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亿砸冰雪大世界,不如救济穷人办工厂?实际收益恰恰相反!

积远观看世界 2024-12-29 13:20:54

几十亿砸在一个冰雪乐园里,真的值吗?不少人提出这样的质疑:“这么多钱,为啥不救济穷人或者建些工厂?”

看似有道理的质问,其实经不起推敲。因为冰雪大世界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项目,更是哈尔滨经济和社会活力的催化剂。它所带来的效益,远远超出了简单的数字堆叠。

要说“几十亿”是不是白花了,不如让事实自己说话。

冰雪大世界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它不仅仅是一个文旅项目,更是哈尔滨全域经济的发动机。2023年冬天,这座冰雪奇迹运营仅61天,就吸引了271万游客,实现税前利润1.34亿元,彻底扭亏为盈。

2024年的摊位拍卖中,单个糖葫芦摊位的打包起拍价达到100万元,甚至连雪圈租赁点位都拍出了高达270.8万元的成交价。要知道,这只是项目链条中的一环,真正被激活的是围绕冰雪经济的庞大产业链。

冰雪大世界的带动效应并不仅仅局限于乐园的内部。它对哈尔滨全城的经济都有着强大的牵引力。从民宿到餐饮,从出租车到小商贩,冰雪大世界的存在让哈尔滨的冬季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旺季。

那些原本清冷的街头,因为游客涌入,变得热闹非凡。民宿老板赚得盆满钵满,饭店的地方菜成了游客们争相体验的“打卡项”,就连街头卖烤红薯的小贩,也因为这场冬日狂欢多赚了不少。所有这些,是单纯发放救济金无法带来的长远收益。

但质疑声仍然不断,有人认为,这笔钱如果用来建工厂,似乎更“正经”。然而,问题的核心在于,工厂和文旅项目并不是对立的选择,而是可以并行的两种发展模式。

从2023年以来,东北地区其实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包括新能源材料、汽车零部件等多个科技项目落地,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些工厂的建设和冰雪大世界的运营是并行发展的,二者并不矛盾。

更重要的是,冰雪大世界并非单纯的烧钱“项目”。

它是一种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真正撬动区域经济活力的路径。救济金虽然能够在短期内缓解贫困,但却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冰雪大世界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流动性,才是改变当地人生活的长效机制。

从建造期间的工人,到后期负责维护运营的人员,再到因为游客涌入而收益的民宿和餐馆,每一个环节都在为普通人创造收入和机会。

哈尔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冬季旅游的热门城市,但在冰雪大世界的带动下,它的影响力正不断扩大。从滑雪场到中央大街的特色街景,再到当地特产和美食,整个哈尔滨都成为一个巨大的旅游目的地,而冰雪大世界无疑是这个链条上的核心一环。

游客在这里体验冰雪的乐趣,还会将哈尔滨的热情和故事带回自己的朋友圈。这种影响力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累积,成为哈尔滨经济复兴的一股重要力量。

与冰雪大世界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背后的资本却悄然退场。融创中国将其所持有的46.67%冰雪大世界股权以10.21亿元转让给哈尔滨国资旗下的太阳岛集团。

乍看之下,这似乎是一种“弃子”行为,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融创的选择更多是迫于债务危机的无奈之举。作为一家房企,融创如今背负着超过500亿元的债务压力,文旅项目成为最容易变现的资产,因而不得不选择出售。

融创的退出并不意味着冰雪大世界的失败。相反,哈尔滨国资接手之后,这座冰雪奇迹反而更加稳健。这种回归公共化的过程,也让冰雪大世界有了更长远的发展空间。

当然,这种发展模式并非没有挑战。文旅项目往往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

过去几年里,恒大的童世界、万达的南京万达茂等多个文旅项目,都因为地产行业的下行而陷入困境。但冰雪大世界显然不同。它的成功不在于一时的轰动,而在于其背后细致入微的运营逻辑和全面带动的经济链条。

从摊位的溢价到游客的复购,从地方品牌的传播到东北整体形象的提升,这些都让冰雪大世界有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成功,给整个东北甚至全国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它证明了,在地方经济转型中,文旅项目并不是奢侈品,而是一个可以撬动区域经济的关键支点。

当然,这种模式并非随处可复制。

哈尔滨的地理环境、文化资源和政策支持,是冰雪大世界成功的重要条件。但它的启示在于,经济活力来源于持续的创新,而不仅仅是投入的资金规模。

几十亿砸在冰雪大世界上,到底值不值?

当我们站在今天看回过去,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有了答案。冰雪大世界不仅让哈尔滨这个“冰城”再度焕发光彩,更以其为核心,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复苏。

质疑者认为这些钱是浪费,却忽略了它为这座城市带来的希望和长远收益。而冰雪大世界的故事还远未结束,它将继续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为哈尔滨的未来注入更多可能性。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2024-01-06 15:23《倾我所能、尽我所有!黑龙江哈尔滨冬季旅游进入黄金期》

0 阅读:0

积远观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