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人老了躺在病床上就会明白,晚年靠得住的不是儿女,不是金钱,而是搞懂这几点

朵拉育儿 2024-09-21 16:47:01

其实,每个人在每秒钟都奔向死亡。

如果这两个小时谈话很愉快,这两个小时值得,这种死亡消耗值得。"

这是老戏骨陈道明在采访中说过的一段豁达人生的话。

生与死,往生终有一死。

当我们步入晚年,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疾病也接踵而至。

那个时候,我们才会真切地体会到,晚年靠得住的,不是子女的陪伴,不是金钱的支撑,而是要学会以下几点:

01

学会独立自理,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我认识一位老教授,她就是个很好的示范。

96岁高龄时,她仍能自己做饭、收拾家务,即使身体有点小状况,也能靠自己调养而不用去医院。

"身体是自己的,冷暖痛痒只有自己最清楚。"她曾如是说。

独立自理,是最能减轻子女负担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比在医院反复治疗,陈老太太宁愿在家自己保养身体。

她坚持这种生活态度,不仅活得有尊严,离世时也让儿女少了很多奔波。

02

学会处理好后事,为子女减轻负担

朱锦沁奶奶是位曾在青海工作过的老教师。

为了不给女儿添麻烦,她将房产变卖成现金,连同丧葬等手续,也事先拉了个小群让单位同事代劳。

子女们只需转账收钱就行了,免去了一路跑腿办理遗产的麻烦。

我们常说"人死了留那么多钱也白白浪费"。

可事实上,如果财物处理不当,遗留给子女的并非是"钱",而是一堆棘手的烦心事。

生前把这些事安排停当,才是对子女真正的"放心"。

03

学会自我实现,不留遗憾过完余生

70岁的顾全平曾被查出晚期癌症,经过两年治疗无效后,他的儿子决定中止疗程,带着全家人环游世界。

在旅行中,顾全平获得了"重生",不仅身体好转,生活也变得充满乐趣。

人生最后一程,他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如果只是等死,那和死去的区别何在?

要像顾伯伯那样,努力活出生命的精彩。

生前做想做却没做过的事,去渴望已久的旅行地,尝试新奇有趣的体验,这样即使有一天离开,至少也不留遗憾了。

04

学会正确的生死观,保持内心平静

"生老病死,皆是自然规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是人生最大的期盼。

但命运往往难如人意,我们终有一人要先人而去。

面对亲人离世,能够平静以对,就已是一种境界。

陈道明显然已通晓这一点。

"每秒每刻都在走向死亡"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只要此刻活得精彩有趣,这种"死亡消耗"便是值得的。

正是这份豁达,让他在被误传死讯时,也能从容面对生死。

晚年生活质量的高低,和金钱多寡、儿女陪伴与否,都不太相关。

最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对生活保持好奇和热情;是能泰然自若地接受生老病死的规律,用平常心对待这一切。

有了这份智慧,无论贫富贵贱,都能怡然自得,安然离去。

人活一世,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

可直到年迈,我们才能真正明白:

子女的孝心固然重要,金钱的保障也是必需,但最让人放心的,还是能独立自理、通达生死,并活出精彩人生的从容。

如同尼采所说:"生命应当是一种冒险,或者根本就不算生命。"

祝愿朋友们都能通达这份人生智慧,怡然安老,走好最后一程。

0 阅读:9

朵拉育儿

简介:985硕士,家有俩宝。分享科学育儿知识,亲子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