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战精英:塔库尔加尔山的MH-47E“支奴干”回收行动

良陆海 2024-10-02 21:36:45

476号MH-47E“支奴干”直升机上的弹孔

编者按:本文编译自美国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历史办公室2021年第17期《真相》(Veritas)中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记录了2003年美军在阿富汗塔库尔加尔山进行的一次高价值装备回收行动。文章讲述了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在极端环境下,成功回收一架坠毁的MH-47E“支奴干”直升机(尾号476)的壮举。通过本文的编译,旨在向国内读者呈现美军特种作战部队在应对复杂任务挑战时的真实面貌,以及他们如何依靠高超的技能、灵活的应对和紧密的协同,最终完成了艰辛的回收任务。同时,本文也揭示了现代战争中高价值装备回收行动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期望能为我国军事领域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数周后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ARSOF)便前往阿富汗,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政府武装力量发起针对性战斗行动。这些一系列行动于10月7日被正式命名为“持久自由”行动(OEF)。在美国的支持下,阿富汗的反塔利班武装很快控制了大部分国土,并在11月占领了首都喀布尔。到12月下旬,在阿富汗各反塔利班团体和西方盟友的共同支持下,哈米德·卡尔扎伊担任过渡政府领导人。

尽管联军和阿富汗反塔武装迅速占领了阿富汗大片领土,但他们却未能彻底摧毁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在托拉博拉战役(2001年12月6日至17日)期间,大量塔利班武装分子成功逃离战场,使得整个军事行动迟迟无法结束。作为首批参战部队之一的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SOAR)第2营,直到2002年初仍然活跃在战场上,其所属的MH-47E“支奴干”直升机飞行员和机组人员不断参与各种战斗行动。2002年3月4日,“蟒蛇”行动(Operation ANACONDA)期间,第2营迎来了在“持久自由”行动中的一个关键挑战。

不幸坠机

“蟒蛇”行动的重心在阿富汗帕克提亚省的沙希科特山谷和阿尔马山脉一带,目的是将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分子驱赶至由美国第101空降师和第10山地师的部队守卫的阻击阵地前,而后将他们彻底消灭。联军联合特遣部队的山地任务部队原预计只需对付数百名叛乱分子,并认为不会遭遇激烈抵抗。然而,这一预想大错特错,塔库尔加尔山顶便是明证。该山海拔3200米,是监控整个山谷态势的理想地点。美军希望占领这一制高点,但不幸的是,敌军已先一步占据该地并构筑了防御设施,这对执行任务的MH-47E直升机飞行员、机组人员以及伴随的地面部队构成了巨大威胁。

3月4日拂晓前,尾号476的MH-47E直升机机组人员首先发现敌军已在塔库尔加尔山顶构筑防御工事。当时,该直升机正在尝试将部队卸载至山顶,突然遭到了叛乱分子的猛烈火力攻击。自动武器和数枚RPG的打击使其严重受损,机身突然上倾。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一级军士长尼尔·C·罗伯茨从直升机上坠落,掉入下方山脊大约1.5~3米厚的积雪中。尽管飞行员尽力返回救援,但直升机已无法继续飞行。最终,飞行员凭借精湛的驾驶技术,将直升机安全降落在约6公里外的山坡上,该处山坡海拔高度低于山顶610米。随后,机上全部人员被另一架直升机救走。

与此同时,为了搜救失踪的罗伯茨军士长,两架MH-47E直升机搭载特种作战部队前往现场。这两架直升机均遭到叛乱分子的攻击,其中一架(尾号475)被击毁,整个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战斗终于结束后,联军联合特种作战特遣部队-阿富汗(CJSOTF-A)的陆军特种作战部队(ARSOF)指挥部门面临抉择——如何处理这两架坠毁的直升机。

“支奴干”状态评估

由于475号直升机坠落位置不佳、且损毁程度颇为严重,回收工作难度很大。在塔库尔加尔山顶的交火过程中,它先是被击落,然后还遭受了持续的火力打击。不过,之后有一架美国空军战机意外将其摧毁,从而彻底解决了回收的难题。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第1营指挥官,也是阿富汗境内该团最高指挥官的凯文·W·马格努姆中校后来回忆道:“已经没有什么可回收的了。”因此,另外一架476号直升机成为了唯一可回收的对象。

考虑到回收和修复476号直升机的成本低于购买全新MH-47E直升机的费用,联合特种作战特遣部队-阿富汗授权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回收该直升机残骸。四级准尉彼得·A·米尔奇(化名)回忆道:“马格努姆中校问我能做些什么?我说需要先亲自去现场看看。”坠机事件发生两周后,由米尔奇、三级准尉兼维护技师托马斯·M·卡茨(化名)和上士兼技术检查员塞缪尔·J·斯蒂尔斯(化名)组成的评估小组准备好出发前往现场。他们携带了必要的工具和软管,以防需要排空燃油箱。他们先从巴格拉姆空军基地飞往一个前沿作战基地(Forward Operating Base,简称FOB),那里驻扎着一个排的海豹突击队。第二天清晨,这些海豹突击队员、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的评估小组以及阿富汗北方联盟的士兵,乘坐丰田Hilux皮卡,经过三个半小时的颠簸车程,穿越了危险地域,最终抵达坠机现场。

在途中,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得知,己方对476号直升机进行过的监视活动,仅限于偶尔临空的无人机和海豹突击队的一次现地侦察。由于缺乏持续监控的条件,海豹突击队在坠机地点留下了一些必需品,包括食物、水和保暖夹克等物资,以便后续人员确认是否有其他人曾到访现场。如果这些物品有任何遗失,后来者便能确认坠机地点曾被其他人光顾。在狙击手的掩护下,评估小组到达现场,一名海军爆炸物处理专家先检查了可能存在的诡雷,并确认海豹突击队留下的物品是否仍在原位。在确定一切无恙后,爆炸物处理专家发出了安全信号,示意可以开展直升机状态评估工作。

斯蒂尔斯上士回忆,由于直升机倾斜地停放在山坡上,且地板上到处都是滑腻的液压油,所以他们必须在直升机内小心行走。这3名评估人员对飞机进行了半小时的检查,确定是否可以通过最低程度的维修使其恢复飞行能力。他们发现,一枚RPG摧毁了部分航空电子设备,弹片还击中了旋翼叶片和电力系统,并引发了火灾。米尔奇准尉将电力系统糟糕的状况描述为“一场彻底的电路噩梦”。另外,还有一颗子弹切断了后旋翼变速箱的输油管线,导致所有机油泄漏。评估小组无法确定在缺乏机油的情况下,MH-47E直升机是否还能运转。卡茨准尉后来解释说,直升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尝试飞行,那么一旦变速箱在空中“卡死”,可能造成致命后果。三人都惊讶于直升机在战斗中受到这样的损伤后,竟还能继续飞行一段时间?!斯蒂尔斯作为技术检查员,最后得出了评估结论:“这架直升机无论如何都无法自行飞离了。”

476号直升机受到了很大的损伤,不能继续飞行,但仍然有修复的价值

476号直升机尾部。绑在舷梯上的手套是“海豹”突击队特意放置的标记,以确定直升机是否被人动过。如果手套被取下,则肯定有人曾到过那里

为了便于在以后将直升机吊装运出,小组决定排空燃油箱,以减轻重量和确保安全。这一步骤不仅能消除易燃易爆物品的风险,还避免了直升机在被吊装过程中,因液体导致重心变化而出现意外。评估小组先连接了排油管,确保开口端朝向下坡,然后打开了紧急放油阀。在实际回收直升机前,提前进行这项步骤,可以让燃油有充足时间挥发消散。完成这些工作后,小组返回了前沿作战基地。返回途中,车队在接近一个村庄时遭遇射击,但双方并未发生交火。

确定回收方案

回到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后,回收小组试图找到一架具有足够吊运能力的直升机,以便从近2700米的高海拔地区吊起坠毁的MH-47E。然而,他们遇到了困难。他们的首选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CH-53E“海上种马”重型运输直升机,这种直升机以强大的吊运能力著称。然而,在详细评估后,其飞行员认为,鉴于高海拔地区的特殊环境条件,该直升机无法在如此高的海拔吊起“支奴干”。在高海拔地区,空气密度显著降低,会导致直升机的吊运能力和飞行性能受到明显削弱。具体来说,低密度空气会影响直升机的发动机效率和旋翼的升力产生,从而显著限制其吊运重物的能力。尽管CH-53E“海上种马”在正常条件下表现出色,但在接近2700米的海拔高度,其性能大打折扣,无法胜任这次复杂而危险的吊运任务。

随后,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尝试从第101空降师调配一架CH-47D型“支奴干”直升机,该型号直升机的发动机功率相比MH-47E更为强大,能够提供更高的吊运能力。这架CH-47D的飞行员曾是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的一员,他在评估了实际情况后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建议:如果回收小组能够将坠毁MH-47E的机身重量减轻至18000磅以下,或许能够顺利将其吊起。经过缜密计算,航空团的人员认为,把旋翼叶片、发动机、航电在内的全部电子设备、大部分内部部件和外部燃油箱卸下后,可以将MH-47E的重量降至这一限制以下。然而,尽管经过了详细的计算和规划,第101空降师方面最终还是对此方案提出了保留意见。他们认为,即便移除了所有这些部件,仍然存在过高的安全风险,无法满足安全标准。

最终,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2营A连的埃利亚斯·古斯奇普(化名)上尉提议租用一架属于商业公司的、由俄罗斯机组人员驾驶的米-26直升机。他在数周前见过这种超大尺寸的重型运输直升机运作的模样。为了获得必要的许可并与直升机公司签订任务合同,大约需要花费两个半星期的时间。4月7日,米-26抵达巴格拉姆,随后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2营D连的士兵与俄罗斯机组人员共同策划了回收方案。

最初,两国人员的沟通很困难。但幸运的是,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有一名精通俄语的士兵。在他的帮助下,米-26机组人员了解了他们将要吊运的物品。尽管机组人员有些不情愿,但他们还是同意吊装这架受损的“支奴干”,条件是回收小组将其重量减轻至20000磅以下。回收小组决定拆除两个发动机、旋翼叶片、燃油探针、枪架、航空电子设备和其他专用电子设备,以使476号直升机的重量达标。俄罗斯机组人员也对自己的飞机进行了减重,以增加起吊能力。回收小组计划在当天晚上(4月7日)进入现场,为直升机做好吊装准备,然后在次日黎明时分将其吊运出。

回收行动开始

20时,4架MH-47E直升机起飞,前往坠机地点,飞行时长约45分钟。米-26直升机在地面待命,直到回收行动进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起飞前往坠机点。有3架MH-47E搭载着美国陆军游骑兵部队,负责保护回收人员;第4架则搭载了共9人的回收小组及其装备。同时,第101空降师的数架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一架F-18“大黄蜂”喷气式战斗机以及一架无人机在空中保持巡逻,另有4架A-10攻击机处于待命状态。卡茨后来表示:“知道(这些飞机)在监视着我们的情况,真是让人感到安心。”

到达现场后,3架MH-47E直升机先卸下了游骑兵部队。当他们确认该地区安全后,才向回收小组发出了降落信号。尽管有监控力量一直关注着476号直升机,以防它被人动手脚,但海军的爆炸物处理专家还是对残骸进行了再次检查。确认直升机残骸安全后,专家向回收小组发出了行动信号。尽管回收小组来之前已经收到任务简报,但大多数成员还是首次亲眼见到476号直升机。机械师迈克尔·P·邦纳姆(化名)中士回忆说,直升机“停在山坡上,看起来好像随时会滑下去”。

尽管如此,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的士兵们还是迅速聚集到直升机旁,每个人都戴着夜视镜,努力执行各自的任务。然而,卡茨回忆说,回收小组发现夜视镜存在很大不便,因此他们决定“改用蓝色化学荧光棒”。根据行动后报告,回收人员迅速拆除了所有可以拆除的设备,包括“探头、前视红外转塔、多任务雷达组件和吊舱、所有驾驶舱仪表和无线电控制设备,以及所有航电设备的黑匣子和组件”。

与其他回收小组成员一样,邦纳姆中士在执行任务前服用了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然而,当他们进行发动机拆卸的过程中,邦纳姆中士开始感到恶心并出现了严重的头痛。一名隶属航空团的军医及时提供了援助,并增加了药物剂量,使他能够迅速恢复并继续工作。回顾起当时的情形,邦纳姆后来回忆说,服药几分钟后,他的症状明显好转,“感觉好多了”。尽管其他小组成员没有出现不适,但高海拔环境依然迅速消耗了每个人的体力,让他们不得不放缓了发动机拆卸的进度。

原计划中,回收人员打算以旋翼叶片的底部作为起吊点,将发动机从安装支架上吊下。然而,这个计划未能成功,因为叶片因承受重量而弯曲。无奈之下,回收人员只能亲自将发动机从安装支架上抬起,然后平稳放置到地面,这使得他们的工作进度大大落后。到了凌晨1时,当太阳从山头升起,他们仍在忙于拆除第二台发动机。

米-26直升机出动

回收小组还使用救生锯从下方对旋翼叶片进行切割,这种方法在叶片即将断裂之前效果良好,然而当叶片仅剩少许连接材料时,它自然弯曲至地面,使得切割变得困难。因此,回收小组不得不来回扭动叶片,直至其彻底断裂。这种做法并不理想,因为其中一条叶片在被弄断后撞到了机身,在外壳上留下了一道划痕。凌晨2时20分,最后一条叶片被切断,回收小组通过无线电通知米-26直升机可以起飞。随后,两名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的士兵登上米-26,飞往坠机地点。

回收人员正在把第一个发动机运送至全地形车,由于高海拔环境导致的体力快速消耗,他们没有足够力气再回收第二个发动机了

回收人员正在切割后旋翼叶片

在米-26直升机飞行过程中,坠机地点的两名回收人员开始拆卸前旋翼叶片,其中一条叶片掉落时,再次砸中了机身,导致高频天线损坏。回收小组的剩余人员则开始将拆下的部件全部归拢在一处选定的存放点,以便于进行快速装载。任务结束后,那几架MH-47E“支奴干”直升机会回来装载回收小组人员和负责保卫的陆军游骑兵,也将顺便带上这些可以回收的部件。

事实证明,将发动机转移到存放点是最困难的任务。机械师们试图将发动机抬进回收小组带来的全地形多功能车(Gator)的后部,但由于过度疲劳而未能成功。他们最终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解决办法:将全地形多功能车停在山坡下方,让发动机从上向下,顺着拆下的旋翼铺成的斜坡滚入车体后部。但完成后,他们意识到,已经没有足够体力从车体后部再取出第一台发动机了。就在他们考虑如何回收第二台发动机时,米-26抵达了现场。

米-26直升机在上空盘旋时,米尔奇和卡茨登上476号直升机,开始连接吊索。卡茨记得当时旋翼气流“就像一场飓风”。米-26毫不费力地吊起了下方的“支奴干”直升机,两人很快就发现自己正快速上升,不得不赶紧从大约2米多的高度跳下。米-26轻松吊运着货物,飞行了大约15英里到达加德兹。米-26直升机到达后,先放下476号直升机,解开吊索,然后才降落在第101空降师的一架CH-47D“支奴干”直升机旁边,接受后者为其加油。

与此同时,在坠机现场,回收小组正在努力处理第二台发动机。他们这时接到报告称,有不明车辆正向他们驶来。于是,待命的MH-47E“支奴干”直升机的飞行员决定立即撤离回收小组和游骑兵。因此,除了高原反应外,这次回收行动唯一的“损失”就是那台被遗留的发动机。

MH-47E直升机运送回收小组和安保部队前往加德兹。回收小组人员到那里后,先帮助米-26机组人员加油,并重新将476号直升机与米-26直升机用吊索连接。连接完成后,回收人员重新登上MH-47E,跟随米-26前往喀布尔国际机场。在喀布尔,米-26机组人员再次放下476号,然后进行加油和检查。最终,回收小组再一次协助米-26对476号直升机进行吊装,并随米-26前往最终目的地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成功回收直升机后,回收小组合影留念。这是越南战争以来,第一次回收战损的“支奴干”

米尔奇看来,476号直升机重新降落于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停机坪上那一刻,十分令人瞩目。“当时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的几乎所有人都出来看它。他们惊讶于它竟然真的能从塔库尔加尔山飞出来!”米尔奇后来从476号直升机内找到了一些敌人射出的子弹,并将它们作为战利品赠予了曾驾驶它参战的机组人员。之后,这架受损的直升机被安排运回美国进行彻底检修。在成功回收这架“支奴干”直升机后,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对其进行了修复,并继续使用它执行战斗任务。

结语

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经常面临回收高价值装备的挑战,这些任务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资回收,更是对其行动灵活性和技术能力的重要考验。这些高价值装备可能包括各种尖端而复杂的军事设备,它们可能在敌占区域坠毁、损坏或因特殊任务需求而处于危险环境中。特种作战部队必须能够迅速部署并执行这些回收/救援任务。回收高价值装备任务的关键意义在于节省军事投资、保障情报和技术安全、维持战备状态、展示军事能力等等,这不仅是对军事资源的有效管理,更是确保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重要举措。

这次典型的回收行动不仅挽救了一架机体,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促使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制定了一套标准化的坠落飞机回收小组(DART)行动标准化程序和训练方法,并开发了专门的DART标准化回收设备包。回收行动结束后,米尔奇准尉前往波音工厂,在那里的一个座无虚席的礼堂中发表了演讲,讲述了直升机的坚固性和这次任务的重要性。除了挽救一架机体和开发DART设备包,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还将这次回收任务作为训练案例进行深入研究。476号“支奴干”直升机的回收,迫使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第2营对回收行动的关注“由被动变为主动”,并将其纳入训练。相关理念和方法随后也被其他营采纳。

米-26重型直升机载重能力极强,是回收476号直升机的合理选择(左及上)

此次回收行动以及吸取的经验教训还促成了新装备的研发,例如蜘蛛起重机。这是一种可由直升机部署的移动式起重机。这种装备将解决在塔库尔加尔山回收发动机时遇到的问题。起重机不会像人力那样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不受天气或海拔的影响。总的来说,在执行这次战损“支奴干”直升机回收任务时(自越南战争以来首次),回收小组展现了在恶劣和不稳定的环境中执行艰苦抢救任务所需的技能和智慧。此次行动不仅保留了一架宝贵的特种作战专用直升机,还对未来部队的训练和装备研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文东民 许哲菁

1 阅读:178
评论列表
  • 2024-10-03 07:14

    遗留的发动机还可以再次潜入回收吧

  • 2024-10-03 13:28

    只能说:牛逼!和老牌工业化强国打仗,需要恶补的地方很多很多

良陆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