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一外国人打车10公里花100美元,朱镕基大怒:吊销4个司机执照

帝哥说史 2025-03-25 20:53:13

1988年夏天,新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收到了一封外国人写的投诉信,信中说:“我在上海乘坐出租车10公里,司机竟索要100美元!这是世界上最贵的车费!”

朱镕基

朱镕基看完信后不禁大怒,他猛地一拍桌子:“上海的出租汽车非整顿不可!”

1984年,全国各地开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社会办出租”成为热点。从那时起,上海的出租车市场发展迅猛,但由于管理不够规范,很快暴露出了市场秩序混乱、拒载、乱收费等问题。

大众出租创始人杨国平曾回忆说:“当时乱收费蛮普遍。上车218公里,下车就变228公里,就是你出租车跑了10公里,但可能只是一个起步费。因为路码表(用于计公里数)在前面,乘客坐在后面是看不到的,数字是司机报的,发票是伊手写的,而且路码表很脏,看勿清爽。”

杨国平还知道当时出租车的一些“潜规则”:“到浦东单程要算作来回。”“到杨浦,多数司机也不愿意去,因为回程拉不到业务。”

80年代上海的交通

为了了解上海的交通情况,朱镕基决定带上秘书去挤公交车,为了不让市民一下认出他是市长,他戴着鸭舌帽,穿着风衣。经过实地考察,朱镕基亲自体验到了乘公交车的拥挤情况,他下决心要整治上海的道路交通,并决定把整治出租车市场作为突破口。

1988年7月18日,朱镕基在关于“开展优质服务,改善投资环境”的讲话中直接点名:“夏克强同志(时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现在外国人在将我的军,说你别看朱镕基叫得那么凶,他连出租车问题都解决不了。这个要改善一下,我们抢上去行不行?我现在委托夏克强同志代表我抓出租汽车,叫作市整顿出租汽车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夏克强,代表朱镕基。”

8月19日,朱镕基再次公开发表讲话说:“我谈谈对出租汽车整顿的看法。有人说,出租汽车整顿是刮风,我看就是要刮这阵风。现在,出租汽车的经营作风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已经成为影响上海投资环境改善的一个重大问题了。境外的报纸特别是香港的报纸,把上海出租汽车说得一塌糊涂,确实也有这种情况。我说过外国人对上海有信心,其实信心还不是那么足。你连出租汽车都管不好,投资环境怎么能搞好?”

朱镕基讲话

如何解决出租车行业的顽疾?朱镕基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开刀立威,他决定吊销4个乱收费司机的执照,但相关部门却层层开脱,不肯得罪人,吊销执照的事情一直没落实下去。朱镕基得知以后十分生气,专门向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明天一定要吊销这4个人的执照,并要见报。谁想不通,到我这里讲道理。”

在朱镕基的坚持下,相关部门很快吊销了100多名出租车司机的执照,出租车漫天要价的情况大大收敛了。

朱镕基深知光靠处罚难以根治沉疴,1988年12月,上海大众出租汽车公司在他的力推下正式成立,32岁的杨国平出任总经理。杨国平向朱镕基立正了军令状:“如果我做不好,不要领导给我安排任何工作,我自己去开出租车,做一名优秀的出租汽车司机!”

杨国平的创业之路艰难异常,他带着200万元贷款,蜗居闸北区和田中学的废弃教室,为争取“大众”商标,他三顾茅庐说服上海大众汽车公司:“500辆红色桑塔纳满街跑,就是活广告!”德国总经理奥勃被杨国平的执着打动,破例授权。

杨国平

1988年平安夜,首批200辆锃亮的红色桑塔纳驶上街头,车顶“大众出租”的顶灯照亮冬夜。杨国平推行“扬手即停、电脑计费、电话预约”的服务规范,司机统一着装、佩戴工号牌,车内放置投诉电话卡。市民惊呼:“这才是为人民服务的‘差头’!”

朱镕基的整顿绝非“一刀切”,他叮嘱整顿工作组:“个体司机也不容易,要帮他们解决零配件贵、维修难的实际困难。”当得知出租车公司克扣司机油补时,朱镕基连夜批示:“必须保障劳动者权益,查实一家严惩一家!”

经过几年的治理,到1991年,上海出租车行业焕然一新:计价器全面安装、投诉率下降90%、外资重新涌入。大众出租的500辆红色桑塔纳成为城市风景线,甚至催生了“看到大众车,投资有信心”的商界口碑。对此朱镕基功不可没!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