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体检送的“神奇药酒”让三位老人半夜送急诊健康警钟不可忽视

飞鹏说健康 2025-03-04 03:34:33

那天凌晨两点,急诊室电话铃声骤响,电话那头传来急促而慌乱的声音,“张医生!三个喝了同款药酒的老人都急性肝损伤了!”这一刻,我从沉睡中猛然惊醒,急匆匆奔向急诊室。

推开厚重的帘子,我眼前的景象令人心碎,72岁的王大爷蜷缩在病床上,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旁边两位老人面色惨白,神情迷茫,手里紧紧攥着一瓶印有“活血通络,包治百病”的药酒。

看着这一幕,我不禁回忆起去年曾接诊的六例类似病例,这些病例无一例外都与“免费体检”赠送的所谓保健品有关。

现实告诉我们,这类打着“免费”旗号的产品正悄然成为侵蚀老年人健康的定时炸弹。

免费体检背后的甜蜜陷阱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对健康问题的敏感度逐渐增强,正因如此,一些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免费体检”活动便成了他们下手的好机会。

王大爷回忆道,上周在自家小区门口,一辆标着“健康快车”的小车停靠时,一位穿着白大褂的“专家”为他测量了血压、血糖,并热情地与他交谈,细致入微的仪式感让他误以为自己正接受正规检查。

随后,对方将一瓶药酒塞到他手中,信誓旦旦地称其“活血化淤、治关节痛、改善失眠、高血压统统有效”。

然而,当我拿起这瓶药酒仔细查看时,却发现成分表上仅模糊写着“名贵中药材”,而那看似正规的生产许可证号竟在国家药监局的数据库中查无实据。

根据2022年国家药监局抽检报告显示,此类“三无”产品中竟有34%检出超量激素或重金属污染,甚至有老人因长期饮用含有双氯芬酸钠(止痛药)和地塞米松(激素)的药酒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由此可见,面对“免费体检送药”的诱惑,我们必须擦亮双眼,时刻问清三个关键问题:操作人员是否持有合法医师资格证?产品是否具备“国药准字”批号?宣传疗效是否存在夸大、不实的成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落入甜蜜却致命的陷阱。

药酒里的致命组合

问题远不止产品本身的真伪,药酒中的成分更构成了一组极为危险的“死亡组合”。

这三位因药酒引发急性肝损伤的老人各自都有不同的基础疾病,王大爷长期服用降压药控制高血压,李奶奶依靠降糖药维持血糖稳定,而刘爷爷则刚刚经历心脏支架手术,身体本就虚弱。

实验室后续检测发现,这瓶药酒中不仅含有未明标识的“名贵中药材”,还检测出川乌和草乌成分。众所周知,川乌和草乌中的乌头碱成分与降压药同时服用,容易引起血压骤降,甚至导致患者出现昏迷。

若与降糖药合用,则极易诱发低血糖休克,更为可怕的是,酒精作为溶剂,本身具有加速药物吸收的作用,这正是为什么这些老人在夜间饮用后,药效在深夜时分突然爆发,致使本就脆弱的肝脏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负荷。

中华医学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60岁以上人群中,因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的病例中,有38.7%与中药酒有关,而其中高达72%的患者还存在西药合用的情况。

这个数据无疑是对老年人用药安全的一记重锤,提醒我们在使用任何所谓的保健品时,必须慎之又慎。

保健品骗局的“三板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法分子利用精心设计的营销套路不断更新花样,专门针对老年人心理的弱点进行欺诈。

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和大量病例分析,我发现他们通常会采用以下三大“板斧”策略:

首先,他们利用温情攻势,常常在街头或社区里主动上门,拉着老人的手,用亲切的称呼“叔叔”、“阿姨”来博取信任,同时赠送鸡蛋、面条等生活必需品,让老人产生被关心的错觉;

此外,他们常常通过恐吓营销来刺激老年人的焦虑心理,不少骗子会拿出经过PS处理的CT影像,宣称“您的血管堵塞率高达70%,不治必将瘫痪”,这让原本心存疑虑的老人一时间陷入恐慌,急于寻求“神药”救急。

最后,不法分子往往会以伪科学为幌子,宣称自己的产品采用了“诺贝尔奖最新技术”或“量子医学”等高大上名词,将一瓶普通的药酒包装成神奇疗效的灵丹妙药。

去年,就有一位大妈花费8万元购买了一款所谓的“磁疗床垫”,结果因产品质量问题出现漏电现象,最终引发房颤症状。

正是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恐惧和对温暖陪伴的渴望,这些骗局得以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

教你拆穿“神药”画皮

在形形色色的保健品广告面前,普通人往往难以辨别真伪,上周,一位80岁的赵阿姨带着满脸疑惑来到门诊,低声问道:“电视上说某口服液能溶解血栓,是真的吗?”

为了避免她因误信虚假信息而走上危险之路,我立即拿出手机,登录国家药监局官网进行查询。很快我发现,这款产品根本查不到任何合法的备案信息。

那些所谓的“专家”不过是经过精心安排的群演罢了。由此,我总结出一套简单却实用的“验药”方法:

一是扫码验真伪。如今大部分正规药品都拥有微信追溯码,消费者只需动动手指扫一下,就能核实药品是否真正注册;

二是通过国家药监局官网查备案。只需输入产品名称,就能获取权威信息,辨别真伪;

三是遇到不确定情况,及时向专业医生咨询,最好将产品的成分表拍照发给主治医师,由专业人士做出判断。记住,任何宣称能“根治慢性病”或“替代正规治疗”的产品,都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是商家用来骗取信任和利益的伎俩。

日常用药的“死亡组合”

除了那些伪劣药酒,生活中我们还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普通却潜藏危险的药物组合。

比如,降压药与柚子的搭配,柚子中的成分会抑制药物代谢酶,使得降压药在体内浓度急剧升高,极易引起低血压。

再如头孢类抗生素与藿香正气水同时服用,由于藿香正气水中的酒精成分会诱发双硫仑样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恶心、呕吐甚至呼吸困难。

此外,华法林与枸杞搭配使用,则可能导致抗凝效果过强,增加出血风险。

为防患于未然,我建议每个家庭都应制作一份详细的“药物禁忌表”,将常见药物的相互作用和禁忌事项清晰记录,贴在显眼位置或设定手机提醒,确保在用药时能及时查阅。

天上不会掉下真正的“灵丹”,只会掉下无数精心设计的陷阱。面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保健品诱惑,尤其是那些打着“免费”旗号的产品,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家中年迈父母更需倍加留意,只有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保健品,才能真正守护住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健康。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