠目结舌。

不少网友愤怒地表示:“到底还有完没完?监管部门又在哪?”

而细究发现,这本书背后的出版社,来头可不小。

那么,它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背景?这一次是失误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插画歧视中国孩子

事件的起因,要追溯到几天前,一位年轻的妈妈在网上购买了一套名为《世界各地的孩子》的儿童绘本。

当快递送到时,她满心欢喜地拆开包裹,准备给孩子一个惊喜。

然而,当她翻开这本的书时,欣喜的表情却渐渐凝固了。

《世界各地的孩子》

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充满争议的插图。

翻开第一页,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便出现在眼前。

其中,代表中国的孩子,却被刻画成了一双“眯眯眼”。

这位妈妈不禁皱起了眉头:“这是在教孩子歧视吗?为什么其他国家的孩子都有大眼睛,偏偏中国孩子是这样的?”

书中插画

她继续往后翻,一幅温馨的家庭聚餐图映入眼帘。

图中,一家人正围坐在餐桌前,享受着美味的食物。

然而,当她定睛一看,却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细节:在一碗白花花的米饭上,赫然插着一双筷子!

书中插画

这位妈妈顿时感到一阵气愤。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筷子插在饭上,通常只在祭祀先人时才会出现。

这样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是绝对的禁忌。

“这是在教孩子不尊重传统吗?连这样的基本礼仪都搞错,这本书还能让孩子读吗?”

信源:央广网2018年2月19日发布

她越想越气,决定把这件事分享到社交媒体上,提醒更多的家长注意。

没想到,这条帖子一经发出,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众多家长纷纷留言,表达了他们的不满和愤慨。

网络截图

“这样的书,根本不配称为儿童读物!”

“出版社怎么能允许这样的内容出现?”

“这是在向孩子灌输错误的价值观!”

一时间,这本书仿佛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网络截图

老牌出版社频频“翻车”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人们对这本问题书籍背后的出版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网友的深入挖掘,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浮出水面:这家出版社竟然是业内赫赫有名的老牌少儿出版机构。

这家出版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信源:百度百科-少年儿童出版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出版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儿童读物,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

它的名字,几乎成了优质少儿读物的代名词。

然而,近年来,这家出版社的表现却频频引发争议。

有眼尖的网友翻出了该社过去出版的一些书籍,发现其中竟然也存在不少问题。

书中插图

有的书籍插图粗制滥造,色彩低俗;有的内容晦涩难懂,充斥着诡异的情节;

还有一些书籍,本应传递中华文化的精髓,却被大量的外国文化元素所取代,本土特色几乎荡然无存。

更令人深思的是,在对这本问题书籍的作者进行调查后,竟然发现无论文字内容还是插图设计,都出自一位法国创作者之手。

文字、插图作者为法国人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洋奶粉”事件。

一些标榜“洋品牌”的奶粉,打着高端优质的旗号,实则品质堪忧,屡屡侵害着中国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如今,这样的乱象似乎正在向儿童读物领域蔓延。

信源:极目新闻2022年5月27日发布

“毒教材”频现

事实上,类似的“问题读物”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了。

近年来,从教材插图到儿童读物,再到工具书,一系列问题频频曝出,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两年前,一本小学语文教材就因插图问题而备受诟病。

在那本教材中,男女生的穿着打扮充满了成人化的色彩,有些插图甚至带有明显的性暗示。

书中插图

更有甚者,在一些儿童读物中,惊悚、诡异的内容随处可见,仿佛在向孩子们传递一种扭曲的审美观。

除了低俗、恐怖的内容外,一些读物中过度西化的倾向也引发了广泛质疑。

不少书籍大量引入外国文化元素,本土文化的特色却日渐式微。

书中插图

一些家长反映,孩子们对西方节日如数家珍,对中国传统节日却知之甚少;

他们熟悉外国童话故事的情节,对中国经典童话却鲜有了解。

长此以往,孩子们的文化认同感恐怕会逐渐淡漠。

更令人吃惊的是,就连《新华字典》这样的工具书,也曾因词汇选录不当而引发争议。

作为一本影响了几代人的工具书,它更应该坚守言语的规范性和纯洁性。

字典中的词条

频频出现的“问题读物”,绝非偶然现象,而是儿童启蒙教育领域诸多乱象的缩影。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些出版社似乎过于追逐商业利益,而忽视了内容质量的把关。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一些编写者盲目追捧西方文化,而忽视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

书中插图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儿童读物承载着塑造心灵的神圣使命。

孩子们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界信息有着极强的接纳能力,却又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

网络截图

倘若在这个时候,他们接触到了错误的、有害的内容,其影响将是深远而难以磨灭的。

“问题读物”的危害,绝不仅仅在于一时的误导,更在于对孩子心灵的长期侵蚀。

因此,整肃儿童读物市场,已经刻不容缓。

人民出版社回应

文化自信缺失,亟需多方共护

更令人警醒的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失误,实则反映出文化入侵的隐忧。

回想起曾经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的某国际时尚大牌广告事件,他们选用的模特以“眯眯眼”造型出镜,来代表中国人的形象特征。

那细长而刻意上挑的眼角,搭配着毫无生气的眼神,仿佛是在向世界传递一种刻板且带有歧视性的信号。

信源:环球时报2021年11月24日发布

这绝非偶然的创意失误,在西方的某些文化语境里,“眯眯眼”长久以来都被用作污蔑、嘲笑亚裔人群的标志,是一种赤裸裸的种族歧视符号。

众多亚裔团体曾对此类现象发起抗议,谴责这种行为是对整个亚裔群体尊严的践踏。

网友评论

他们要求相关品牌及媒体道歉并纠正错误认知。

然而,类似事件却屡禁不止,不断刺痛着中国人的心,也反映出外国人对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偏见。

西方对中国刻板印象

无独有偶,一些影视作品和动漫作品中也频繁出现类似争议画面。

某些外国制作的动画里,将中国人的形象塑造得极为刻板。

男性角色往往留着长长的辫子,穿着清朝时期的服饰,行为举止也尽显愚昧与落后;

女性角色则多是柔弱顺从的模样,毫无现代中国女性的独立与自信。

中国女性动画形象

这种对中国人形象片面且歪曲的刻画,无疑是文化入侵的一种表现形式。

试图通过荧幕形象的塑造来影响全球观众对中国人的认知,从而达到矮化中国形象的目的。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失误背后,实则隐藏着巨大的阴谋与危机。

仔细探究“毒教材”事件频发的根源,出版社内部的管理混乱与审核机制的形同虚设难辞其咎。

出版社

在一些“毒教材”案例中,教材插画里的儿童形象眼神呆滞、表情怪异,甚至出现一些带有不良暗示的图案或场景。

本该是传播知识与文化、塑造正确价值观的教材,却沦为了文化入侵的温床。

但倘若我们仅仅将责任归咎于出版社,那无疑是一种浅薄的认知。

网友评论

从更深层次去剖析,这反映出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缺失。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西方文化以其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冲击着各个国家的本土文化。

我们中的一些人,在这种文化冲击下,开始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对自身民族文化产生怀疑与否定。

书中插图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源泉。

面对文化入侵的严峻挑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成为民族文化的守护者,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拾那份失落的文化自信。

旧版与新版对比

结语

在全球化的今天,引进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本是一件好事,但前提是要有文化自信,要有鉴别力和判断力。尤其是面向少年儿童的读物,更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把关,确保内容的健康向上。

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同守护文化的纯洁,为孩子们铺就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毒教材”事件,不应成为孩子们童年的阴霾,而应成为我们反思与改进的起点。唯有从娃娃抓起,从文化抓起,我们才能为民族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1.央广网-2018.02.19-《老礼儿 | 中国人饭桌上的礼仪,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

2.极目新闻-2022.05.27-《人教版教材出版10年,更多问题插画曝光,业内:有些插图未经完整三审三校》

3.环球时报-2021.11.24-《“这是对中国乃至亚洲女性的侮辱!”连日本人也愤怒了》

0 阅读:21

谦语话书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