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一座东北老工业基地,于和伟就在这儿出生,1971年的事儿。家里穷,九个孩子,他是老幺,三岁的时候,父亲就没了,家里的顶梁柱塌了,母亲才45岁,硬是扛起了整个家。日子过得相当苦,母亲奶水不足,他几乎是靠稀饭长大的。

多亏了大姐,生了孩子后,多余的奶水都给了他。他一直很感激大姐,一家人对他都很好。唉,这童年,真是让人心酸。

小学的时候,于和伟成绩不好,成天想着帮母亲卖烤红薯,他母亲也觉得孩子能识字就行了。小学老师看他这样下去不行,就建议他去考师范,那时候师范学校开始招男生,分数线低,毕业后还能有个稳定的工作。

于和伟喜欢文艺,喜欢唱歌跳舞,就考进了抚顺市幼儿师范学院中专音乐班。班里的男生太少了,他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毕业后,他放弃了当老师的机会,现在想想,这或许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挺有魄力的。

抚顺市话剧团来学校招生,于和伟想着自己也喜欢表演,就去试试,凭着一腔热情和还算不错的表演天赋,他竟然考上了,成了一名话剧演员,真是不可思议。

1992年,在大姐的全力支持下,他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有梦想就去追逐,我很欣赏这种精神。

在上海戏剧学院的日子,他过得非常充实,每天早起练声、背台词,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还经常向老师请教、和同学一起讨论表演技巧,晚上就去图书馆看表演方面的书籍,这学习态度真是让人佩服。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出去打工,真是个努力的孩子。

1996年,于和伟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话剧团。刚开始,他只能跑跑龙套,演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收入也很微薄,但这些磨练,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在这里,他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宋林静,一位美丽而有才华的话剧演员,是话剧团的台柱子。

两人日久生情,最终走到了一起。宋林静对他的事业非常支持,经常鼓励他,在他迷茫的时候给他指明方向。这段感情,是于和伟演艺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真是令人羡慕的爱情。

1999年,于和伟等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机会,参演了电视剧《曹操》。这个机会是他在南京军区的三位老师给他的,他们也是这部剧的编剧,非常欣赏于和伟的才华,把他推荐给了导演高希希。这次合作,开启了于和伟辉煌的演艺生涯。

之后,他又在《历史的天空》中饰演了“万古碑”一角,虽然戏份不多,但他精湛的演技给高希希导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他开始频繁与高希希导演合作,出演了许多军旅题材的电视剧,我很喜欢看他演的军人角色,很有气势。

2008年,他凭借在电视剧《纸醉金迷》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白玉兰奖最佳男演员的提名。2010年,他与陈建斌、倪大红、陆毅等众多实力派演员合作,主演了电视剧《三国》。他饰演的刘备,深入人心,成为了经典。这部剧的收视率非常高,成为了年度古装剧收视冠军。

同年,他还凭借在电视剧《幸福在路上》中饰演的马刚一角,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他真是个优秀的演员。之后,他继续出演了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不断挑战自我,塑造了各种不同的角色,获得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

2021年,他凭借多年的努力和出色的表现,终于获得了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演员奖,这无疑是他演艺生涯的巅峰时刻,实至名归。

于和伟成名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人,他把赚到的钱都寄回了家,给他的八个哥哥姐姐都买了房子,真是孝顺。

他的哥哥姐姐们都很朴实善良,从来不主动跟他要钱,都默默地攒着钱,过着自己简单的生活。于和伟有时间就会回家看望家人,帮五姐整理小卖部的货架,帮三哥包包子。他大姐已经去世了,他就把对大姐的思念和爱都倾注在了照顾大姐夫和外甥女身上,这种亲情,真的很感人,他做的真好。

成名后的于和伟,依旧保持着初心,他始终记得自己来自哪里,始终记得家人的支持和爱。在演艺圈这个名利场里,他能够保持这份纯真和感恩之心,实属难得,他真是个值得尊敬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