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抗战时,几个汉奸围堵一名八路军战士,孰料对方主动招呼道:老大
引言:
1941年的深秋,沂蒙山区的一个集市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一名年轻的八路军战士被数名日伪军追赶,集市上的百姓们默契地为他让出一条生路,用自己的身体阻挡追兵。但天不遂人愿,就在这名战士以为自己即将脱险之际,前方又突然冒出几个持枪的汉奸。生死关头,这位战士却一反常态,不慌不忙地走向前去,还主动打起了招呼。究竟是什么样的机智让他化险为夷?这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绝境求生
1941年10月下旬,山东临沂地区的大黑石山一带,日军频繁展开"清剿"行动。一支八路军山东纵队民运小组被迫撤离驻地,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他们选择了这座人迹罕至的大山作为临时藏身之所。
大黑石山地势险要,山势陡峭,密林环绕。在山腰处有一个天然形成的洞穴,成为了这支小分队的栖身之所。这支民运小组由七名战士组成,其中就包括了吴林香同志。
当时的形势非常严峻。日军在这一地区加强了封锁,在各个要道设立了岗哨,严密监视着山区内的一举一动。他们不仅在主要道路上设卡盘查,还在各个村庄派驻了便衣特务,企图切断八路军与当地群众的联系。
在山洞里的日子异常艰难。最初几天,附近看山的老大爷冒着生命危险,每天晚上都会悄悄为他们送来一些粗粮和咸菜,但这点食物对于七个年轻力壮的战士来说远远不够。随着日军搜查的范围不断扩大,就连这唯一的补给线也被切断了。
到了第五天,情况变得更加危急。七名战士已经两天没有进食,体力严重透支。但他们深知,一旦轻举妄动就可能暴露整个小组的位置。经过慎重考虑,队伍决定派出一名同志下山寻找食物。
这个危险的任务落在了吴林香同志身上。他年纪较轻,身手敏捷,而且对当地地形较为熟悉。10月29日中午,趁着日军换岗的空隙,吴林香仔细观察了周围的环境。他趴在一块突出的岩石后面,借助茂密的灌木丛作掩护,足足观察了半个多小时。
确认四周暂时安全后,他小心翼翼地从山洞里爬了出来。为了不在地面留下明显的足迹,他特意选择了岩石较多的路线下山。每走一步都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动静,稍有风吹草动就立即隐蔽。这一路走走停停,光是下到山脚就用了将近一个小时。
然而,刚到山脚下,意外就发生了。一支正在搜山的日伪联合巡逻队突然出现在附近的小路上。这支巡逻队约有十余人,其中既有日军士兵,也有穿着便装的伪军特务。吴林香虽然第一时间卧倒在草丛中,但还是被其中一名特务发现了可疑的动静。
就这样,一场惊险的追逐战就此展开。吴林香没有选择回山洞的方向逃跑,而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奔去,以此来转移敌人的注意力,避免暴露其他同志的位置。他一边跑一边仔细观察地形,充分利用沟壑和灌木丛进行躲避。
二、智入虎穴
追兵越来越近,吴林香奔跑的方向正是通往临沂南关集市。这个集市是当地最大的农贸市场之一,每逢赶集日都会聚集大量的商贩和农民。1941年的这个时节,正值秋收之后,集市上的人流比平时更加密集。
当吴林香冲进集市的瞬间,周围的场景让他顿时意识到这里不仅热闹,更是险象环生。集市的东西两端都设有日军的检查站,三三两两的伪军便衣特务混迹在人群中。但此刻,这种密集的人流反而成了最好的掩护。
集市上的小商贩们看到这一幕,立即心领神会。一个卖烧饼的老者迅速将摊位往外挪了挪,挡住了追兵的视线。几个担着箩筐的村妇也默契地放慢脚步,用身体为这名八路军战士创造了一道人墙。这些普通百姓用最朴实的方式,在危急时刻展现出了对抗日军人的支持。
然而,就在吴林香即将穿过集市的关键时刻,前方突然出现了三名手持武器的伪军。这三人正是驻扎在南关据点的伪军小队成员,他们原本只是例行来集市"收保护费"。此时看到后方追赶的动静,立即警觉起来,举枪对准了迎面而来的吴林香。
情况危急万分。后有追兵,前有拦截,两侧又都是检查站。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吴林香注意到其中一名伪军腰间别着的那把枪。那是一支1935年产的中正式手枪,枪把上还有一道明显的划痕。这把枪他再熟悉不过,因为三个月前,这支手枪的主人还是他们民运小组的一名成员。
这名叫张永年的战士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日军抓获,经过严刑拷打后被迫投敌。当时张永年带着这支配枪叛变,而这道划痕正是他们在一次训练中不小心造成的。吴林香当即认出,这三名伪军中的一个正是张永年。
就在伪军准备开枪的瞬间,吴林香突然改变了策略。他放慢脚步,整理了一下衣着,大步走向前方,同时用只有对方才能听清的声音说道:"老大,好久不见。"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提醒了张永年曾经的身份。
这一声"老大"不仅道出了两人的渊源,更是在提醒张永年当初在部队时的职务——他曾是民运小组的副组长。这声招呼犹如一记重锤,让张永年的手不自觉地颤抖了一下。他很快意识到,如果此时开枪,不仅会暴露自己的过去,更可能会引来日军的怀疑。
此时的张永年陷入了两难。如果当场将吴林香抓获,自己过去的身份可能会被揭露;如果放走他,又担心其他伪军会起疑心。就在这短暂的犹豫中,吴林香已经走到了三人面前。张永年最终选择了保护自己的秘密,他装作若无其事地对身边的两名伪军说:"这是我以前的一个朋友,让他过去吧。"
三、巧妙周旋
就在张永年放行的瞬间,身后追赶的日伪军也赶到了现场。站在最前方的一名日军军曹用生硬的中国话质问张永年:"这个人很可疑,为什么放他过去?"张永年立即回应道:"报告长官,此人是本地运输队的老客户,经常来我这里交易物资。"
这个回答暂时打消了日军的疑虑,但他们依然派出两名伪军尾随吴林香。此时的集市上,一场看似平常实则惊心动魄的较量正在上演。吴林香装作若无其事地走在集市的小巷中,时不时停下来查看摊位上的货物,就像一个普通的商人。
恰在此时,一辆装满稻草的大车缓缓驶来。赶车的是当地著名的粮食贩子老李,他常年在这一带收购粮食。老李虽然不认识吴林香,但多年与八路军打交道的经验让他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一位抗日战士。他故意放慢车速,用方言高声吆喝着让路人让开。
吴林香抓住这个机会,装作要查看稻草的品质,绕到了大车的另一侧。两名尾随的伪军也跟了过去,但大车的体积阻挡了他们的视线。就在这短暂的视线盲区里,吴林香迅速钻进了路边一家杂货铺。
这家杂货铺的老板姓王,是地下党组织的交通员。他立即会意,将吴林香领到后院,指向墙角的一个木箱:"这里面是一套伪军的制服,你可以把它换上。"这套制服是地下党组织专门准备的,用于紧急情况下的伪装。
换好衣服后,王老板又递给吴林香一份盖有伪军印章的通行证。这份通行证是之前从一名叛变的伪军身上缴获的,经过精心修改后可以以假乱真。王老板交代道:"你从后门出去,向西走,那里有一个运输队的据点,都是我们的自己人。"
此时,在杂货铺门口,两名伪军正在盘问王老板。王老板装作糊涂,说店里进来的确实有个人,但那人是去后院上厕所了。伪军们立即冲向后院,却只看到一个空荡荡的院子和几个晾晒的竹篮。
而此时的吴林香,已经穿着伪军制服,大摇大摆地从另一条街道走出。他不时向路过的日军岗哨敬礼,表现得就像一个普通的伪军士兵。这套制服不仅掩护了他的身份,更为他创造了自由行动的机会。
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吴林香利用这身伪装,成功采购到了部队急需的药品和粮食。他找到了地下党联络点提供的那个运输队,将物资分批装进了运往山区的货车里。这些货车表面上运送的是普通的农产品,实际上却暗藏着给养。
事后,王老板将这件事报告给了地下党组织。组织随即在南关集市建立了一个秘密据点,专门为我军战士提供紧急避难和补给服务。这个据点不仅成功地掩护了多名八路军战士,还为山区的部队运送了大量物资,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借机策反
当天傍晚,在运输队据点的掩护下,吴林香得以安全返回大黑石山。然而,这次惊险的经历让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张永年虽然已经叛变,但从他当天的表现来看,内心似乎仍存有犹豫。这或许是一个策反的机会。
经过与小组其他同志的商议,他们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首先,通过地下党的关系网,他们详细调查了张永年在伪军中的现状。调查发现,张永年虽然表面上是伪军中的一名小队长,但因为来路不明,一直受到日军的猜疑,甚至多次遭到特务的跟踪。
1941年11月初,吴林香再次化装成商人来到南关集市。这一次,他特意在张永年经常光顾的一家茶馆里等候。果然,张永年在例行巡逻时进入了茶馆。看到吴林香的瞬间,张永年明显地愣了一下,但随即若无其事地在隔壁桌坐下。
吴林香借着搭话的机会,悄悄递给张永年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今晚子时,东城根老槐树下见。"张永年将纸条揉碎,默默地端起茶杯离开。这个简单的动作表明,他至少愿意赴约。
当晚,东城根的老槐树下,张永年果然出现了。这棵百年老槐树位于城墙拐角处,是个视野开阔又便于隐蔽的地方。吴林香早已在附近埋伏了两名战友,以防不测。
见面后,吴林香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来意。他告诉张永年,组织一直在关注着他,知道他这段时间在伪军中的处境。日军对他的不信任,特务的监视,这些都让他如履薄冰。而且,张永年的家人目前就在八路军控制的区域,组织一直在默默保护着他们。
张永年沉默良久,最终道出了实情。原来他被俘后,确实经受不住严刑拷打而叛变。但在伪军中的这段时间,他每天都生活在煎熬之中。日军不信任他,同胞唾弃他,这种夹缝中的生活让他痛苦不堪。
吴林香趁机提出了具体建议:张永年可以继续留在伪军中,但要为八路军提供情报。作为交换,组织会设法消除日军对他的疑虑,同时保证他家人的安全。这个提议既给了张永年一个赎罪的机会,又能保证他在伪军中的安全。
经过一番深思,张永年同意了这个建议。他当场提供了一个重要情报:日军计划在一周后对沂蒙山区展开一次大规模"扫荡",集结的兵力超过两个中队。这个情报对八路军来说极为关键,足以证明张永年的诚意。
为了确保联络的安全,他们约定了一套密码联络方式。张永年会在固定时间到南关集市的布店买布,布的颜色和尺寸都暗含特殊含义,用以传递不同的信息。同时,布店的老板娘是地下党的交通员,可以安全地传递书面情报。
五、大智大勇
张永年提供的情报为八路军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1941年11月15日,当日军的两个中队沿预定路线向沂蒙山区推进时,迎接他们的是早已设伏的八路军部队。这场遭遇战中,日军损失惨重,不得不临时调整"扫荡"计划。
这次成功让张永年在伪军中的地位反而更加稳固。日军认为正是他的情报帮助抓获了几名八路军的"探子",因此开始重用他。张永年利用这个有利条件,继续通过布店的联络点传递情报。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他先后提供了十七份重要情报,内容涉及日军的调动、物资储备以及据点布防等关键信息。
然而,1942年2月的一个夜晚,事态突然发生转变。当天深夜,张永年突然来到布店,告诉老板娘说日军特务部门已经开始怀疑这家店。原来,一名新来的特务发现这家布店的生意异常红火,很多伪军都喜欢来这里买布,这种反常现象引起了他的警觉。
消息传到吴林香这里时,他立即意识到必须采取行动。经过紧急商议,他们决定实施一个冒险的计划。三天后的早市,张永年按照惯例来到布店。这一次,店里挤满了顾客,其中有几位是乔装的八路军战士。
就在张永年挑选布料时,一队日军特务突然闯入店内搜查。他们显然是有备而来,直接冲向柜台后面,开始翻找暗格。就在这时,张永年突然拔出手枪,对准了特务队长。其他顾客中隐藏的八路军战士也同时亮出武器。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了特务们一个措手不及。张永年高声宣布:"我是八路军的卧底,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在为你们传递假情报!"这番话不仅令在场的日军特务震惊,更是为他此后的行动做好了铺垫。
趁着特务队长被控制的机会,张永年带领吴林香等人迅速撤离布店。他们借着集市的混乱,分散逃向不同方向。特务队长被当场击毙,其余特务在慌乱中开枪还击,但已经失去了最佳时机。
这场突发行动虽然打乱了原有的情报网,但也成功保护了布店的地下联络点。更重要的是,张永年终于可以彻底摆脱伪军的身份,光明正大地重返八路军队伍。他带来的最后一份情报显示,日军正计划在沂蒙山区北部建立一个新的据点,这个情报后来对八路军规划战略部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事后,张永年被调往山东军区司令部,负责情报工作。而布店的地下联络点,也在其他同志的努力下,很快就以另一种形式恢复了运转。吴林香和张永年配合默契的这次行动,不仅挽救了一个濒临暴露的情报网,更成功地策反了一名关键的情报员,为沂蒙山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