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工企业勾心斗角,抢着要中国订单?如今该俄罗斯眼馋了

乐观美学馆 2024-11-30 16:07:03

在苏联解体后的十余年至二十年间,由于经济压力的驱使,俄罗斯军工行业内发生了众多激烈的竞争事件,其中部分事件还牵涉到了中国。

一、俄军工企业互相背刺,勾心斗角

R-77中距弹,由俄罗斯“信号旗”设计局研制,自1992年起服役。当时,俄罗斯军工行业陷入低谷,R-77产量受限,“信号旗”亟需外部合作。此时,中国612所主动寻求合作,欲引进R-77技术助力霹雳-12研发。但“信号旗”坚持整体方案出售,并欲主导项目,而中方仅希望获取关键技术。僵局之下,中方代表团转向R-77导引头设计者“玛瑙”设计局,后者因生存压力欣然接受合作。中方获取导引头技术后,“信号旗”不得不妥协。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几二十年里,因为生计需要,俄罗斯军工企业之间明争暗斗的事还有很多。1997年8月,俄罗斯媒体透露,中俄签署了8亿美元的军舰采购协议,中国决定购买两艘956E型驱逐舰及相关武器系统。虽然金额巨大,但中国海军资金充足,迅速到位。

然而,对于俄罗斯而言,如何按时交付却成了棘手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俄罗斯再次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策略。当时,俄海军因资金问题,准备将未完工的两艘956型驱逐舰转售中国海军,此举还可省两年建造时间。同年11月,武器出口部门与北方造船厂达成协议,将两舰转售中国。

中国海军对现代级驱逐舰表示满意,加之备战压力,于2002年再次订购两艘。当时,俄罗斯国营武器出口公司已取代原先的武器出口部门,并宣布波罗的海造船厂将负责新舰的建造工作。这一变动招致了北方造船厂的不满,双方因此产生了激烈的争议。在莫斯科高层的介入调解下,订单最终又回到了北方造船厂的手中。然而,波罗的海造船厂指责北方造船厂偷工减料,并威胁停止供应设备。最终,两大船厂达成妥协,波罗的海造船厂分包部分合同,双方均获得收益。不过,这种内部竞争也让我们受益过。

二、俄军工企业竞争中国受益

90年代,中国空军从两家苏联飞机制造商那里购买了苏-27战斗机。共青城厂负责生产单座型苏-27SK,而伊尔库茨克厂则生产双座型苏-27UBK。当时,中国引进了40架苏-27SK整机及其生产线,并随后利用共青城厂提供的散件自行生产了105架歼-11。相比之下,苏-27UBK的引进数量则较少,总共只有10架。对此,伊尔库茨克厂感到不满,认为自己未能充分获利。90年代末,当中国空军表达了对更先进战斗轰炸机的需求时,伊尔库茨克厂迅速反应,基于苏-27UB进行了改进,推出了苏-30KN型号。

然而,这款飞机并不成熟,其最大的卖点——相控阵雷达仍在研发阶段。伊尔库茨克厂希望中国能投资帮助其完成雷达的研发,但中国空军并未采纳这一方案,而是选择了共青城厂生产的更为成熟可靠的苏-30MKK。后来,随着中国空军开始自行生产歼-11(基于苏-27SK),对双座机的需求增加。

于是,中国找到了伊尔库茨克厂,并一次性订购了28架苏-27UBK。面对这份大订单,伊尔库茨克厂爽快地满足了中国的需求,将原本为印度生产的苏-30K进行了适当修改后,作为苏-27UBK交付给了中国。不过,如今轮到俄罗斯眼馋我们的装备了。

三、看上中国武器却不能买,俄罗斯提折中方案

近期,俄罗斯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副局长米哈伊尔·巴比奇透露,莫斯科正计划向北京提出一项合作倡议,旨在共同生产那些已在特殊军事行动中验证其效能的武器系统。此番提议的背后,或许部分源于珠海航展所带来的触动。在近期举办的珠海航空展上,中国展出了一系列创新军事装备,包括歼-20S双座隐形战斗机和歼-35A舰载隐形战机,以及防空反导预警系统、多型号无人机和“机器狼”未来战斗装备等,充分展示了中国军事实力的显著提升和尖端科技的快速进步,对全球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也亲临航展现场,对中国展出的武器装备表现出浓厚兴趣,尤其是歼-20S和歼-35A这两款五代机,它们无疑是航展上的璀璨明星。特别是歼-35A的飞行表演和歼-20S的双座设计首次官方亮相,更是吸引了国际观察人士的广泛关注。鉴于中俄之间因制裁等因素无法进行武器贸易,俄罗斯提出的联合生产方案成为了一种折中的合作方式,旨在通过加强军事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双方军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顺便解解眼馋。

0 阅读:38

乐观美学馆

简介: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