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味菊,浙江人,是沪上名医,出生于1884年,卒于1951年,他在中医学上成就非凡,他重视阳气,率先创立了“本体疗法”和“伤寒五段”等思想,将中医学术思想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因为他善用附子治病,所以又被 人们称为“祝附子”。他一人独创了多种温阳疗法,提倡摒弃中西医门户之见,对中医药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是火神派的传奇医侠。
祝味菊家境贫寒,是姑父姑母抚养长大的。他的姑父名叫严雁峰,不但学识渊博,而且思想先进,非常重视对晚辈的培养。
姑父家藏书万卷,里面有着大量的医书,而且姑父还为他们高薪聘请了名师任教 ,祝味菊天资聪慧,又非常勤奋,师父和姑父都对他偏爱有加。
祝味菊每遇心中疑惑,便阅览家中所藏古籍,从中寻找答案。等年岁稍长,他更是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了几年时间,硬是将家中收藏的《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内经》等中医经典全部阅读完了。
后来,他还和宿儒刘雨笙等学习过,但他经常发问,竟使两任老师都因无法答疑而辞职。
中国实行新式教育以后,祝味菊考入了军医学校,系统的学习了西医知识。从学校毕业后,他又去日本考察学习了一年,回国后,他先在成都行医,1926年因四川战乱,他来到上海行医,从此就扎根于此。
祝味菊认为沪上医家开方都偏 重清凉,他认为该用附子、麻黄等温热药物,于是他所开药方都以温热著称,且疗效显著,不久就赢得了“祝派”之称。
并被冯伯贤列入到其主编的《上海名医医案选粹》一书中,书中更是收录了他经典的21例医案,他还被选举为神州国医总会的执行委员。
祝味菊的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他没有中西医的门户之见,他主张对中医进行改革,大力提倡"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他崇古尊经,但绝不泥古,他反对盲目排外,也不喜崇洋媚外,他强调要融汇西方的科学知识,立足国粹,发展中医。
祝味菊提出了“八纲”论治法,用八纲辩证的思想治疗杂病,每获奇效。在祝味菊的影响下,许多时方、温病派都转为了祝氏医派。
祝味菊写作有《伤寒方解》、《伤寒新义》、《诊断提纲》等名著,对中医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的写作方式独特,在《伤寒质难:火神师门问答录 》一书就用了质疑的方式对伤寒学说进行了探讨,用问答形式写成,是部解释《伤寒论》的重要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在《祝味菊医学四书合集》一书中,又分别从病理,医案,诊治和用药四个部分阐述了疾病的诊疗方法和用药经验,还列举有上百个真实有效的医案,是业界人士和中医爱好者不可多得的一本参考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