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动荡不安之时,李鸿章呈交的《筹议海防折》在朝堂上引起了激烈争辩,海防塞防的争论闹得沸沸扬扬。这一奏折获得了醇亲王奕譞、军机大臣文祥等人的拥护,奕譞更是把李鸿章暂且停止西征的建议夸赞为“最佳之策”,刹那间,朝廷中对李鸿章的夸赞之语接连不断。
不过呢,在这个重要关头,慈禧太后表现出了少有的明智,她心里很清楚左宗棠的看法相当重要,所以就下令让左宗棠加入讨论,给这场争执带来了关键的变化因素。
【01】
1875 年3月,左宗棠呈交奏折,清晰地表明了他自己的看法。
他觉得海防和塞防都很重要,强调事情是有轻重缓急的,当下最要紧的是处理好最为危急的问题。在那时,日本虽说被当作心头大患,可还没展现出强大的力量,短时间内不用太过担心,而此时恰恰是收复新疆的好时机。
左宗棠表示,新疆可不是啥荒凉之地,它是蒙古的一道屏障,而蒙古又是北京的关键屏障。要是放弃了新疆,那麻烦可就大了,边疆的安定就没指望了。
左宗棠呈递的上书仿若一枚威力巨大的炸弹,致使原本力挺李鸿章的文祥转变了立场。
文祥向慈禧秘密上奏,深入地阐述了新疆对蒙古以及陕甘地区的重要性。要是放任阿古柏的势力在新疆胡乱扩张,那蒙古、陕甘地区肯定会遭到攻击,而且英法说不定还会从海上进行夹击,到时候清朝就得面对两线作战的艰难局面,根本没有获胜的可能。慈禧认真思考后,明白新疆要是守不住,蒙古、陕甘、西藏等地也会变得危险万分,要是丢掉了一半的国土,自己死后哪还有脸去见爱新觉罗家族的历代祖先。
多亏了文祥的关键助力,两宫太后才最终坚定决心,支持左宗棠去收复新疆,正因如此,海防塞防之争出现了重大的转变。
实际上,海防派提议放弃收复新疆,并非是他们着实看重海防建设,而是他们对左宗棠能否顺利收复新疆心存疑虑。
在他们的想法中,鉴于大英帝国和沙俄帝国在西北的势力逐步渗透,就算左宗棠能够打败阿古柏,那也根本没可能去对抗洋人。既然西征很可能会毫无收获地回来,那干嘛还要浪费钱财呢,还不如把西征的军费投入到海防建设当中去。并且,跟英俄相比,日本被看作是好欺负的,他们觉得大清就算打不过英俄,对付日本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要不是英国给阿古柏当后盾,沙俄又对新疆垂涎已久,那收复新疆这一伟大功绩,李鸿章哪里会轻易让给左宗棠啊,怕是早就派遣淮军前去了。
1875 年 5 月,清政府委任左宗棠当钦差大臣,负责督办新疆的军务。可是呢,命令是下了,西征所需的军费却把左宗棠给难住了。他一开始申请一千万两白银的军饷,结果户部只给拨了二百万,各省帮忙出了三百万,那还差的五百万,就得左宗棠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了。
没办法了,左宗棠去找胡雪岩帮忙,拿清朝的关税作担保,从洋商那里借了 1375 万两银子,又从华商那里借了 846 万两银子。
得说一说,胡雪岩从洋行借的那些外债好多都是高利贷,有传言讲他暗地里拿了不少好处。左宗棠心里清楚借外债不是啥好事,可实在是没办法,形势逼得他不得不这样,他也曾挺无奈地说,只要有一点儿办法,自己肯定不会选这个办法。
军费难题解决后,左宗棠面临的是后勤补给与战略方针这两大难关亟待攻克。那时交通极为不便,西征军要远赴新疆打仗,粮草辎重的运输着实是个大难题。为搞定补给的问题,左宗棠当机立断进行裁军,挑出了 6 万精锐之兵。由于去新疆远征路途遥远,参战人员要是太多的话,不但粮食消耗惊人,而且军队素质良莠不齐,容易导致兵变。军队精简之后,对武器装备的需求也就变得更高了。
左宗棠不仅在上海购置武器,还在西安、兰州设立制造局,以便在当地制造枪炮。
在参战之前,参加西征、收复新疆的清军都已完成换装,装备了诸如德国 M1871 型毛瑟步枪以及美国雷明顿一号步枪这类先进的武器。
与此同时,左宗棠构建了四条后勤补给的线路:一是从甘肃河西启程,过嘉峪关、玉门抵达哈密;二是自包头起始,横跨蒙古草原送达巴里坤;三是在新疆东部进行采购后运往巴里坤;四是向沙俄商人购置,从斋桑淖尔运至古城。
【02】
在战略方针方面,1875 年夏天,左宗棠于兰州召集高级军事会议,对作战计划加以研讨。
年轻的湘军将领刘锦棠拟定了“先攻北方,后取南方,缓慢推进,急速作战”的战略规划。
“先北后南”说的是先让北疆安定下来,不过不用着急去攻打伊犁,之后再向南疆进军;“缓进急战”的意思是,不能毫无准备地打仗,打仗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只要开战了就得快速结束战斗。
左宗棠对刘锦棠的提议极为认可,立马赋予他重要职责,命他作为前敌指挥,统领西征军展开战斗。
六月,阿古柏获知了清军将要进攻的消息,赶忙安排防御事宜,让马仁德、白彦虎等人各自负责把守乌鲁木齐等地方,以此来阻拦清军,而他自己在托克逊指挥作战。
乌鲁木齐在北疆是个重要的军事要地,古牧地乃是乌鲁木齐的关键入口。清军从他们的驻扎地前往古牧地,有两条路能走,一条大路是戈壁滩且没水,另一条小路水源丰富,然而被白彦虎派人给截断了。刘锦棠和金顺商量之后,决定使用声东击西的办法巧妙地夺取古牧地。
战前,刘锦棠让人在大路上挖井修堡垒,做出要从大路进攻的样子,白彦虎果真上了当,把主要兵力调到了大路。就在这时,金顺带着部队从小路悄悄地快速行进,进行长途突袭,敌军毫无防备,慌乱地四处逃窜,金顺的部队顺利冲破防线抵达古牧地。接着,刘锦棠打败大路的敌军后,也带着部队赶了过来,两路清军分别从东南角和西北角对古牧地发起进攻。
八月十七日清晨,历经多日激烈战斗后,清军凭借开花大炮将古牧地城墙轰塌,随后冲入城中。此役,清军杀敌五六千之众,生擒 215 人,不过自身也有伤亡,阵亡 158 人,受伤 455 人。
古牧地之战结束后,刘锦棠获取到白彦虎给古牧地守将的信件,了解到乌鲁木齐的守备力量薄弱。于是,他安排两营人马驻守古牧地,自己则带领主力部队快速朝着乌鲁木齐进发。八月十八日黎明时分,清军对乌鲁木齐展开炮击,马仁德和白彦虎没料到清军来得这般迅速,城里瞬间陷入混乱,这二人选择弃城逃跑,清军差不多没费多少力气就攻占了乌鲁木齐,北疆的大部分区域就此被收复。
阿古柏获知了相关消息后,赶忙派人去修缮库克逊、吐鲁番、达坂城的防御工事,把败军收拢起来,缩进玛纳斯城里坚守。9 月的时候,金顺率领军队攻打玛纳斯,这场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清军一直都没能把城攻破。
10 月的时候,刘锦棠带领军队前去支援,到了 11 月 6 日,清军把玛纳斯给攻破了。
到了这个时候,北疆地区除了伊犁之外,敌军占领的据点都被清军给拿下了。冬天到了,大雪把山封住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太方便,刘锦棠就下令让部队休整,打算等春天来了再往南疆进军。左宗棠的西征进程虽说艰难,但一直在稳稳地向前推进,给收复新疆全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晚清的历史上留下了很重要的一笔。他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行为,也变成了后人称赞的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