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救治患儿7000余名,这所县医院是很多孩子学习的第一站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4-05-30 10:10:18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一所县级医院的儿童康复科,一年接收500余名患儿,住院患儿中,一半来自周边城市,其中包括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这所县医院是河北省邢台市第九医院,也叫巨鹿县医院。一所县医院,为何能够反向“虹吸”大城市的患儿?

从一个人、一间诊室到47位医护、150张床位、8000多平方米儿童康复诊室,河北省邢台市第九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赵玉香用了整整14年。7000多名患有孤独症、脑瘫、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孩子们在此康复、学习,他们从这家县医院出发,重新融入社会。

河北省邢台市第九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赵玉香为一名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冯俐俐摄

这所县医院,是很多孩子学习的第一站

天津的晓宇(化名)是因缺氧缺血性脑病导致痉挛性脑瘫的,刚到邢台市第九医院儿童康复科时,他只有三个月大。“那会儿马蹄足特别明显。”赵玉香记得,晓宇有很明显的双足发育不全。晓宇的妈妈是迫于无奈找到赵玉香的,北京、天津的多家医院都排不上号,轮转了一个月也无法排上手术,只能转成康复治疗试试。

运动、教育、语言、感觉训练……几年的康复治疗后,晓宇的语言能力在缓慢恢复,“智力和语言只比同龄的孩子差一点点,出院的时候能站起来了,能走了,能跑了。”

赵玉香和团队的四十多名医生都欣喜于发生在患儿们身上微小的变化:孤独症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有很多刻板行为,爱做“蝴蝶手”,反反复复转圈,喜欢走同一条直线,连续不断地重复一个行为上百次……2岁到5岁是孤独症孩子最重要的康复训练时间,很多轻中度孤独症的孩子经过2~3年的康复训练,能慢慢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了,他们也从这里出发,进入了小学。

儿童康复科的孤独症患儿们在绘画课上的作业。冯俐俐摄

而这所县医院,正是他们学习的第一站。康复课程是在康教结合的理念下个性化定制的。根据不同孩子的兴趣设计了游戏课、手工课、绘画课;而根据构音障碍、智力障碍、吞咽问题、口肌问题等不同语言障碍的孤独症患者,精心设计了语言个训和小组课;为了让孤独症患儿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通过集体式的融合课程让他们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感受到社会的温度。

康复一个孩子,拯救一个家庭

邢台市第九医院儿童康复科的游乐设施。冯俐俐摄

73岁的赵玉香清晰记得14年前到巨鹿县医院的准确日子:2010年1月5日,在“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号召下,河北省儿童医院主任医师赵玉香前往巨鹿县医院开展为期3年的对口支援工作。

三年支援结束后,她仍然放不下那些孩子们,决定留在巨鹿县继续进行儿童康复。石家庄、邢台两地奔波的生活就此展开。她坦言这14年间,90%的时间都留在了巨鹿县,把原本应该陪伴家人的时间给予了一个个患病的孩子,也支撑起了他们背后一个个家庭。

“目前在儿童康复科住院的150名患儿中,90%左右都在6岁以下,80%—90%是孤独症患儿,剩下主要是罹患脑瘫、脑外伤、智力障碍等疾病的患儿。”赵玉香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这群孩子中还有7名来自天津市,那些孩子的家属告诉她,很难想象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开辟出几千平米给孤独症的孩子们做康复治疗。

但在县医院,这个目标达到了。8000多平方米的儿童康复诊室,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康复种类和教育形式进行了神经康复、孤独症谱系障碍康复、智力障碍康复、聋儿聋听康复等功能分区。而诊室外,还有整整1000平方米的游乐园,结束康复课程的患儿们可以在此滑滑梯、玩转椅,尽情挥霍自己的童年。

“康复一个孩子,拯救一个家庭”的观念也辐射到了河北省各个县级医院。赵玉香介绍,近3年间,邢台九院接受了河北省多个县级医院160多名儿童康复科医生的进修、培训。而县医院“虹吸”城市患儿的成功案例,也将在更多县医院中上演。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