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草莓成致富果

中工网 2025-02-20 08:01:01

经济日报记者 石晶

走进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的温室大棚,一片片绿叶间缀满鲜红的草莓。近年来,依托高原独特的气候条件,西宁市成为国家冷凉蔬菜黄金种植区,而湟中区凭借广阔的耕地面积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蔬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2月15日,玉拉村的“莓园小哥”采摘园迎来了一批体验采摘的市民。园主庄绪泉将采摘篮用保鲜膜包好,再放入顾客的车辆后备厢里。“8个大棚共5亩地种了5个品类,有草莓、水果西红柿、黄瓜等,有时一天能收入5000多元。”他笑着说道。

湟中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的草莓含糖量高、口感佳,深受市场欢迎。西宁市草莓种苗繁育首席专家胡文海介绍,这里的自然条件适合草莓种植,他们还成功培育了一些新品种。

湟中区草莓产业的发展,得益于草莓“东苗西育”“西苗东输”的创新模式。2021年,湟中区政府借助东西部协作契机,争取到东西部扶持资金、市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等款项,用于实施脱毒草莓育种项目。同时,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建立合作,共同建设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西宁高原草莓种业研究院。草莓组培苗在江苏完成初步培育后,运至湟中区繁育成生产苗,其中80%销往江苏,20%在省内销售。

在东西部协作机制的有力推动下,两地不断深化合作。近年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团队通过“组团式”帮扶,与玉拉村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结成“师徒对子”,攻克了许多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难题。目前,草莓脱毒繁育中心已培育47个草莓品种,草莓脱毒原原种、原种苗、生产苗年繁育量达600万株。

“村委会2018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建了1041座温室大棚,租给村民和周边蔬菜种植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还学到了不少种植技术,钱包也鼓起来了。”玉拉村党支部书记曹有明告诉记者。

如今,玉拉村不仅种植草莓,还发展了生菜、上海青、茄子、毛芹、辣椒等各类时令蔬菜种植,有效整合了低效土地和闲置大棚等资源。近3年,全村草莓种植面积整体提升85.7%,带动全村1300余人从事草莓等果蔬种植业,年生产优质果蔬5500余吨,产值2700万元。

来源:经济日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