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年头,最怕空气突然安静,就像现在,中欧电动汽车贸易摩擦。
更让人没想到,就在双方即将磋商的紧要关头,竟传出几家中企试图“单独谈判”的消息!
着实让情况变得微妙起来。
对此,有人说,这是“断崖式自救”,面对欧盟即将落地的反补贴税,部分企业慌了神,想独自突围;
也有人说,这是部分公司不顾大局,只顾眼前利益,最终可能损人害己。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真相到底如何?
中国电动汽车“驶”入欧洲,“搅动一池春水”
这些年,我国电动汽车,高歌猛进,在全球市场“披荆斩棘”。
尤其是在欧洲,更是掀起了一阵“中国旋风”。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去年前8个月,我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的份额,从7.1%一路攀升至8.1%,大家可别小看这1个百分点,背后可是实打实的销量增长,更是中国制造硬实力的体现。
而究其原因,是技术优势、成本优势、政府补贴,“三驾马车”并驾齐驱,造就了我国电动汽车的超高性价比。
不过,这也让不少欧洲本土汽车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眼瞅着自家市场份额不断减少,欧洲车企坐不住了,纷纷向官方施压,要求对我国电动汽车“采取措施”。
于是,有了2023年,欧盟委员会对我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并于今年10月提议向中电动汽车征收一部分高额关税。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有人说,这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也有人说,这是“公平竞争”的体现,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
欧盟采取措施,咱们又作何反应?
谈判桌上的“暗流涌动”
面对欧盟的反补贴调查,中方自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
我国商务部多次与欧盟方面进行磋商,试图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
中方明确表示,欧盟的反补贴调查缺乏充分依据,此行为对中欧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不利。
为了体现解决问题的诚意,中方甚至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方案:
如果欧洲市场上中国电动车的售价不低于3万欧元,就可以免掉反补贴税。
然而,欧方却对中方的提议并不买账,他们坚持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价格过低,对本土企业构成了不公平竞争,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本国产业。
就此,谈判陷入僵局,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为了表明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我国对欧盟出口到中国的白兰地,启动了反倾销临时措施,向相关企业收取高达30.6%至39%的保证金。
这一招,可谓是“戳中了法国的软肋”,为何这般说?
要知道,法国是白兰地的主要产地,而我国又是法国白兰地的重要出口市场。
我国的反制,毋庸置疑在法国国内引发了强烈反应,他们的白兰地生产商“叫苦不迭”,纷纷游说政府,要求尽快解决与中国的贸易争端。
可能是迫于压力,法国方面的态度也开始软化,表示愿意与中国进行对话,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然而,谁能想到,就在如此关键时刻,却传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
据官媒披露,我国一些电动汽车公司,竟然“私下与欧盟方面进行接触”,试图绕开我国相关部门,“单独谈判”。企图获得更优惠的条件。
原本团结一致的中国企业,内部竟出现“裂痕”?
一时间,网友评论区“炸了庙了”!
“吃瓜群众”们都是怎么说的?
众多网友“辣评”
一部分人认为,这些企业是“曲线救国”,毕竟,面对欧盟即将加征的高额关税,他们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另寻出路。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努力争取对自己更有利的条件,这无可厚非。
更何况,他们那些企业也并非完全不顾大局,他们只是想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然而,更多的人,则对这种“私下接触”的行为表示担忧,认为这会影响中欧之间的谈判进程。
咱们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企业都选择“各自为战”,那么,我国在与欧盟的谈判中,将失去最大的筹码——团结。
届时,欧盟兴许便可以逐一谈判,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中国企业整体利益受损,而欧盟却“坐收渔翁之利”。
更关键的是,这种“私下”行为,或许还会损害中企的整体形象,引发有关“企业诚信和担当”的议论。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欧盟的谈判代表,会如何看待那些“私下接触”的中国企业?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企业缺乏大局观,只顾眼前利益,不可信赖。
如此一来,中欧之间的信任基础或许会被破坏。
再者,那些“私下接触”的中企,他们的如意算盘,也未必能打响!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他们本土汽车,维护自身利益。
若是欧盟轻易地就对部分中企“网开一面”,那岂不是自相矛盾,“前功尽弃”?
抛开别的不谈,哪怕欧盟是答应了条件,他们也会因此失去其他中国公司的信任和支持。
“单打独斗”的结局,往往是“两败俱伤”!
而对于此事,我国相关部门也做出明确表态,希望欧方能展现诚意,尽早达成各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商务部方面还强调,中方代表签署的协议,将适用于所有中国车企,部分企业不要做“无用功”。
“蛋糕”如何做大?
这类事情,说到底,还是“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竞争力;
而欧盟是全球重要的汽车消费市场,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双方之间,既有竞争,更有合作的空间。
如果双方能够抛开其他,加强沟通,找到更为合适的合作模式。
那么,不仅能够推动中欧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兴许也能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可惜,现实往往是“骨感”的。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再加上其他因素。
中欧之间的贸易合作,无疑面临着诸多挑战。
比如,双方在产业发展理念上,存在一定差异。
两方在贸易规则和标准方面,也存在一些”分歧“。
不过,即便如此,合作也是最好的结果。
结语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更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而不是以邻为壑,搞贸易保护主义。
“单边主义”没有出路,“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中欧电动汽车贸易摩擦,最终会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各抒己见。
本文内信源来自:
1.《中欧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已进行8轮磋商 仍存重大分歧》,中国网,2024年10月17日发布;
2.《“单独谈判”干扰中欧电动汽车磋商,专家:部分企业与欧盟应克制单独接触冲动》,环球网,2024年10月14日发布;
3.《中国临时反倾销措施在法国白兰地行业引发担忧》央视网,2024年10月13日发布;
4.《综述丨“这是错误的决定”——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披露引发广泛担忧》,新华网,2024年8月23日发布;
5.《商务部:欧委会启动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缺乏充分证据》读创,2023午12月7日分布,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