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全部46个典故详解(二)

静心墨守 2025-03-28 05:14:37

26、“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梁鸿:东汉人,作《五噫歌》讽刺朝廷,因此得罪汉章帝,避居齐鲁、吴中。 明时:指汉章帝时代,泛指圣明的时代。“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典故出自《后汉书·梁鸿传》和《后汉书·逸民列传》。这个典故讲的是东汉文学家梁鸿因作诗讽刺君王,得罪了汉章帝,被迫逃到渤海边上居住的故事。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引用了这个典故,意在表明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贤才也有可能受不到重用。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人才被埋没或怀才不遇的无奈。

27、“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机:“机”通“几”,预兆,细微的征兆。《易•系辞下》:“君子见几(机)而作。”达人知命:通达事理的人。《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这句话的意思是,所能够依赖的是君子能够察觉事物细微的先兆,预见并把握机遇;通达事理的人能够知道并接受自己的命运。王勃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人生机遇与命运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君子和达人的高度赞扬。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君子的敏锐洞察力和达人的智慧与平和心态。

28、“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到老年应当更加壮志凌云,怎么能因为年老就改变自己的雄心壮志呢?王勃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老年人仍然保持壮志豪情的赞美和对人生理想的坚持。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老年人仍然保持壮志豪情和对理想的坚持。

29、“不坠青云之志”

青云之志:《续逸民传》:“嵇康早有青云之志。”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年老了,也不应放弃自己的远大志向。王勃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人生理想和志向的坚持和追求。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即使在年老或逆境中,仍然保持坚定的志向和追求。

30、“酌贪泉而觉爽”

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据《晋书·吴隐之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王勃通过这句话,表达了有德行的人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纯正,不被污染。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廉洁之士的高风亮节和不为外界所动的坚定品质。

31、“处涸辙以犹欢”

处涸辙:干涸的车辙,比喻困厄的处境。《庄子•外物》有鲋鱼处涸辙的故事。“处涸辙以犹欢”典故出自《庄子•外物篇》。这个典故讲的是庄周因为家贫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却答应在封邑的赋税征收后再借给庄周一大笔钱。庄周听了非常生气,他讲述了一个车辙中的鲋鱼的故事。鲋鱼在车辙中急需一点点水来救命,但如果拖延时间去取远方的西江之水,那么鲋鱼就会死在干枯的车辙中。庄周以此来比喻自己当前的困境,并表达对监河侯不切实际的承诺的不满。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引用了这个典故,意在表明即使处于极其艰难的境地,也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3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语意本《庄子•逍遥游》。这句话的意思是,北海虽然遥远,但凭借大风的助力,仍然可以到达。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引用了这个典故,意在表达即使目标遥远,只要努力,借助一定的条件,仍然可以达到。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尽管目标遥远,但只要努力,借助一定的条件,仍然可以达到。

33、“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日出处,表示早晨,引申为“早年”。桑榆,日落处,表示傍晚,引申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句话的意思是,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但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王勃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即使在年老或逆境中,仍然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珍惜并利用未来的岁月,发奋图强。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即使错过了早年的机会,但只要珍惜并利用未来的岁月,仍然可以有所作为。

34、“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孟尝:据《后汉书•孟尝传》,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洁奉公著称,后因病隐居。桓帝时,虽有人屡次荐举,终不见用。这句话的意思是,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王勃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虽有高远的志向和报国的热情,却得不到实现的机会,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惆怅。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有志之士虽有高洁的品行和报国的热情,却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35、“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字嗣宗,晋代名士,不满世事,佯装狂放,常驾车出游,路不通时就痛哭而返。《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这句话的意思是,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末路的哭泣呢?王勃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虽有高远的志向和报国的热情,却得不到实现的机会,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惆怅,但又不愿像阮籍那样因怀才不遇而悲叹。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有志之士虽有高洁的品行和报国的热情,却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又不愿因此而悲叹。

36、“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跟终军年龄相仿,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其中,“无路请缨”意味着没有途径或机会去为国家战斗,“等终军之弱冠”则是说自己和终军一样,在二十岁的时候还没有机会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为国家出力。这表达了王勃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苦闷。具体来说,“终军”是西汉武帝时期的青年才俊,他在二十岁时就被任命为使者,持节出使南越,最终说服南越王归顺汉朝,为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王勃在此以终军自比,表达了自己也希望在年轻时能有机会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愿望。然而,“无路请缨”则透露出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的无奈和苦闷。总的来说,这句话是王勃借古讽今,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

37、“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投笔:事见《后汉书•班超传》,用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宗悫:据《宋书·宗悫传》,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年少时向叔父自述志向,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因战功受封。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怀有投笔从戎的志向,羡慕宗悫乘风破浪的远大抱负。王勃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宗悫乘风破浪的远大志向的向往和对投笔从戎的渴望。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有志之士对远大志向的向往和对实现理想的渴望。

38、“奉晨昏于万里”

奉晨昏:侍奉父母。《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昏定而晨省。”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亲。王勃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有志之士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39、“非谢家之宝树”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并非像谢家子弟那样有出息、能光耀门楣的人才。王勃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虽有高远的志向和报国的热情,却得不到实现的机会,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惆怅。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有志之士虽有高洁的品行和报国的热情,却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具体来说,“谢家之宝树”典故出自晋朝谢安与子侄的对话。谢安在教育子侄时说:“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谢安听了大悦,以后谢玄一支族人便以“宝树堂”为堂号。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有出息、能光耀门楣的子侄。

40、“接孟氏之芳邻”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希望结交像孟母那样品德高尚的邻居。王勃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和对美好环境的追求。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有志之士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和对美好环境的追求。具体来说,“孟氏之芳邻”典故出自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最终选择了一个学校附近的地方,孟子因此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成为了一代大儒。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对美好环境和高尚品德的追求。

41、“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鲤,孔鲤,孔子之子。趋庭,受父亲教诲。《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孔)鲤趋而过庭。(子)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子)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典故出自《论语•季氏》。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些时候将到父亲那里去接受教诲。具体来说,这个典故讲述了孔子与其子孔鲤(字伯鱼)之间的一段对话。孔子两次在庭中问孔鲤是否学习了《诗》和《礼》,并强调了学习这些经典的重要性。孔鲤听从父亲的教诲,分别去学习了《诗》和《礼》。后来,当人们用这个典故时,“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便用来比喻将来日能有机会接受长辈或师长的教诲,其中“叨陪”表达了一种自谦和荣幸的情感。

42、“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喜托龙门:《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这句话的意思是,今天我有幸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王勃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能够参与滕王阁盛会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暗含了自己希望能够依托于像王勃这样的文坛巨匠,得到他们的提携和认可,从而在文坛上有所成就的愿望。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荣幸地能够和尊贵的人或长辈在一起,并得到他们的指导和帮助,就像鲤鱼跳过龙门一样,获得了更高的成就和地位。

43、“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杨意,杨得意的简称。凌云,指司马相如作《大人赋》。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经蜀人杨得意引荐,方能入朝见汉武帝。又云:“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这句话的意思是,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能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其中,“杨意”指的是杨得意,他是汉武帝时的一位官员,曾推荐司马相如给汉武帝。“凌云”则指的是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整句话是说,如果没有遇到像杨得意那样的推荐者,司马相如就只能抚弄自己的《大人赋》而自我惋惜。这个典故常用来比喻才士怀才不遇,或喻因不得赏识而自伤。

44、“钟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惭”

钟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钟子期的省称。《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句话的意思是,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这样的知音,那么弹奏《流水》这样的曲子又有什么可羞愧的呢?钟子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乐师,他与俞伯牙是知音,俞伯牙弹奏《高山》《流水》时,钟子期能准确地理解其意。这个典故常用来比喻遇到了知音或赏识自己的人,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无需感到羞愧。

45、“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这句话的意思是,兰亭的集会已经消逝,金谷园也变成了废墟。王勃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繁华一时的场所或事件最终归于沉寂或荒废。具体来说,“兰亭”指的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等人在兰亭举行的集会,这次集会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梓泽”指的是西晋时期石崇的金谷园,金谷园是当时著名的园林,石崇在这里举行了多次盛大的宴会。这两个地方都曾经是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所,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都成为了历史的遗迹。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引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46、“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这里形容各宾客的文采。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各位宾客能够像潘岳和陆机那样,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其中,“潘江”指的是西晋文学家潘岳,他的文辞华丽,以“潘江”代指华美的文辞;“陆海”指的是西晋文学家陆机,他的文章博大精深,以“陆海”代指博学的才华。整句话表达了对宾客们才华的赞美和期待,希望他们能够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共同为这次盛会增光添彩。

3 阅读: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