磋商果然有效!中国军舰现身当天,澳国防部直言:不构成威胁

兆视观察 2025-02-26 16:59:24

据环球时报报道,2025年2月21日,澳大利亚国防部确认中国海军编队在其专属经济区国际水域正常航行,称其行动"符合国际法规范"。

悉尼港外海面近日出现三艘现代化舰艇的身影引发国际关注。这支由055型导弹驱逐舰遵义舰领衔的编队,携054A护卫舰衡阳舰及补给舰微山湖舰组成远洋训练编队,在距离悉尼港278公里处展开常规训练。值得关注的是,澳国防部长马尔斯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态:"中国军舰始终处于国际水域,其行动完全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这番表态距离中澳防务战略磋商重启仅隔四天。

此次防务磋商被外界视为两国军事关系回暖的重要标志。自2019年中断以来,北京首次迎来澳大利亚防务代表团。中澳双方就南海空域安全事件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同意建立"军事行动即时通报机制"。这个细节在澳国防部随后发布的声明中得到印证:"任何海上或空中接触都应遵循专业操作规范。"需要指出,就在磋商前三天,澳方曾就南海空域事件提出所谓"不安全互动"指控,但最终在联合声明中采用了更为克制的表述。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马尔斯(资料图)

对比数据发现,中国海军远洋编队活动呈现常态化趋势。055型驱逐舰自2023年起年均执行远海任务达180天,这个数字较五年前增长47%。军事观察家注意到,此次编队航线选择颇具深意——从苏拉威西海经珊瑚海抵近澳东海岸,完整演练了远海综合保障能力。澳国立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报告显示,中国海军每年在太平洋公海区域进行的航行自由行动中,有82%集中在训练与科研领域。

国际法专家特别强调行动性质的差异性。当中国军舰在公海实施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航行时,某些国家军用航空器却屡次抵近他国领空。以2025年2月13日事件为例,澳空军P-8A反潜巡逻机未经批准闯入中国西沙领空,这种行为直接违反《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第3条关于国家航空器进入他国领空需事先同意的规定。中国国防部披露的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类似事件发生频率下降65%,这个变化与两国军事对话机制恢复存在明显正相关。

华东师范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陈弘教授指出,军事互信的建立需要过程。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08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教育合作项目数量较三年前翻番,这些都为防务领域对话创造了有利条件。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最新民调显示,认为"中澳军事交流有助于地区稳定"的受访者比例从2023年的34%升至51%。

澳空军P-8A反潜巡逻机(资料图)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行动规范的示范效应。中国海军在远海训练中严格执行《海上意外相遇规则》,这个细节被多国舰艇指挥官证实。2024年印太地区海上安全报告中,中国海军专业操作评分较五年前提升28个百分点。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某些域外国家舰机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中,有37%存在违反国际海避碰规则的情况。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最新报告承认,中国海军远洋能力建设完全在正常国防建设范畴内。数据显示,中国军舰年均访问南太平洋港口次数仅为美国的1/5,这个数字常被国际舆论忽视。值得玩味的是,在本次事件中,澳主流媒体罕见地未使用"军事威胁"等刺激性表述,《澳大利亚人报》甚至用"专业的海上存在"来形容中国编队行动。

防务专家张军社强调能力建设与规则遵守的辩证关系。055型驱逐舰编队此次航行中,主动向澳海上交通管制中心提交航行计划的做法,被国际航运界视为典范。这种透明化操作使所谓"军事意图猜测"失去存在基础。事实上,中国海军每年参与的国际海上联合搜救演练次数,已连续三年保持15%的增长速率。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次事件折射出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路径。当中国军舰依照国际法在公海航行时,当事国能够基于事实作出专业判断;当中澳防务部门建立起有效沟通渠道后,突发事件的处理效率提升76%。这些进展印证了2024年两国领导人会晤时提出的"建设性接触"原则正在落地生根。

太平洋海域(资料图)

站在历史维度观察,太平洋足够宽广容得下所有国家的正当权益。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走向远海护卫的历程,本质上是对现行国际海洋秩序的建设性维护。当更多国家学会用专业眼光看待中国军队的正当行动时,真正的地区安全共同体将加速形成。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