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老翁六十大寿,7岁男孩来坐席,吃席时难倒了同桌秀才

尔文史读 2022-09-14 16:57:16

唐朝显庆年间,陕西凤翔府有个姓黄名子言的老翁,在六十大寿这一天,家人特意为他置办酒席庆寿。黄老翁是个读书人,饱有才学的他为人温和善良,因为时常据其所有帮助遇到难处的乡邻,而颇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黄老翁做六十大寿的这天,家中来了许多客人,这些客人虽然身份各异,但都是与黄家有交情的人。不过在诸多客人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男孩子,让人觉得很不一般。这个男孩子七岁,是黄老翁的小外甥,叫杨嘉仁。

杨嘉仁长得很清秀,性格也很文静,要不是穿着打扮是男孩子的装束,肯定会被认作是个女孩子。不过,虽然杨嘉仁长得清秀文静,但他却很聪明,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利嘴。

接近午间时,黄老翁的寿宴开始了,众客人听从主人家的司礼安排,纷纷入席坐好。由于杨嘉仁是个小孩子,当时被人给忽略了,没有及时给他安排座位。不过,杨嘉仁并没有介意,他见外公黄老翁所坐的桌上还有一个空位,就不慌不忙地走过,坐在了外公对面的座位上。

杨嘉仁的旁边坐着一个姓张的年轻秀才,张秀才见一个童子坐在了自己身边,心里有了几分不爽。这在张秀才看来,这么一个小孩子怎么可以与黄老翁和他们这些有学问有身份的人坐在同一桌,于是张秀才就对杨嘉仁说:“小娃娃,你怎么能坐在这里呢?”

杨嘉仁被张秀才突然这么一问,有些懵了,可他转了一转黑又亮的眼珠子后,就应声说:“今天是我外公做寿,我来拜寿,刚好有老也有小,外公坐上,我坐下!”张秀才听了,觉得不能再往下说什么了,接着就开了席。

第一碗太平蛋端上来,有位长者率先发话说:“谁先讲一句好话,咱们就动筷子吃!”长者说完话,把目光转向了张秀才。这桌上,除了黄老翁,大家一致认为张秀才有学问,就等着张秀才先说话,可张秀才想到半天都没有想出要说的好话来。

“给我来说吧!”七岁的杨嘉仁见半天都没有人说话,就自作主张地说道,“圆蛋蛋来蛋蛋贺,拜祝外公寿百年!”说完,杨嘉仁就夹起一颗太平蛋放在外公面前。大家见状,纷纷夸杨嘉仁聪明有礼,唯独张秀才听后心里又是不爽。

待酒过三巡时,刚刚因没有说出好话而丢了面子的张秀才就有些坐不住了,一心想把面子找回的他就借着酒劲说:“人说秀才张,秀才张,你百问我百答。”众人一听,觉得有了几分酒意的张秀才口气有些大了,就都没有吭声。

不过小小年纪的杨嘉仁却没有顾忌这个礼数,人常说童言无忌,七岁的杨嘉仁就借着张秀才的话问:“秀才哥,你那么有学问,我问你几件东西,行吗?”

张秀才有心想找回面子,加上有些酒劲,就不知天高地厚地说:“随你问什么都可以!”

“那我问了!”杨嘉仁也不含糊,张口就接上了。这时外面正好传来“哦,哦”几声鹅叫声,杨嘉仁灵机一动,就问:“外面是什么声音?”

“这是鹅叫的声音。”张秀才不置可否地笑答。

“鹅的叫声为什么这么大呀?”杨嘉仁接着往下问。

“因为鹅的脖子长!”张秀才对杨嘉仁的问话有些不屑。

这时,杨嘉仁轻轻咳了一声,又问:“青蛙的脖子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呀?”

张秀才觉得杨嘉仁问得有些远了,随口接到:“因为青蛙的嘴宽。”

“簸箕的嘴那么宽,却为何不作声呢?”杨嘉仁顺着张秀才的回答接着问。

张秀才再答:“因为簸箕是柳条儿做的。”

杨嘉仁就接着问:“柳笛儿也是柳枝儿做的,为什么会响哟?”

张秀才不慌不忙地答道:“柳笛有孔才会响!”

杨嘉仁又问:“筛子有很多孔,为什么一声也不响?”

张秀才答:“因为筛子是扁的。”

杨嘉仁听了,觉得张秀才回答得不好,又问:“那锣也是扁平的,怎么又会响呢?”

张秀才被杨嘉仁这些问题纠缠得烦乱起来,无奈地答道:“因为锣有一个大肚子。”

“哈哈!”七岁的杨嘉仁乐了,“秀才哥,你的肚子比我的大多了,让我敲敲看,响不响?”

这下,张秀才被杨嘉仁问得无话可答了,这才觉得刚刚自己所说的那句“你百问我百答”的话实在是有些夸口了。酒劲下去了的张秀才一想,刚刚那一连串的问答实在也没有多少意义,于是觉得跟一个孩子计较没完很没趣的张秀才,就红着脸说:“我认输,我认输……”

读而有悟: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那怕是比自己年纪小,学问和见识不如自己的人,更不要据此而夸口,否则就会出丑。对于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有尊重之心,既不可欺年小的,也不可嫌弃年老的。

亲爱的朋友,读完这则故事,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声明】:本故事为民间故事,旨为丰富文化生活,属本人文学创作,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有虚构成分,请勿与其他挂钩,谢谢。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