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入侵,致使面积广大的领土被迫割让。闻一多曾写下著名祖诗七子之歌,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山河破碎的沉痛心情。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力日益强盛,失地也陆续收复,可是却有这样一块面积2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放弃对它的领土主张,它就是我国故土江心坡地区。它位于中国云南高黎贡山,知西安梅开江及麦丽开江之间,地带北起中国西藏最南端的察隅县,南至中缅边界尖高山,涵盖缅甸密支那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实际面积27,000平方公里。
历史上经历数次政权更迭,目前属于缅甸的管辖领地,说起江心坡地区,中国最早对他的统治,还要追溯到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明成祖为加强边防管理,在西南设立了三宣六位,控制的范围包括几乎缅甸全境,泰国北部老挝中部印度东部一区,毗邻孟加拉国。其中江心坡在孟养军民宣慰使司范围内,明朝中后期,朝政衰败,内忧外患,缅甸东胥王朝趁势崛起,不断进攻明朝内地土司行政区域。明缅战争爆发之后,江心坡地区逐渐脱离明朝的统治势力范围,到了清朝,中缅边境地区爆发两次战争。第一次消灭了南明残余势力,并俘虏了永历皇帝,随后战争的主要矛盾,转移至对于吴三桂的萧藩内战,中缅边境管理问题一时无暇顾及。第二次战争期间,乾隆皇帝为了安抚人心,将一度收复的领土封赏给缅甸土司,这才为日后的领土纠纷,埋下真正的隐患。1926年英国正式占领江心坡,并开始采取软化政策,对少数民族部落进行威逼利用,促使他们投顺英国,拒绝民国政府的统治,激化矛盾,可谓是诛心之策。1941年民国政府对国界进行划分,曾对江心坡及其周边地区宣誓主权,可是中华民国从建国直到灭亡。37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对江心坡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所谓的国界划分有名无实,也没有和英国殖民者形成有效的条款协议。随着1948年缅甸独立,将新坡地区又划归入缅甸的领土范围,成为缅甸克钦邦的一部分。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缅边境大部分虽然已经划定,却存在三段未定之边,江心坡地区就属于其中之一。缅甸与我国云南接壤,边界线蜿蜒曲折,长达2,700多公里,一寸山河一寸血,这三段争议边界的划分问题,很快就被提上日程。这一问题不仅事关中国的主权问题,更涉及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统治的国际形势,新中国一向支持民族独立解放事业。对于刚刚独立的缅甸,中国自然倍加关照,缅甸作为中国自古以来的友好邻邦,和新中国已经明确建立外交关系。时任缅甸总理的吴努,更是对中国政府怀有深挚的感情,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做出重大贡献,对于中缅边界争议问题,中国一方面不接受1941年民国政府的划定。另一方面以英国曾签署的官方文件为依据,总理与吴努进行四次友好会谈,协商中缅两国分别从边境撤军。最终主动提出最低要求,以江心坡地区为条件,换回对于存在争议的片马港,防鼓浪三个寨子以及班洪半岛地区的实际管辖。明确划定了中缅边界,东南亚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当今时代,更是国际贸易通商的必经之路。缅甸作为中国制衡东南亚地区的关键邻国,不仅在历史上,对于缅甸进行深度的渗透和广泛的辐射。在如今更是为中国实现在印度洋的利益最大化,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战略保障,放弃27,000平方公里故土江心坡,中国到底是亏还是赚?中国以江心坡地区与缅甸进行利益交换,看似出让2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实际上不仅换回中国边境的和平稳定,更是换来了缅甸对于中国的长期信任。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腹背受敌的国际威胁,缅甸就成为中国战略发展的唯一突破口。缅甸至今仍然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重要的战略伙伴,即便是美国在新加坡建立军事基地,控制马六甲海峡的海上生命线。中国依然可以通过缅甸,这一西南边陲最大的贸易口岸,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和国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