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他活了118岁,不是因为长寿的秘诀,而是因为他掌握了一项神奇的技能——睡觉。
北宋的这位奇人,拥有一种超乎常人的“睡功”,一觉能够睡上100余天,堪称“睡仙”。

在那个年代,长命百岁已经是稀世之事,而他不仅活得久,且身体健康,似乎从不受时间和岁月的折磨。
可是,这种天赋般的睡眠能力背后,却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他是如何做到长时间不醒,保持身体活力的?
这位“睡仙”的奇异生活究竟有什么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命运多舛 不谙世事公元871年,一个平凡的男婴降生在唐懿宗统治下的大地上,他就是后来被称为"睡仙"的陈抟。
谁也没想到,这个在襁褓中只会默默吐泡泡的普通婴儿,日后会成为传奇一生的宋朝第一奇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
陈抟的父母望子成龙,却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童有些不同。

旁人家的孩子一两岁时就咿咿呀呀开口说话了,可陈抟到四岁时仍然默默无言,让父母心急如焚。
无奈家境贫寒,也只能自我安慰:说不定孩子本来就不善言辞呢!
天意弄人,在陈抟五岁那年,一个不起眼的小插曲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一天,小陈抟在家附近的小溪边嬉戏玩耍,遇见了一位身着青衣的神秘女子。
女子慈祥地走到小陈抟跟前,喂他喝下自己的乳汁。
从此,一直不爱说话的陈抟竟然开口说话了,而且变得聪慧异常。
这一奇遇,犹如上天的安排,把陈抟从一个普通的孩童变成了未来的传奇人物。
崇尚道法 潜心修行打开智慧大门的陈抟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他尤其对道家思想情有独钟,专心学习道法,12岁时就能写一手好诗。

公元888年,他因才学过人,受到当朝皇帝的召见和赐号。
然而,陈抟的一生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公元932年,年过花甲的陈抟参加科举考试,却没能金榜题名,名落孙山。
但他并没有气馁,反而在失意中领悟出"道"的真谛。
从此,他决定抛开世俗的一切,开启四处游历修行之旅。
行万里路,悟天地真理。
游历期间,有幸遇到两位道行高深的前辈。
在二位前辈的指点下,陈抟来到武当山隐居修行。
在这里,他潜心修炼前辈教授的"冬眠术"。

常人昼夜颠倒已属不易,而陈抟竟然可以一觉沉睡数月,犹如蛇类冬眠一般。
睡梦中的陈抟不食人间烟火,一杯清水数片树叶,便可维系生命。
如此修行二十载,任谁也不敢小觑这位老道的修为。
睡仙盛名 远播四方陈抟在武当山卧虎藏龙二十余年后,决定前往华山继续修行。
传说他每次一睡就是百余天,当地百姓对他的"睡功"叹为观止,赐予"睡仙"的美誉,这一绰号也随着他的盛名远播四方。
陈抟修行故事也传到后周皇帝耳中。
皇帝对这位异人甚为好奇,就将陈抟召至宫中,想向他请教长生不老的秘诀。
陈抟淡然一笑,却婉言相劝:"陛下贵为一国之君,本应以亿万黎民的福祉为念,怎可沉湎于长生之道而忘却社稷之重?"皇上听罢虽略有不悦,但也不好发作。

皇帝心中狐疑,对陈抟的睡功将信将疑。
为一探究竟,竟让陈抟就在宫中歇下。
左右早已吩咐,不许给他送食送水。
岂料陈抟端坐榻上,竟一觉睡到皇帝再次驾临。
这一睡,就是一个多月!伟岸的宫墙见证了这位老道士的神奇睡术,睡仙之名,名副其实。
笑谈人生 胸怀天下常人看来,科举落第乃是巨大的挫折,但在陈抟看来,不过是人生的一段小插曲。
年轻时的他曾游历四方,在一个难民坝上偶遇一位身背双筐的老妇人。
细看之下,只见每个筐内各坐着一名男童。
凭借修道多年的慧眼,他看出这对孩童非同一般:"谁人道如今无真龙,筐内孩童帝王相。"
老妇听后一头雾水,岂知这两个孩童日后就是开创大宋王朝的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
日月悠悠,光阴荏苒。
当年筐内男童赵匡胤已长成青年,在华山下与陈抟不期而遇。

饥肠辘辘的赵匡胤看着陈抟身边那满满一筐鲜桃,垂涎欲滴。
陈抟笑吟吟地将桃子赠予赵匡胤。
赵匡胤连吃带哧,风卷残云。
一筐桃子下肚,赵匡胤却掏不出半个钱,陷入了"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窘境。
陈抟一笑置之,出其不意地邀请赵匡胤下棋。
赌约很简单:赵匡胤若赢,桃子便归他;若输,便将华山拱手相让。
家徒四壁的赵匡胤反正也没有华山,于是欣然应允。
岂料几番对弈,赵匡胤竟落得一败涂地。
两人立下字据,华山从此易主。
后人们都纳闷,这位老道士究竟下了什么棋?殊不知陈抟早看透了赵匡胤非同寻常的气数。
时光如梭,当年的落魄书生终成一代明君。
登上皇位的赵匡胤念及旧情,将华山赐予陈抟。
皇帝数次召他进宫,想请这位奇人辅佐朝政。

陈抟却笑答:"华山脚下白云飘,闲云野鹤逍遥情。"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同样礼贤下士,亲自为陈抟赐予尊号。
谁知陈抟依旧淡然处之,闲云野鹤,逍遥自在。
功名利禄,不过过眼云烟。
这位睡仙活了118载春秋,却早已看破红尘,参透人生。
公元989年,他吩咐弟子为自己开凿石龛。
石龛开凿完毕,陈抟躺入其中,不久便与世长辞。
据说在他去世后身体并未僵硬,四肢尚有余温,洞窟门外甚至出现五彩祥云,令人不胜唏嘘。
结语"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陈抟用他传奇的一生,书写了对"道"的不懈追求。
他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用睡术悟道,虽历经三朝而不改其志。

这位北宋第一奇人,用118载春秋诠释了什么是"一期一会"的人生真谛。
他的故事久久回荡在历史长河中,成为后人心中的一段佳话。
资料来源:《宋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