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舰长韦慧晓:选美、高管、考博、参军,她的人生宽度,无人能及

吃瓜的小脑斧 2022-08-06 18:40:51

如果要拍一部大女主的电视剧,那女主角,必须是她。

练体育,参加大学生定向越野赛;

学文艺,选美比赛前十名;

当志愿者,荣获中国“百名优秀志愿者”。

本以为大学毕业后,她会按部就班。

但,她放着大企业“金领”不做,却要跨专业考研,攻读不热门的地球科学;

研究生念的好好的,非要休学去西藏支教;

34岁的博士毕业,又要立志参军,最后成为首位女舰长。

她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跨越。

普通人眼中的苦,却成为淬炼她心志的一团团火。

她,就是传奇女性韦慧晓。

01、选择少有人走的路,不被人理解

高考时,韦慧晓的成绩足以考上清华北大,但由于自小喜欢自然,韦慧晓志愿写着:地球科学。

老师觉得这个科目太冷门了,几次旁敲侧击,没有起作用。

便出于“好意”,将她的专业改为“气象学”。

毕业后,被某为公司录取,因为工作出色,获得“金牌员工奖”。

仅4年时间,她从一名小职员,一路升职为副总裁秘书。

比电视剧《XXX升职记》的剧情,还要紧凑和快速。

就在自己年薪达到百万,成为人人羡慕的高薪人群时,她心里却时常想着另一片儿时天空。

几番思考下,最终决定放弃百万年薪,继续深造。

就在同事、朋友满脸问号的时候,2002年,她拨通了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孙晓明的电话。

诚恳自我介绍后,表示想报考他的研究生。

孙教授得知她的研究方向后,建议她报考另一个老师的研究生。

韦慧晓沉默一会,说到,“2003年时间有点紧张了,2004年我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去。”

2004年,韦慧晓考取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专业,开始为期6年的硕博连读。

孙晓明记得这个“夸下海口”的学生,考研成绩揭晓,果然,第一名赫然写着韦慧晓,且成绩远超第二名。

因为跨专业,有些课程她自己觉得薄弱。

在读博士的时候,又主动和本科生一起上课,把缺的专业课都补回来了。

理论学习充足后,她又发现了自己科考实践短板。

2007年,她申请参加研究生支教团,前往相距大学3000多公里的,西藏林芝县中学。

第一次,担任初三化学老师,和两个初二的英语老师。

韦慧晓觉得自己还有闲余精力。

于是,第二次,她担任5个初一班的英语老师。

一个人,5个初中班级,想象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她还有精力,在西藏支教的同时,她顺带又联系到西藏科考队伍,自愿担任调查大队当志愿者。

而这也让她成为首个到阿里、那曲地区考察的女队员。

为什么以前没有女队员来呢?

因为虽是科考,但这一路凶险异常,不比探险轻松多少。

在无人区,汽车多次陷在泥坑,几近绝望;

齐胸高的激流,她趟过时,差点被卷走;

考察地质时,在悬崖边,又几乎失足。

若不是韦慧晓平时就热爱锻炼,这一路怕是也难坚持下来。

辛苦可以自己抗一下,但有些遗憾却是终生的。

2007年,她在西藏做志愿者,没想到父亲去世了,最后一面也没有见上。

2008年,奥运会做志愿者时,母亲去世了。

她料理完后事,又匆匆赶到工作岗位。

但每一个不合理故事的背后,似乎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韦慧晓选择和自己天性有关,更和自己经历相连。

研究生期间,有个老教授,搞了一辈子的地质研究。

因为比较冷门,经费太多,但对科学贡献很大,老教授一辈子都在做这件事。

直到到老教授去世,他都在推动自己的研究。

2008年,在一次采访中,韦慧晓第一次讲到这个故事。

她以老教授为榜样,并自勉地说到:“如果有些事情,本该有人去做,但目前没有人做,我愿意去做。”

志愿者的经历,让韦慧晓意识到多有意义的工作,都是付出极多的。

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她开始想,什么样的工作,才是付出多的?

什么样的工作,更能体现出人生价值呢?

地质工作辛苦,也有意义;

但还有一个工作,更辛苦,更有意义,那就是军人。

博士毕业后,她渴望着穿上戎装,带兵打仗。

在正式入伍前,她共有五次军训经历,每次都会加深她对军人的向往。

高中和大学,军训是必备功课,另外的三次则是她的“自讨苦吃”:

初中,市里举行“无线电侧向”运动,因为好奇,就报名了。

14岁的韦慧晓,带着指北针,负重漫山遍野的追逐,这是她第一次接受“准军事训练”。

也让一颗成为军人的种子,悄然种在心田。

高考后,她勤工俭学,在一家酒店学习礼仪。

为了让她们姿势标准,酒店聘用退役教官来培训。

期间,大学通知书准时地飘到眼前,但半个月的训练,她一点都没有落下。

最后一次,则是大学毕业后,她报名参见了某电视台的“生存大挑战”活动。

远赴新疆,在军营接受“魔鬼训练”:拉练、野营、甚至还有跳伞。

韦慧晓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自己。

人的自我认知往往就是这样,时间和际遇会改变一切,也会告诉你答案。

而韦慧晓的答案,就在嘴边了。

02、等不及的梦想

2010年,1977年出生的韦慧晓,已经33周岁。

如果35岁之前,没能入伍,自己就再没有机会了。

8月,她在文章《期待第六次军训》,文中写道:五次军训,五次磨炼,我没有畏惧,反而越来越向往了。

高考时,在提前批次志愿中,她报考的是国防科技大学。

可惜,落榜了,这一次,她不会再让机会溜走。

为了能穿上军装,韦慧晓提前两年开始准备了。

2009年,下半年开始,她每天跑五公里,半年后增加到了每天十公里,雷打不动。

同学都觉得韦慧晓不可思议,但自己梦想的分量,只有自己知道,她没有过多解释。

她说,“要把运功,和吃饭睡觉同等的重要的来做。”

看着时间一步步的逼近,她也毫不掩饰的表达自己对军营的向往。

但,所有的开始,都是无头绪的,她也不例外了。

为了走进军营,没有门路的她,只能从网上找。

幸运的是她找到一份5年前某接受大学生的文件。

按着上面的电话,她一个个地打过去。

有的打不通,有的打通了,但早已经没有这项工作了。

过程中,有人冷嘲热讽,也有人帮忙牵线搭桥。

她也曾有机会,但当对方知道她是气象专业,建议她去对口的某气象总站。

犹豫很久后,她还是拒绝了。

因为她的理想是,做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

几番周折后,她决定写自荐信。

这对她并不陌生,高考结束后,她就曾向4所心仪的大学写过自荐信。

但这次的自荐信,又远不同之前的。

文中除了介绍自己的优势,还将自己多年来被报道的剪报、证书、发表的文章,通通装订成册。

足足有200多页,比起自荐信,更像是韦慧晓30多年来的一本人生传记。

信中写道:“生命中,有了这段历程,一辈子都不会懊悔。

这段经历,也必将是我最自豪的时刻。”

2011年,她先向某部门送去了自荐信,但得到的答复是,暂时没有合适的岗位,建议她等上半年后再试。

但半年后,她马上就35周岁,那是她最后的期限。

于是,她又向海军寄出去了自荐信。

信件寄出后,韦慧晓本来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没想到三天后,就接到了电话。

半个月后,相关人员便来学校考察,了解到足够出色后。

提供了三个选择,其中就包括正在组建的航母接舰。

韦慧晓听到“航母”两个字,眼睛瞬间就亮起来了,心想:“这辈子就嫁给航母,值了!”

不过, 最开始她也只能从“水手”做起。“

22年的寒窗苦读,难道就是为了去做一名水手?”不少同学和老师都有这样疑问。

从后续韦慧晓的发展来看,她的心远不止此。

因为梦想一旦启航,那便是一望无际的波澜壮阔。

03、压力下的进步

从学生到战士,身份的转变,周围相处的人群也变了。

以前是一起学习的同窗好友,现在则是天南海北来的优秀人才:

他们有飞行员舰长、博士硕士舰长、全训合格舰长,还有留英留俄专业人才。

与他们相处,她能进步的飞快,但同时她说,自己也能感到压力。

一次,他们自行组织了熟悉舱室考核。

其中一个战友,不到半小时,就全部找到了10个分布不同的舱室。

韦慧晓足足比他多用了十分钟,那位战友颇得意的说:“博士怎么了?照样是我的手下败将。”

从小不落人后的她,怎能受了这样刺激,这成功激起了韦慧晓的斗志。

找舱室,不但需要技巧,也得体力充足。

入伍前,她经常定向越野训练,速度没问题;

博士专业,又是地球科学,方位感也很强。

这次落后,单纯因为刚接触,不熟悉。

为了让自己尽快提高,韦慧晓比别人的投入都多,别人练6次,她就要练12次。

为了更快完成,她甚至熟记了每个舱室之间的距离。

2012年4月,正式进行熟悉舱室考核,要求在半小时内,找到10个不同分布的舱室。

结果,她只用了19分钟,比上次成绩足足提高了20分钟。

所有男生都向她致敬,之前那位得意的战友,改口说道:博士就是博士,向你学习!

2012年10月,她成为副航海长,也是第一位女副部门长,此时她仅入伍8个月。

虽然她平时坚持锻炼,但身为35岁的韦慧晓,3000米是个弱项。

她深知这一点,为了逼迫自己进步,找了20多岁想小伙子,要挑战他。

并扬言,一年后,超过他。

这句话,让当时在座年轻人吃了一惊。

相差15岁的竞技比赛,付出可想而知。

从此之后,风里雨里的操场,总能看到她跑步的身影。

没多久,韦慧晓3000米成绩就提上来了。

那位20多岁的小年轻,再也追不上了。

即使这样,她仍担心自己进步的不够快。

她说,“我每天要把天花板顶高一点点,要有突破,不能让它回落。”

为了熟记装备数据,她每天都要挑灯夜战到深夜。

几次,同事值班后,深夜1点,她的灯还在亮着。

第二天,早上五点半,她又准时出现在码头,等着队员们出操。

如果你不曾自律过,如果你从来没想过奉献和牺牲,那人生就不算圆满。

这就是她的人生准则。

所以,她总是对自己要求极为苛刻,有规矩就执行,有标准就达到。

这样的付出,也让韦慧晓有了巨大的进步。

2012 年 8 月起,韦慧晓在大连舰艇学院取得军事学学士学位。

专业为航海指挥和舰艇战术指挥。

2015年4月,她从辽宁舰调到长春舰,并担任实习副舰长。

2016年3月,她顺利通过考核,成为海军首位女副舰长。

同学们也曾问她,这样生活苦不苦?

海上的生活,或许对一般人是枯燥的,无边无际的海面、狭窄的空间、严格的训练。

但她说,“因为这是自己热爱的事业,所以,每天都充实无比。

尤其是看到甲板上的战机,我都无比兴奋,因为我在见证一个伟大的时代。”

04、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从博士到航母副部门长,驱逐舰副舰长、实习舰长、舰长,韦慧晓10年时间里成长的飞快。

付出的艰辛,也远非常人能够承受。

追逐梦想的路上,有光环、有荆棘、有质疑,还有数不尽的未知...

当然,她也想过死亡,在日志《如果这是我生命中最后一天》,如诗人般的写道:

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我应该还是做跟平常一样的事情,因为我每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哪怕离开了,也不会有什么遗憾。

甚至,她还选了一张“遗照”。

那时,在西藏无人区汽车坏了,她不知道未来会有怎么的结果,便自拍以做留念。

照片中,她嘴唇干裂,笑容依旧,眸子倒映着西藏的天空,如湖水般湛蓝。

她曾入选“环球洲际小姐大赛中国特区赛区十佳”;

也曾担任过《中国研究生》杂志的封面人物;

更在,1998年,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来访南京大学时,韦慧晓为学校亲选的鲜花使者。

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布什问好。

但这些闪光点,有时却成为一些人口中的瑕疵。

不过,韦慧晓都能坦然面的,记者在采访她之前,她大方的说到:

可以先和不认可我的人聊聊,听一听,他们是怎么批评我的。

韦慧晓就是这样一个人,目的纯粹,心地纯洁,没有任何灰色地带。

她曾经以老教师为榜样,如今,她也正成为无数人的偶像。

“如果你愿意相信,并把它作为目标,不断努力靠拢。

你就一定能够做到。

而你做到了,可以让更多的人相信。”

这是她的人生信条,也是她坚持到现在的持久不断的动力。

说这话时,韦慧晓抿紧嘴唇,眼神凝聚,用力点了点头。

熟悉她的人知道,那是她最笃定的表情。

韦慧晓知道,自己通过努力,实现了许多人看起来不可能的目标。

这会激励更多年轻人,追寻梦想:

虽然起点不能选择,但是走哪个方向,怎么走,我们自己是可以选择的。

3 阅读:2069
评论列表
  • 2022-08-12 21:41

    抖音上风评很一般哦[呲牙笑]

    蒹葭乳霜 回复:
    读一年军校,拿两个指挥学位,挤掉经验丰富的前辈直接空降舰长
    蒹葭乳霜 回复:
    不至于,她又不姓叶
  • 2022-08-13 16:57

    人才[点赞]

  • 2022-09-03 13:27

    同一年在南京读的大学,羡慕人家优秀

  • 2022-08-11 16:48

    夏洛特烦恼

  • 2022-08-12 11:15

    优秀人都是独善其身,不像我们凡夫俗子

  • 2022-08-12 10:57

    见你一回赞你一次!!!

  • 2022-10-10 22:34

    [点赞][点赞][点赞]

  • 2022-08-12 11:33

    美女舰长能干事业心强,是好事。但是结婚优秀的基因,不能传播,是犯罪,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你想想是不是。

    蒹葭乳霜 回复:
    说得对,中国那么多航母,这么点将门子弟哪够分啊
  • 2022-08-26 19:27

    最佩服这种独立自主的女性了,她一年读完军校空降当舰长的事迹激励了无数小仙女[点赞]

吃瓜的小脑斧

简介:但心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