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世界中,有四个仗义疏财的人物:
第一个是柳大郎柳世权,高俅这样的破落户在他家住了三年,临走还给了盘缠,介绍了工作;
第二个是晁天王晁盖,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没有交待他具体收纳过谁;
第三个是宋江宋公明,有着及时雨之称,但梁山中的人先前并没有人受过他恩惠,提及资助的人只有阎婆惜母女、唐牛儿、王公(许诺给他棺材本,但貌似后来没给);
第四个人是柴大官人柴进,他门招天下客,资助过王伦、杜迁、林冲、宋江、武松、石勇等人。
按理来说,柴进才是水浒世界的孟尝君。不过,柴进怠慢过武松,被人认为他不够仗义。
但是,咱要以理说话,看看柴进为何会怠慢武松呢?
武松投柴进之时,还没有打虎好汉之名,就是清河恶霸级别的武二武松。武大郎曾这样说过武松:
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
这就是打虎之前的武松,喝醉就打架,吃官司就是家常便饭。因此,清河县的人都怕武松,武大郎也是说过“你在家时,谁敢来放个屁?”
看来,武松也是纵横清河县的大虫。
后来,武松又是醉酒闹事。这次,武松一拳把当地的机密给打昏过去了。武松还以为打死人了,心中也害怕啊,匆忙落荒而逃,投奔了柴进躲灾避难。
柴进是大周柴世宗的子孙,家中有的是钱,各种犯事的人都敢收留。虽然此时的武松没有一点名气,但柴进还是收留了他,这是对武松有着一份大恩。
再者,武松也说过“初来时也曾相待的厚”。由此可见,柴进对武松很是照顾的,每天好酒好肉的招待。
要知道武松的饭量可是不小的。通过景阳冈酒馆来看,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吃了四斤熟牛肉,饭量可是很惊人的。但柴进家中不缺少银子,这些酒肉他还是不放在眼里的。
那么,柴进为何不喜欢武松呢?
武松在柴进庄上,就是寄人篱下,要有安分守己的觉悟。
这一点觉悟,高俅是有的。高俅在柳大郎家住了三年,临走还被柳大郎安排了工作,说明是很安分的。
这一点觉悟,石勇是有的。石勇因打死人也去投过柴进,听说宋江之名后就离去了,而且他说天下只佩服宋江和柴进,可见感恩柴进的收留之恩。
而武松呢,他偏偏就是没有这个觉悟。
武松本是一个逃难之人,在柴进庄上却跟个大爷似的。书中是这样说武松的:
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
也就是说,武松在柴进家还是醉酒闹事。柴进庄上的庄客稍微有点照顾不周,武松动手就打他们,以致于满庄的人都嫌弃武松。
再说宋江到来之时,不小心踩翻了武松的炭火。武松自然是大怒,提起来宋江就是要暴揍一顿。庄客连忙拦住武松,对他说这是柴进最重要的贵客。武松哪管他是谁,就是要揍一顿。等到柴进到来后,武松听说打的是宋江,才算平息了怒火。
这样的武松,柴进自然是不待见他了。不过,柴进毕竟是个仗义疏财的人,他并没有驱赶武松,依然让他吃住,只是不再好酒好肉的招待了。
没有好酒好肉,这怎么能行。要知道武松是个很馋的人,他打孔亮就是因为馋孔亮的酒肉,闻到酒香味,喉咙痒将起来,恨不得钻过来抢吃。这时柴进不给武松酒肉了,他自然是不满了,初见宋江时说柴进“听庄客搬口,便疏慢了我,正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按照武松的意思就是,柴进听庄客谗言怠慢了自己,不能对自己一直好。但是,真的就是庄客们错了吗?不然,武松的酒品一直不好,喝酒后就喜欢闹事,他打孔亮之时就有描述“武行者大醉,正要寻事”。看来,武松闹事并非是别人搬口,但他却还是理直气壮的认为自己没错,不好酒好肉的招待就是柴进的错,他就该对自己千日好,我待三年你也得好好招待。
其实,无论如何来说,柴进对武松是有恩情的。那么,武松在柴进家住了一年多,会感恩柴进吗?
应该是不会的,我们可以看下柴进和武松的对话。
在武松初遇宋江时,柴进问他认识宋押司吗?武松的回答不认识,但听过他的名声,是个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天下闻名的好汉。柴进再问武松,如何能见得他就是天下闻名的好汉。武松的回答是:“他便是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我如今只等病好时,便去投奔他。”
这句话来看,武松岂不是在嘲笑柴进吗?你柴进就是个有头无尾,有始无终的人,称不得大丈夫,我要不是有病,早就去投奔宋江了。所以,武松并不会怎么感恩于柴进。
到武松离去之时,柴进取出些金银送给他做盘缠。武松接过后,只是谢道:“实是多多相扰了大官人。”但是,对于初见没多久的大哥宋江,只因他对自己的一时之好,武松告别之时,洒泪而别,心中称赞他是真好汉。
这就是所谓的升米恩,斗米仇。在危难的时候,你给别人很小的帮助,他会很感激你,比如宋江对武松的几日照顾,他会洒泪而去;又比如施恩对武松的一时恩情,他会为他痛哭。但是,你如果一直帮助别人,一旦停止或者是给的少了,他不仅不会感恩,而且会对你有所怨恨。
不懂事的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