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镜专办“砸事”,雍正为何越发器重?雍正:我学康熙老爷子

历史中的科学原理 2025-03-13 12:04:19

田文镜作为雍正皇帝的心腹,在《雍正王朝》中出镜较多,而且非常能刷存在感。每一次出场办事时,除了严肃认真的办事态度让人印象深刻之外,剩下的就是他那张写满严苛的脸和出了名的暴脾气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田文镜只要一办事,定能惹得天怒人怨,招致谴责声一片。田文镜本人也被贴上了“酷吏”、“尖酸刻薄”等标签,这给雍正带来了不少麻烦,不得不为田文镜擦屁股。

按常理,这样“没能力却有脾气”的人是会被末位淘汰的,但令人惊讶的是,尽管次次都要雍正出面帮其善后,但雍正对其却越发信任,而且面对一干朝臣的施压,雍正硬是拿出了“宁可错杀千人,也要力保田文镜”的姿态,硬刚到底。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雍正的三大干臣,田文镜属能力最差的那位

1.年羹尧和李卫都属于能臣干将。要说雍正的三大干臣,很多人都会将十三爷胤祥计算在内,个人以为不妥,因为胤祥与雍正同为皇子,本质上地位平等,也有争皇位的资格。只不过胤祥非常仰慕四哥,只想力推四哥上马而自己放弃了夺嫡之争。

那么与雍正有着出身差别且为雍正办事的三大干臣是谁呢?毫无疑问,年羹尧、李卫和田文镜必然位列前三名。这三人在雍正还是四爷的时候就跟着,一直为四爷的雍正之路努力着,最后雍正创业成功之后,这三人也都被雍正委以重任,做起了大清的封疆大吏。

三人中,能力最强的当属年羹尧,有勇有谋,而且心狠手辣,做事不留痕迹,颇有成大事的大将风范。之后果然让雍正摒弃汉人不可用的传统观念,升任西北大将军王,成为了手握大权的一方诸侯。

可惜的是,能力强的人都不会安分守己。年羹尧自此当了这个大将军王之后就开始飘了,也学着宫中的规矩开始了广纳后宫、翻牌子,甚至不把雍正放在眼里,这直接招致了后面的杀身之祸。

相比于年羹尧的大将风范,李卫则显得精灵古怪。书没读多少的他鬼点子倒是不少,再加上其演技很不错,雍正交待的差事办得都不差。

尤其在雍正在江苏试运行“士绅一体纳粮”政策时,想出了几个接地气的下里巴人之办法,成功让习惯了阳春白雪套路的江苏官员们上套,不得不佩服李卫的过人之处。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卫懂得能屈能伸的道理,更明白忠心的重要性,因此在雍正巡查江苏之时,自导自演了夫人吃醋戏码,成功让雍正将心放到了肚子里。

2.田文镜除了忠心和脾气,跟年李二人比差远了。田文镜虽说很早就入了官场,但性情耿直一根筋,因此官场十分不如意,要不是四爷下江南筹款偶遇了刚被免职的他,估计他一辈子也翻不了身。

虽然雍正很欣赏他,也委托他去办了好几件大差事,不可否认的是,田文镜办事确实很卖力,对雍正也很忠心,基本上雍正说啥他就做啥,一点不带拐弯抹角的。

对于推行遇到阻力执行不下去时,田文镜便脾气上脑,选择了硬刚到底。结果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激化矛盾。等到事情闹大之后,只能等着雍正来救场了。

田文镜专办“砸事”,而且都是大“砸事”,雍正为何越发器重?雍正:我学康熙老爷子

1.田文镜经手的事,都办砸了,而且惹得天怒人怨。自雍正将其从江南带回京城之后,雍正遭遇了第一个棘手问题:追比户部欠款。在正式开工之前,雍正做了分工:他催王爷的款,田文镜催官员的款。

田文镜一上任,作风依旧是那么“风雨无阻”,只要谁不配合,管你是谁,先来个语言羞辱,搞得群臣没有一个不想跳楼的。逼急了贵为皇子的老十当街卖家当,闻讯的田文镜第一时间去制止,但是一开口还是语言输出,成功将老十当街表演鞭戏。

雍正主政后田文镜被派到河南做起了封疆大吏,可见雍正对其的信任。田文镜在河南推行新政时也是暴脾气上线,顺带着将读书人得罪光,引发河南考生集体罢考,最后还是宝亲王弘历出面安抚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2.雍正越发器重田文镜,学了康熙的做法。田文镜如此这般“有脾气有脾气,要能力没能力”的官场二愣子,办砸了很多大事,为何雍正却越发器重呢?是雍正脑回路有问题吗?

其实,雍正不过是在学习老爷子康熙罢了。雍正非常清楚,康熙之所以传位给自己这么个天生得罪人的“冷面王”,就是为了让自己去与天下人为敌,进而大刀阔斧改革,从而为卖人情而江河日下的大清江山续命。

得令的雍正明白之后,也需要找个替罪羊为他干得罪人的差事,以示改革的决心。至于田文镜屡屡办砸事,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后果,雍正也学了康熙老爷子,自己出面安抚安抚不就成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