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明明很有资历,但是却不被提拔。
为何?
人事很复杂,同样的“症状”,原因却是千差万别,简单来说就是竞争力相对不够。
一位老朋友,说他也是单位中层,也会经常找大领导汇报工作,领导对他也是当面笑嘻嘻的,表示提拔他是板上钉钉的事。
结果,等选举的时候,很多人被告知了某种意图,他也是出人意料地落选了。
关键是,他个人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是最有竞争力的,该沟通汇报,他都运作了。
对于此事,答案很明显。
大领导选择了竞争力更强的人,领导私下答应得好好的,那提拔就充满了“变数”。
提拔,被人截胡也不是少有的现象,被人弯道超车,相信大家也见过,就像偶像剧里面的,“天降”打败“本土”是一大看点。
提拔的本质,那还是一场优胜劣汰之争。
想要从提拔晋升中笑到最后,关键是看你怎么去做,做法是最基本的,大多数经验是可以复制粘贴,这一点都不用去怀疑。
概括起来最核心,那就是组织的认可。
而一个单位,能够代表组织的,那大领导无疑是最有话语权的人。
想要得到领导的“投票”,有这么些渠道。
一、核心竞争力。
这个简单,就五个字:勤绩德能廉。
一个组织需要核心,需要更多的贤能,这个方向是不会变化的,就看表现的形式。
在基层,这个岗位叫作办公室主任,需要会写材料,会协调各类关系,能见到什么人讲什么话,具体的人与事能区别对待。
到了上面,那就是领导的秘书,那会的东西就更多了,可以说是互相地促进配合。
味道极致是味精,人的极致那便是人精。
二、任职的资历。
不排除有破格提拔,但任职年限不能破。
任职年限怎么来?
那自然是熬资历了,总是提拔年轻人,年富力强的老同志就会有不满,而且他们的手段还不容小觑。
年轻人上去了,变得不再年轻,有些人更是只上不下,即便是下来了,也是退居二线岗位,那些同档次的职级依然还在。
后来的人,就更难了。
所以,提拔考虑资历是内在规律导致的。
三、巧妙的运作。
很多人,有能力、资历和学历。
但是越是这样的人,往往会阴沟里翻船。
从来都是为了提拔,都在积极的运作,寻找门路和伯乐,去配合领导的用人布局。
祁同伟为了搭上沙瑞金,帮一个退休老干部去翻地,就是为了提升领导的好感度。
所以,千万别因为自己是天才,就会理所当然的提拔,请别忽视领导的相处模式。
当然,提拔它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把工作用在平时,讲究循序渐进。
体制内的关系,即便是需要升华,也需要有一定的铺垫,故而,大家在做好本职工作时,做人不能太老实,积极靠拢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