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方媒体在乌军的炮弹上,发现了一些汉字!于是各种声音不断传来,你中国不是说中立吗?怎么开始也向乌克兰提供炮弹了?中国显然也是一脸懵,根本就没有的事儿。等到仔细研究一番才发现,这根本不是中国炮弹,而是日本炮弹!
也许西方记者也要一脸懵了,这上面明明是汉字,为啥不是中国炮弹?其实从一点就能看出来:炮弹上是汉字不假,但是汉字也是分简体汉字和繁体汉字的,这个炮弹上的字明显是繁体汉字嘛!
那么,炮弹会不会是台湾地区提供给乌克兰的呢?还真有可能,毕竟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台湾地区疯狂蹭热点,不仅参与制裁俄罗斯(它能制裁个啥?),还表态向乌克兰捐赠1亿新台币。这下子台湾当局也吓坏了,赶忙说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啊,说弹药的批号明显与台湾地区的编码方式不同。炮弹上一个字暴露了这批炮弹的真实来源:粍。
炮弹上面有“60粍”的字样,意思是口径60毫米。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大陆的炮弹,单位是“毫米”,台湾省用的是“公厘”只有日本的炮弹,采用“粍”。
知道了是日本炮弹,那问题就更大了!日本是啥国家?战败国啊!战后日本有个《武器出口三原则》和《关于武器出口问题的决议》,不向社会主义阵营出售武器;不向联合国实施武器禁运的国家出售武器;不向正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国际争端的当事国出售武器,后来干脆全面禁止武器出口。
不能出口,日本军工企业只能服务本国仅20多万人的自卫队,这也导致采购量极为有限,这使得日本企业生产的武器装备,价格能比美国同类产品高出数倍。那么日本炮弹出现在乌克兰,是不是意味着日本违反了武器出口三原则呢?可能也并不是,因为现在的日本炮弹,已经基本上用的都是假名,或者假名与汉字混合使用,这种全用汉字的炮弹,很可能是很久之前生产的。
那么这些日本炮弹是如何出现在乌克兰的呢?有几个可能,一是可能是美军向日本军工厂订购的炮弹,看过电影《军火贩》的都知道美军的弹药是向外招标的,只要你能联系到货源而且价格便宜,就能中标,这批弹药可能是日本军工厂为美军生产的(向美军提供武器不受武器出口禁令限制),美军没有用完,由于时间久了,顺手就给了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