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魏文帝曹丕,标志着汉朝的终结和魏朝的诞生。曹丕在洛阳建立新都,并改年号为黄初。登基后,曹丕对功臣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赏。他根据将领们的战功、资历、能力和职位,精心挑选了十位元帅和十位大将,以表彰他们在建立魏朝过程中的卓越贡献。这二十位将领凭借他们的杰出表现,无愧于这一荣誉。
魏国刚建立时,典韦、曹纯、李通、韩浩、史涣、夏侯渊、庞德、乐进、李典这些将领都已经不在了。至于程昱、满宠、蒋济这几位谋士,他们因为主要出谋划策,所以没有被授予军衔。总的来说,魏国开国时的核心团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武将和文臣的分工也相当明确。
【一、曹魏十位元帅】
【1·夏侯惇】
夏侯惇,字元让,祖籍安徽亳州,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代。他以勇猛著称,跟随曹操在陈留起兵,立下不少战功,最终官至大将军,并被封为高安乡侯。曹操对他极为信任和器重,其他将领难以企及。夏侯惇为人清廉节俭,不置办家产,家中没有多余的财富。他在220年去世,谥号为忠。
【2·曹仁】
曹仁,字子孝,出生在安徽亳州,是曹操的堂弟。他以严格的军纪和遵守法令著称,曾在江陵与周瑜交战,在樊城抵挡关羽的进攻。他的官职最终升至大司马,并被封为陈侯。然而,在223年的濡须之战中遭遇惨败,心情沉重,最终去世,享年五十六岁,死后被追谥为“忠”。
【3·曹休】
曹休,字文烈,祖籍安徽亳州,是曹操的族侄。曹操曾称赞他为曹家的“千里马”,他多次随军征战,立下赫赫战功。在征讨吴兰时,他攻破下辩;在武都之战中,他成功击退张飞;洞蒲之战中,他击败吕范;皖城之战中,他斩杀审德,威名远扬江东。曹休官至大司马,被封为长平侯。然而,228年石亭之战惨败后,他因深感愧疚,最终郁郁而终,死后被追谥为“壮侯”。
【4·曹真】
曹真,字子丹,来自安徽亳州,是曹操的养子。他因勇猛善战而负责指挥虎豹骑,参与多次战役,包括击败孙盛、平定羌胡和抵御蜀汉的进攻。他的军事才能使他升至大司马的高位,并被封为邵陵侯。曹真在231年逝世,死后被追谥为元。
【5·夏侯尚】
夏侯尚,字伯仁,来自安徽亳州,是征西将军夏侯渊的侄子。他擅长谋划,对内是核心人物,对外则是得力干将。他曾率军攻下上庸,成功平定了三郡九县;在江陵之战中,击败了吴国将领诸葛瑾。夏侯尚最终官至征南大将军、荊州牧,并被封为昌陵乡侯。然而,公元226年,因爱妾去世,他陷入抑郁,最终离世,谥号为悼。
【6·曹洪】
曹洪,字子廉,来自安徽亳州,是曹操的堂弟。在荥阳之战中,他因献马救主而名声大振。后来在汉中之战,他成功击败并斩杀了任夔和吴兰,同时迫使张飞和马超撤退。因其战功,他被封为骠骑将军。然而,因某些事件被捕入狱,幸亏卞太后出面求情,他才免于一死,被贬为平民。直到魏明帝曹叡登基,他才重新被启用,担任后将军,并封为乐城侯。曹洪于232年去世,被追谥为恭。
【7·张辽】
张辽,名文远,出生于山西朔州。他在柳城战役中击败了乌桓,斩杀了蹋顿;在合肥与东吴的对抗中,他成功地击退了孙权,赢得了开拓疆土和震慑敌人的声誉。他的官职升至前将军,并被封为晋阳侯。公元222年,张辽在江都去世,被追谥为“刚”。历史上,张辽一直受到高度评价,被列为武庙六十四将之一。
【8·徐晃】
徐晃,字公明,出生在山西洪洞。他以严格的军纪著称,风格与古代名将周亚夫相似。在襄樊战役中,他迅速推进,成功击败关羽,解除了樊城的包围。曹操对他的评价极高,将他比作孙武攻破楚国郢都的壮举。徐晃的官职升至右将军,并被封为晋阳侯。他在227年去世,被追谥为“壮”。
【9·张郃】
【10·文聘】
文聘,字仲业,来自河南南阳。他以勇猛和军事才能闻名,表现出深厚的忠诚。曹操因此信任他,委以重任,让他长期驻守江夏。在那里,他成功抵御了关羽和孙权的进攻,既展现了威严,又赢得了人心,名声远播。他的官职升至后将军,被封为新野侯。去世后,他被追谥为“壮”。
这十位名将,生前显赫,死后荣耀,都得以在太祖(曹操)的庙堂中享受祭祀。其中,夏侯惇、曹仁、曹休、曹真、夏侯尚和曹洪,都是曹操的亲近旧部,心腹之人,他们辅佐曹操建功立业,地位显赫一时。回顾他们的战绩,这十位将领都在各自的领域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授予元帅军衔,实至名归,毫无争议。
【二、曹魏十位大将】
【1·臧霸】
臧霸,字宣高,来自山东费县。他年轻时以孝顺和刚烈闻名,后来聚集了一批人马,在当地称雄。之后,他投靠了曹操。曹操把青州和徐州交给他管理,让他不再担心东边的事务。臧霸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名声传遍江南,最终官至镇东将军,手持节杖,掌管青州的军务,还被封为良成侯。他去世后,谥号为“威”,并在曹操的庙堂中受到祭祀。
【2·杨秋】
杨秋来自甘肃镇原,后来投靠了曹操。他和张郃、朱灵一起平定了郑甘和卢水的叛乱,让关中地区恢复了平静,老百姓过上了安稳日子。因为立了功,他被提拔为讨寇将军,还封了临泾侯的爵位。(具体出生和去世年份不详)
【3·朱灵】
朱灵,字文博,来自河北清河。他长期担任军事职务,跟随部队征战各地,多次取得显著的战功。在军队中,他的地位仅次于徐晃和张郃等人。朱灵最终晋升为后将军,并被封为高唐侯。他去世后,被追谥为“威”,并在曹操的庙庭中受到祭祀。
【4·许褚】
许褚,别名仲康,来自安徽亳州。他以非凡的勇猛和力量著称,擅长在战场上左右逢源。性格上,他行事谨慎,严格遵守法律,为人稳重,话不多。他的职业生涯中,曾担任武卫将军,并被封为牟乡侯,去世后获得了“壮”的谥号。
【5·郭淮】
郭淮,字伯济,来自山西太原。他以卓越的战略才能闻名,特别是在秦、雍地区的治理上表现突出。在关右地区驻守超过三十年,他成功击败了羌胡部落,抵御了蜀汉的进攻,并在与廖化、句安的对决中取得了胜利。由于这些显著成就,他晋升为车骑将军,并获得了仪同三司的荣誉,被封为阳曲候。郭淮于255年逝世,后被追封为大将军,并赐予谥号“贞”。
【6·陈泰】
陈泰,字玄伯,来自河南许昌,是司空陈群的儿子。他性格宽厚,做事简练,继承了颍阴候的爵位。他的职业生涯跨越了多个领域,最终晋升为征西将军,并获得了假节的权力,负责管理雍凉地区的军事事务。后来,他被召回朝廷,担任尚书左仆射。在甘露五年,曹髦被谋杀,陈泰因深感忧虑和愤怒而去世,享年六十一岁。他去世后被追赠为司空,并获得了“穆”这一谥号。
【7·孙礼】
孙礼,字德达,来自河北容城。他在七个郡和五个州担任过官职,每次都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特别是在芍坡一战中,他成功击败了东吴的大都督全琮。他的职业生涯非常成功,最终担任了司隶校尉,随后又晋升为司空,并被封为大利亭侯。孙礼在公元250年去世,被追谥为景。
【8·吕常】
吕常来自河南南阳,在襄樊战役中,他拿起武器投身战斗,帮助曹仁对抗关羽。他在章陵任职长达十三年,最终升任横海将军,并被封为西鄂都乡侯。吕常于公元221年逝世,享年61岁。
【9·于禁】
于禁,字文则,来自山东泰安。他在战场上表现突出,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做得很好,因此被大家称为优秀的将领,尤其以坚定和稳重著称。他被任命为左将军,封为益寿亭侯,并获得了假节钺的荣誉。然而,他的结局并不光彩,活着时成了俘虏,死后还得到了一个不好的谥号。在公元221年,他因羞愧和愤怒而去世,最终被谥为“厉”。
【10·费曜】
费曜是魏国著名将领,曾与张既、夏侯儒一同出兵平定河西叛乱,并在陈仓成功击退诸葛亮的进攻。然而,在阳溪之战中,他与郭淮联手却败给了魏延和吴懿。到了231年,他随司马懿征讨蜀国,并晋升为后将军。此后,史书中再未提及他的事迹。关于他的出生地、生卒年份等信息,均无明确记载。
在这十位将领中,臧霸的资历和战绩虽不及张辽和徐晃,但与文聘相当。他虽未能成为元帅,但作为大将之首,也算得上“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并未辱没其名。于禁原本有资格成为元帅,但因七军覆没,虽败军之罪可被原谅,但失节之过难以宽恕,能位列大将已是幸事。杨秋、朱灵、许褚、郭淮、陈泰、孙礼这几位成为大将,确实是实至名归。至于吕常和费曜,虽然勉强够得上大将的资格,但只能说当时缺乏名将,才让他们有机会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