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12岁男孩一边守着病重的父亲,一边打游戏

故乡视角 2025-03-20 13:55:12

四川富顺一名12岁男孩在父亲病重期间,用其手机玩游戏并充值了3800多元救命钱,这一事件在7月29日父亲去世后曝光,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思。

今年6月22日,自贡市富顺县骑龙镇金盘村的黄正祥被诊断为脑瘤晚期。妻子早逝的他,独自抚养两个儿子,靠做泥工维持生计。

病魔的侵袭让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医疗费除了医保报销外,大部分靠亲友捐助。

7月初,放暑假的12岁儿子黄某勋到医院照顾父亲。在陪伴父亲的日子里,他接触到了父亲的手机,并沉迷于某款游戏。

从最初为了打发时间,到后来无法自拔,为了追求更好的游戏体验,他多次用父亲的手机进行游戏充值。

从7月11日到7月29日,短短不到20天的时间里,黄某勋充值了20多次,累计金额高达3800多元。

而此时,黄正祥的病情已经愈发严重,最终于7月29日离世。二哥黄正源在办理离院手续时,才发现这些救命钱被弟弟玩游戏充值花光了,亲友们不得不再次凑钱。

此事曝光后,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人指责黄某勋不懂事,也有人批评游戏公司对未成年人充值的监管不力。

这起事件无情地揭示了孩子沉迷游戏背后所隐藏的诸多问题,包括家庭、社会以及孩子自身的成长问题。

12岁的孩子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面对游戏中五彩斑斓的画面、刺激有趣的情节以及即时的奖励机制,他们往往很难抵挡住诱惑。

在虚拟世界中,他们能够找到成就感和掌控感,从而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黄某勋的家庭遭遇变故,父亲病重,无暇顾及他。在医院里,他看着日渐憔悴的父亲,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无助。

游戏成为了他短暂的慰藉,他在其中找到了“朋友”,获得了认可和支持。

作为新兴的娱乐方式,游戏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开发者深知孩子的心理,将游戏设计得充满诱惑力,通过完成任务、升级打怪等即时反馈和奖励机制,以及社交功能,满足了孩子的社交需求。

沉迷游戏如同风暴一般席卷着孩子的成长之路,它是一个吞噬时间和精力的黑洞。

孩子一旦沉迷其中,就会无心学习,导致成绩下滑。曾有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沉迷游戏而一落千丈,课堂上也变得昏昏欲睡。

长时间玩游戏还会损害孩子的视力,导致近视、散光等问题。久坐不动还会引发肥胖、颈椎病等健康问题,降低免疫力。

游戏中的不良内容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变得焦虑、抑郁,价值观扭曲。游戏中的思维模式还会渗透到现实生活中,让孩子变得冷漠孤僻。

此外,沉迷游戏还会阻碍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减少他们与家人、朋友的面对面交流。孩子在现实中会变得沉默寡言,害怕交往。

这不仅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如黄某勋的家庭本就靠捐款治病,3800元的游戏充值更是让家庭经济雪上加霜;

还会破坏家庭和谐,引发父母与孩子的矛盾和冲突,让家庭充满争吵和紧张气氛。极端的戒游手段更会加剧家庭矛盾,让家庭失去温暖。

这起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孩子沉迷游戏问题的严重性。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游戏的困扰,走上健康成长之路呢?

首先,家长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聊天、做游戏,倾听他们的心声。周末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游玩,陪伴他们时放下手机,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陪伴。

其次,与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游戏时间和规则。明确每日及周末的游戏时长,并建立奖惩机制。让孩子明白游戏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能过度沉迷其中。

同时,鼓励孩子参与多样化的活动。如运动、阅读等,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减少对游戏的依赖。

此外,家长还需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多看书报、学习新知识,为孩子树立榜样。营造健康积极的家庭氛围,助力孩子茁壮成长。

幸运的是,在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下,这起事件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涉事游戏公司全额退款,款项已于8月16日下午5时许返还至充值微信账号。

当地镇政府也迅速将黄正祥的两个儿子纳入孤儿系统,并落实后续安置工作。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然而,这起事件所引发的反思并未结束。它映射出孩子沉迷游戏背后所隐藏的家庭、社会等多方面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惋惜和指责上,而应该吸取教训、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保护,为他们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学校应加强教育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

游戏公司也应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内容审核和监管力度,完善防沉迷系统,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和充值金额,避免类似悲剧再度上演。

0 阅读:0

故乡视角

简介:故乡人,故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