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阁体,书法水平真有那么低级吗?

雷雷评书法文化 2024-10-30 15:00:57

几天查个书法资料,瞥见陆润痒的字,愈发觉得这种字体也有别样风格,端正厚实,想起今人对馆阁体的诋毁,又冒胆抒发一下情绪,书法水平不高,只是个人喜好,看官权当吹牛。

馆阁体自宋以来都有提及,其实早些时候馆阁体是指文章,类似于现在公文一样,规定的一种书体与形式,由于公文又由毛笔书成,要求乌黑、字大、圆润、光洁,不影响皇帝阅读,发展起来的这种书体归为馆阁体。

馆,由大臣们坐班的地方,如文史馆等。阁则是皇帝批奏章,读书的地方,如龙图阁等。这种书体比较正式严肃,易辩识,书写情况形成惯例,就得到广泛的应用,以至于到宋以来,书法启蒙都是以唐楷的规范字作为初学范本。

正是因为馆阁体的大众化,馆阁体也得到极大的传播传承。那为什么现在的人那么讨厌馆阁体呢?我觉得有几个点:

第一是书法已经不是实用型的书写,而是升华到艺术范畴。既然是艺术,就不再受形式上的限制,留给艺术爱好者发挥的空间很大,馆阁体就只能算其中一种。

第二,也跟实用有关,正式场合里打印机打印文书已经是占绝对地位,甚至不允许手写,写得规范都交给打印机,因而人发挥的地方没有了。

第三,要写出大小均匀、笔画一致的楷书,现在的人没有那么有耐心,写得好的,也无法与唐楷,甚至馆阁体相比,进而避开。

第四,楷书是个中国人都看出来好坏,不好忽悠。也正是这样,人们对于熟悉的字天生就有“叛逆”,想带来新的面貌。

但是上述几个方面都不应该是馆阁体不好的理由,先从表面说馆阁体现在有几个人达到这么高的高度?再说几个馆阁体大家现在有几个人有他们的文字上的素养和修为?现在写字的认为写的好的,敢说那几个元明清时期的馆阁体大家,是字匠?毕竟这些人在历史上都很有地位,无不是满腹经纶。

现在的书家就是以批评这些,历史上的管阁体书家来彰显自己的书法水平,从沈度、陆润养刘春霖,到黄自元,林则徐,甚至于公认的书法大家启功先生也颇有微词,只是启老地位太高,批评声音还有所忌惮,而另外的大家,如欧阳中石田蕴章田英章两兄弟,则被摁在墙上,千夫所指。

馆阁体,它就是一种书体,也有它的内在的美,并不能说草书的随意潇洒,行书的流畅,舒美,隶书的庄重威严而否定了馆阁体的一种规范的整齐的美,譬如小篆,唐楷,也没有过多的变化,你不能要求一幅楷书作品里有二十个不同的之字,才符合变化。

楷书上玩不出什么东西来,就让现在的书法家们甚是着急,对楷书有所偏见。而更多的人,是道听途说也跟着起哄,本身对楷书涉猎少,也对馆阁体指指点点,以行书草书的理念来评价馆阁体。

馆阁体被冠以官方公文字体,没有灵性,也让很多人附和说馆阁体呆板。

我想说的是,馆阁体只是一种书体,他没有必要跟其他书体比好坏,历史上已经实现他的价值,也获得认可,不应该作为书法鄙视链的底层。

当今社会对吼书射墨乱涂乱画都能容忍,那馆阁体应该有他在书法上的一席之地,就像启功先生曾说过,他还达不到馆阁体的水平。

下面列出一些馆阁体大家的书法作品,是非对错,自有公论。

[馆阁体鼻祖 沈度]

[翰林学士 杨士奇]

[诗书画大家 张照]

[翰林院 梁诗正]

[户部尚书 翁同龢]

[成亲王 永瑆]

[清末状元 陆润痒]

[清末榜眼 黄自元]

[晚清最后状元 刘春霖]

沈度

沈度

沈度

杨士奇

杨士奇

张照

张照

梁诗正

梁诗正

翁同龢

翁同龢

翁同龢

永瑆

永瑆

永瑆

陆润痒

陆润痒

陆润痒

黄自元

黄自元

黄自元

刘春霖

刘春霖

刘春霖

(图片来源于网络)

​​​

0 阅读:136

雷雷评书法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