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没摸过钱的和尚:没收功德箱,禁止捐钱,乞食行走6000公里

吃瓜的小脑斧 2022-08-13 19:17:15

记忆中的僧人:“一入空门,青灯常伴。”

长大后,才发现这种僧人多存于影视剧中,现在的和尚,有开豪车的,有去会所的,也有经常出入银行的。

虽然这只是少数,但若是举一个和尚的典范,难!

直到听说有个寺庙没有功德箱,禁止放钱。

而,推行这个方法的正是,大悲寺的主持妙祥法师。

他,严格遵守清规戒律:不捉持金钱、日中一食、穿百衲衣、睡四小时、行脚、乞食、坐禅、诵咒、出坡。

面容清瘦,满身补丁,一脸慈悲。

突然觉得,这才是寺庙,这才是和尚。

01、出关后,大悲寺清净了

1993年,大悲寺重新建在曹家堡村十公里外的地方,那时候的大悲寺,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乱”。

山下是寺庙,山上是道教殿堂,因为东北信大仙的人比较多,里面还有个“仙人洞”。

洞中有泉水,名为“仙人泉”,但要想喝泉水,5块钱一桶。

前面是功德箱,后面是占卜算命的。

可以说,山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要花钱。

那时的妙祥大师,刚刚退伍,转业后,成为一名药剂师。

机缘巧合下,遇到营口楞严寺体清老和尚,便皈依了佛门。

为了潜心顿悟,1995年9月,他从五台山行脚:

风餐露宿,身上不带一分钱,走了3000多里,途径河北、天津,一直走到辽宁盖县茅蓬。

随后,在峪村深山中,搭了一个简易的棚子,开始闭关3年。

或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了不起?

先不说闭关中的其他戒律,光“三年不说话”这一条,想必很多人想都不敢想。

这三年间,大悲寺状况没有好转,反而有点越来越难的意思。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1999年,寺中僧人想到了受戒严格的妙祥法师。

那时,妙祥大师刚刚出关,带着20多名弟子,在盘锦一念佛堂打坐。

僧人将大悲寺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妙祥法师。

没想到,他当场就答应了。

他说:“条件艰苦,环境复杂,正适合修行。”

2000年2月,妙祥法师正式走进大悲寺。

但那时候,庙中根本无法修行,庙中有杀猪宰羊的祭祀,寺外求“神仙水”的,人来人往。

他成为主持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除寺内的功德箱。

又让弟子做了几块木牌,写着“禁止放钱”“本寺不捉金钱戒”。

之后,撤出所有能盈利的东西、抽签、算卦、供奉等。

为的就是还寺庙一片清净。

功德箱,是很多寺庙的主要来源,甚至有些寺庙还有“指标”,但妙祥法师不允许自己寺庙出现这些东西。

反而,将“禁止放钱”的标牌放的随处可见。

与之相反的是另一位大师:释永信。

2016年11月6日,在河南郑州,他亲自“开光”10个电话号码,拍卖得到32.15万元。

没有利益往来,很快,寺庙晴朗起来,半年时间,当地还自愿来了十几位帮忙的村民。

接着,又恢复原来的戒律清规:

不摸金钱、日中一食、穿百衲衣、睡四小时、行脚乞食。

这些老传统,让大悲寺独树一帜,也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圣地”。

02、寺内、寺外都恪守清规

妙祥法师另一个与众不同,就是他的衣服。

很多知名和尚容光焕发,衣服也格外夺目,但妙祥大师几十年都是穿着补丁衣服。

很多人说,是不是故意的、做做样子?

因为寺中有规定,每个僧人只能带两套衣服,磨坏后,只能缝缝补补。

于是就有了看到的“补丁衣”,也就是百衲衣。

所以,有人称大悲寺,为中国最穷的寺庙。

另外,寺庙也没有任何商业活动,只要走进寺中,还禁止聊“佛”以外的话题。

寺内也不准穿着华服,即使颜色稍微亮点也不行,只能穿灰色为主的色染衣服。

只有在中重大礼佛活动中,他们才会拿出自己珍藏的袈裟。

除此之外,每天吃一顿饭,是另一大特点。

凌晨两点起床,半小时的洗漱后,坐禅80分钟。

之后便是诵读,大约一个小时。

午饭过后,整个下午和晚上都不再进食,包括水果,饮料,甚至水,都是被禁止的东西。

下午劳动,晚上继续诵读,一直到十点,暮鼓响起,一天就结束了。

寺内生活,本就让人钦佩,很多人觉得,这才是真正修行的僧人。

但最厉害的,还是妙祥法师特有的行脚。

从1995年开始,妙祥法师每年在农历八月十五开始行脚,距离约300公里,不能乘坐任何交通工具。

每次15天到一个月,背四五十斤重的东西。

这期间饮食全靠托钵乞食,住宿就在桥下或者路上,坚决不能触碰金钱。

且每天只能乞食七户,无论多少,完成后立即返回。

或许这就叫“我愿为众生种下无边的福田。”

2004年,曾有一部记录片《古道清凉》,记载的便是妙祥法师行脚的过程。

我总以为这样的镜头,只会出现在影视剧中。

原来真有这样的“苦行僧”,用最传统的方式寻道和渡化。

看完后,有股潜在水底的力量,久久迂回荡漾在胸间。

那些看上去难以接近的师傅,在生活中,也好像你我般的平常,但好像比我们还要再普通一点。

平静似水的面色,清凉味儿油然而生。

也正是这种难以寻见的底色,更凸显那看不见的,却令人震撼的力量。

纪录片中,不乏送钱的人,有个大妈还痛哭流涕地追着。

晚上,也有邀请他们住宿的,但都被妙祥法师拒绝了。

众多僧人,低着头负重前行,嘴里不时地诵着文书,队伍排列长幼有序。

没有任何口号的队伍,却颇有几分气势。

我不知道他们内心在想什么,但硕大的背包超过头顶,从后面远远望去,看起来厚重而有力量。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他们用最原始的方式度过日月,用脚掌一步步丈量大地。

就算远远地看上一眼,都被这样的场景所吸引和震撼。

韩磊还特意用妙祥法师的诗,做了一首歌《鞋勘破》,来表达自己对他的敬佩(有改动):

星月拥草树,寂寞话无生;

托钵万千户,袈裟满乡间。

任凭风雨寒,足迹写山川;

古道沧桑拈沉浮,关山万里在尘寰;

一身钢骨两拳空,流水行云任我闲。

03、忍,是个宝贝

2005年,刚来的“破竹”第一次参加行脚,他亲眼看到妙祥法师带着众多僧人。

背着负重,每天还要行走20多公里,他也被震撼了。

尤其是在化缘乞食的时候:

走在一个村子中,一个银发老人拿着发馊的高粱饭,犹豫着,要不要给眼前的僧人。

妙祥法师对老人说,您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接过那碗米饭就吃起来了。

当然,也有失败的时候。

有一次,一个满脸横肉的男子,挥着胳膊,大声喊着,走走,赶紧走。

在常人看来,心里会很难受,但对于妙祥大师而言,算是捡到宝贝了。

在他的眼里,忍是无价之宝,是修行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忍风忍雨、忍饥忍渴、忍骂忍怒,就算别人对自己不好,也不能起嗔恨心。

只要有忍辱心,这个宝贝就算到手了。

如果一念嗔心起,在妙祥法师眼里功德就被烧了。

这也正是为什么他十几年来,一直要求自己坚持行脚的原因。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妙祥法师,知道大悲寺,当地想将大悲寺开发为旅游景点。

一来能增加收入,二来还能扩大大悲寺的影响力。

有关人员劝说了几次妙祥法师,但每一次都被拒绝了。

为了断了这些念想,2012年,他让弟子在门口挂了一块木牌,写着:修行道场,禁止旅游。

2013年的大悲寺

从此,耳根清净了。

2013年,已经是妙祥法师来大悲寺的第十三年,大悲寺外貌基本没有变化。

用空心砖围了一圈,做了一个“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围墙。

走的路,用碎石子简单一铺。

边上有个铁皮小屋子,应该是个门卫。

2013年大悲寺入口

想要进去,不用门票,在这里登记一下就行了。

2016年,寺中僧人有120人,而寺外的居士就更多了,有200多人。

即使人数这么多了,但妙祥法师依旧坚持:禁止放钱。

04、境随心转,全靠定力

20年来,妙祥大师走过了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 山西、陕西等省。

走过的距离有6000 余公里,相当于2倍,广州到哈尔滨的距离。

对于妙祥法师,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赞美,也有人说他沽名钓誉。

但他从来不做回应,一直坚持那套清规戒律。

他说:“这是戒律要求,并不是说我创造了什么,也不是我感悟了什么。”

20年间,也有不少人慕名前去大悲寺,有人因情生困,有人因事烦心,还有人因物质太多,精神跟不上。

他们试图通过短暂的苦行,降低自己的“快乐阈值”。

有的甚至还想长期呆下去,但妙祥法师总是说:

“修行,不分出家在家,你所处的环境,即是你修行的道场,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是啊,境随心转,就像大名鼎鼎的释永信,身居寺庙,依旧被花花绿绿的世界迷了眼睛。

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有没有定力。

小时候,常听老师念叨的一句话: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着苦行僧般的自律。

那时候不解,成功和苦行僧有什么关系呢?

同样是僧人,光看面相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依次为:释永信、传真法师、妙祥法师

同为僧人,同为大师,我觉得妙祥法师是成功的。

在越来越多的人,将和尚当做职业来做的时候,他依旧能保持初心,恪守清规,一直能够坚持27年。

或许我们学不来他的清规戒律,学不来他真正意义上的苦行僧。

但我们可以学习他的定力,学习他的自律。

如今,1952年出生的妙祥法师,已经整整70岁了。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他的消息了,不知道身体怎么样,还能每年坚持行脚吗?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现在的妙祥大师,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心中有佛,远离尘世,足矣!

0 阅读:103
评论列表

吃瓜的小脑斧

简介:但心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