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期缺乏人才非诸葛亮之责

小鸿哥看历史 2024-11-07 06:45:07

三国是在中国的历史上是非常有名。人才非常之多,家喻户晓。这得益于宋元代的说书和经典小说三国演义。清人:人才莫盛于三国,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人才代代有,但会用人会发人才的君主却少。在三国演议中曹魏蜀汉东吴描写的文武人才非常之多,但还是有很多人物小说一笔带过。文笔也主要集中在前中期。

蜀汉很多人才英雄为人所知,但后期人才并不多。清代小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更是让很多人理解成蜀汉后期没有能肩负先锋的大将,只能让老将廖化担任。其实廖化也是个非常了得的人才。失荆州时,廖化投降了。然后用诈死计骗过东吴众人,带着老母昼夜西行回蜀汉。在途中碰到东征的刘备大军。

诸葛亮是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的,诸葛亮著有便宜十六策里面专门提到选用人才。刘备因初期弱小也是非常注重招览人才,也更迫切需要人才。蜀汉必竟是三国之中人口最少。人才的数量无法跟据九州的魏国和据三州的东吴相比。而已失荆州、东征大败两场战争,蜀汉损失非常多人才。失荆州也只有廖化回来了,东征损失三分二的人才。(按有记录20人,回到蜀汉的6人。不到三分之一)后师表有句话: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虽然很多人讲是伪作,但道理是对的。诸葛亮任蜀汉丞相14年,虽然有一定责任。但还不能把主要责任归罪于诸葛亮。

蜀汉的人才主要分4类:1从北方随刘备南下的。如关羽、张飞、赵云、简雍、孙乾、陈到、刘琰等。2荆州的人才。刘备在荆州时就得到大量人才的投靠。三国志:荆州豪杰归先主日益多。琮(刘表儿子,在刘表死后接任荆州牧)左右多归先主。还有一些在刘表死后率众归刘备,赤壁之战曹操败退北方,一些人也直接投刘备。如:蒋琬、费祎、董允、黄忠、廖化、庞统、魏延、霍峻、宗预、邓芝、马良、马谡、向郎、向宠、邓方等。3外来避乱人才,主要是东州集团的。如法正、来敏、射援、吴懿、吴班等。4益州本土人才。主要有王平、马忠、黄权、张翼、杨洪、句扶等。

公元223年刘备驾崩,阿斗继位。诸葛亮任丞相开府。诸葛亮可以选择的人才已不多。1类从北方随刘备南下的人才,已经基本上挂的差不多了。只剩下赵云陈到为数不多的人才,年龄也已经大了。2类人才是荆州人,可是荆州已丢失。已经再也不能从荆州继续选拔人才了。剩下的荆州人才主要是当年分批入蜀的。公元211年随刘备入蜀,公元213年随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入蜀。这些人才基本上在公元253年之前就挂的差不多,剩下的都七老八十了。3类人才是黄巾天下大乱从三辅南阳北方等地入蜀避难的。现在三国鼎立,政权稳定。已经没有士人避乱入蜀了。所以蜀汉根本没法从这三方面补充人才。这些人才都是在黄巾之乱后入蜀的,诸葛亮死后这些人才也相继死的差不多了。蜀汉只剩下第4类益州本土人才了。

很多人讲诸葛亮打压益州本土人才,根本不任用。其实是不对,自诸葛亮入蜀和任丞相以来还是大量起用了益州本土人才的。只是再怎么起用也无法跟拥有九州的魏国相比,人口人才本来就无法跟北方相比。在蜀汉后期之前数十年收集的人才大多老了、死了、战死了。就跟东吴周瑜吕蒙张昭黄盖程普都不是江东人。

诸葛亮死后三十年蜀汉才亡的。诸葛亮提拨的蒋琬费祎董允,四人合称四英。没有他们前赴后继治理蜀汉,说不定早亡。刘备诸葛亮留下的那帮人老的老死的死。刘备诸葛亮在世提拔大批蜀人。在三国志中蜀志四十多人传中,刘备诸葛亮提拨任用的蜀人有近二十人。但自诸葛亮死后,几乎没有增加一个人蜀人在三国志有传的。诸葛亮在世任用了蜀人,说诸葛亮不用蜀人是不对的。蜀人对诸葛亮用人的评价: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在三国志有传的,蜀人有20人:

1张翼:丞相亮闻而善之。2杨戏:丞相亮深识之。3黄权降魏4李恢:刘备任他为第二任庲降都督,诸葛亮南征分三路,其中一路由他率领。公元231年死。5吕凯:亮以凯为云南太守,封阳迁亭侯。不久也死了。(南中叛乱,吕闭境保城。一直等到诸葛亮南征)6马忠:刘备: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丞相亮开府,以忠为门下督。三年,亮入南,拜忠牂牁太守。八年,召为丞相参军。7王平: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诸葛亮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8张嶷:诸葛亮任为牙门将,后为无当飞军统帅。9张裔: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又领益州治中从事。亮出驻汉中,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吏。(在东吴时,孙权都想强行留下的人才,也不会差到那去吧)10、11杨洪何祗:始洪为李严功曹,严未去至犍为而洪已为蜀郡。(李严是犍为太守,蜀郡是首都所在。蜀郡太守自然要大于犍为郡太守。)洪迎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策功幹,举郡吏,数年为广汉太守,时洪亦尚在蜀郡。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12费诗:因反对刘备称帝而贬。诸葛亮当政也重新任用,蒋琬也任用。但不久卒。曾劝说关羽接受前将军封号。13秦宓:为从事祭酒。但因后对刘备征吴而贬。丞相亮领益州牧,选他为别迁大司农。(最著名的是跟东吴名士张温的辩论)14杜徽:诸葛亮拜为谏议大夫,以从其志。(诸葛亮亲自写信请他当官)15周群:先主定蜀,署儒林校尉。16杜琼:拜谏议大夫,迁左中郎将、大鸿胪、太常。蒋琬、费祎等皆器重之。17尹默:丞相亮住汉中,请为军祭酒。18李譔:始为州书佐、尚书令史19谯周:建兴中,丞相亮领益州牧,命周为劝学从事。(诸葛亮病亡,谯周立马跑去奔丧。多次上书劝戒阿斗少去外游玩、少大兴土木、少增加宫庭歌舞。三国志谯周谏:愿省减乐官、后宫所增造,但奉脩先帝所施,下为子孙节俭之教。)20彭羕,先主领益州牧,拔羕为治中从事。蜀志有传的有五十多人,益州人占了35%。相比政权江东化的东吴政权,江东集团只占吴志有传30%。

以上这些蜀人有记录死的有十六人,剩下那些都老了七八十岁了。这些蜀人大部分都是诸葛亮任丞相提拔任用的。而荆州人(建国以后)有传的十五人,公元253年以前就死了十二个,剩下三个也七老八十了。这些官员很多都是诸葛亮赏识任用并升官的。公元234年诸葛亮死后,据三国志: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邓芝(荆州人)江州都督,防东吴和支援汉中。马忠(益州人)庲降都督,防南人。王平(益州人)汉中都督,防魏于北。华阳国志:后张翼、廖化并为大将军,时人语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就是指王平、句扶、张翼、廖化四人,四人有三人是益州人。也正是这些人守卫蜀汉北西南三线二十余年。

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在公元234年至公元263年这二十九年间。蜀志并未能增加一人入蜀志传,难道是诸葛亮的责任?魏志吴志虽然入传的都集中在前期,但后期也是有人能入传的。

蜀汉最后一任内阁军政公元258年—263年。内阁:董厥(诸葛亮丞相府令史。诸葛亮称:董令史,良士也。诸葛亮升他为主簿。)、诸葛瞻、樊建(诸葛亮时的官员,曾随诸葛亮北伐)军事:姜维(诸葛亮称赞: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马良等人都比不上)胡济(诸葛亮在时任主簿,蜀汉第四任督汉中将领。诸葛亮把胡济跟崔州平、徐庶、董和等人相提并论。称: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伟度胡济的字)廖化(诸葛亮时任丞相府参军,多次劝止姜维北伐。)张翼(三国志:丞相闻而善之,任为前军都督。后多次随姜维北伐,也劝止姜维北伐)除了诸葛瞻,其余的都是诸葛亮时代留下的人才。诸葛亮已死二十多年了,蜀汉还是在吃诸葛亮的老本。姜维最年轻都已经年近六十了。

我认为责任更大的在于阿斗。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相继死后。黄皓乱政,阿斗频游观增广声乐。阿斗弟弟因看不过眼黄皓,阿斗居然十余年不见自己的弟弟。汉晋春秋: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不与同。荆州罗宪就给贬至永安。(蜀亡后以二千人挡住东吴陆抗三万人马半年。如果罗宪在朝中派他去挡邓艾,结果可能不同。)大约在公元260年以后东吴使者使蜀汉,回去后对孙休讲:入其朝不闻正义之言,经其野民皆有菜色。

蜀汉官员卻正是唯一愿意随阿斗去洛阳,阿斗叹息认识欲正太迟了。卻正可是连司马昭都看重的人。可是这样的人才在蜀汉也只是六百石的小官。三国志:经三十年,皓(黄皓)从微至贵,操弄威权,正(卻正)既不为皓所爱,亦不为皓所憎,是以官不过六百石,而免於忧患。一个不为黄皓所喜欢也不讨厌的人,三十年都升不了。更何况那些让黄皓讨厌的人呢?所以大家都在讨黄皓的欢喜。而这一切是阿斗造成的。曹操就曾说: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宦官干政是刘备诸葛亮最痛恨的,也是东汉衰弱原因之一。诸葛亮特意在出师表告代诫阿斗。

三国志中黄皓没有传,只有只言片语。1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2宦人黄皓弄权於内。3自瞻(诸葛瞻)、厥(董厥)、建(樊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然建特不与皓和好往来。(诸葛瞻尚父子在临死前都说早该杀了黄皓)

黄皓还想阴谋废掉姜维,让亲信阎宇取代。(魏国伐蜀曾召阎宗从巴东率军西还救援,可是直到蜀亡都不知道他在那)姜维向阿斗请求诛杀黄皓,可是阿斗根本不听姜维的。虽然让黄皓向姜维赔罪。姜维见黄皓在朝中枝附叶连,只得沓中种地避祸。魏主曹奂:蜀所恃赖,唯维而已,因其远离巢窟,用力为易。连十六岁的魏主都知道罪所赖唯维而已。阿斗不明白这道理?如果不是姜维避祸,魏国未必决定伐蜀。

诸葛亮时代还留下一些人才,因史料缺失他们没有传。废李严表有很多官员联名上书,他们几乎都是随诸葛亮北伐的文武。以下按废李严表排名:5前军师都亭侯袁綝(北方人)6左将军领荆州刺史高阳乡侯吴壹(接任魏延督汉中,在军中地位跟魏延相当。北方人)7督前部右将军玄乡侯高翔(荆州人)8督后部后将军安乐侯吴班(张飞阆中军二把手,曾随刘备伐吴)14行前护军偏将军汉成亭侯许允15行左护军笃信中郎将丁咸(益州)姜维当时排在第17位。18号行中典军讨虏将军上官雝19行中参军昭武中郎将胡济(荆州人)20行参军建义将军阎晏21行参军偏将军爨习(益州南中人)22行参军裨将军杜义23行参军武略中郎将杜祺(荆州人)24行参军绥戎尉盛勃25领从事中郎武略中郎将樊岐

很多人对蜀汉过于苛责,论北伐次数规模东吴远胜过蜀汉。但却从没有人指责东吴穷兵黩武,却指责蜀汉。蜀汉后期人才少却怪罪于已死近三十年的诸葛亮。后期廖化任先锋却讥笑为: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而对比东吴,后期的北伐主帅先锋丁奉却没人说。丁奉早年只是甘宁的小将,死于公元271年。而廖化在关羽时就任主簿。丁奉其年龄至少在七十岁以上。在公元270年丁奉还率军北伐。从公元253年开始到公元270年丁奉是东吴多次北伐的先锋或主帅。昔日一小将尚能如此,为啥偏偏责廖化。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