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国独立开始,不安全感就一直折磨着俄国人的内心,他们的国家太平坦,太靠近内陆,几乎无险可守。因此,刚从蒙古人手中独立出来的俄国人决心将他们的领土在各个方向上都推进到自然的边界,为自己的国家争取到足够大的缓冲地带,这造成了俄国人对土地与出海口近乎病态的追求。
公元1480年左右,蒙古金帐汗国彻底解体,莫斯科大公国获得相对的独立。
往南,他们和土耳其在三百年间连战十次,夺取了黑海与高加索的天险。往东,他们一路殖民西伯利亚,强迫清政府割让了海参崴这个远东良港。往西,他们则与瑞典连战十一场,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这一系列的努力造就了庞大的俄罗斯帝国,但同样也助长了俄国特有的大国沙文主义情绪。
沙皇俄国经过一系列的战争,获得大量的土地和出海口
1939年,同样被这种不安全感折磨的苏联人再次要求与芬兰交换土地。芬兰为什么会让苏联感到不安全?苏芬战争的结果又是什么样的呢?
1939年苏联人再次要求与芬兰交换土地,并提出用双倍的土地进行补偿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南滨波罗的海,西接瑞典,东邻俄罗斯,面积34万平方公里,大部分都位于北纬60°以北,人口约550万。芬兰的气候非常寒冷,夏季平均气温仅有15度,但芬兰的经济并没有因寒冷而受到影响,人均GDP高达4.3万欧元,是欧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别看他和俄国的人均GDP差距很大,其实芬兰也曾是俄国的一部分。
芬兰面积3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50万,是欧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早期的芬兰人一直没能建立自己的国家,而是被瑞典人统治,瑞典人的统治还算不错,几百年来,这两个民族一直没有发生大的冲突。瑞典曾是北欧强国,但在大北方战争中被沙俄击败后就一直没能再振作起来,东部领土逐渐被沙俄蚕食殆尽。即便如此,沙俄也并没有放过瑞典。
鼎盛时期的瑞典王国
瑞典在大北方战争中被沙俄击败,波罗的海东部领土被沙俄占据
1808年,沙俄的不安全感再次出现,当时,沙皇尼古拉一世与拿破仑结盟,双方一起对英国实行大陆封锁政策,他们要求瑞典也加入针对波罗的海的封锁,但瑞典人知道这种封锁根本没有效果,拒绝加入,这一下子激发了沙俄刻在骨子里的不安全感,尼古拉发现,只要瑞典还控制着芬兰地区,那么自己就没办法控制波罗的海,也没办法保证当时的首都圣彼得堡的安全。“我怀疑你要打我,所以我要先打死你”,抱着这种想法,俄国集结军队入侵瑞典,发动了芬兰战争,瑞典人支撑不住,只能被迫放弃芬兰,从此,芬兰就被并入沙俄,成了俄国内部一个半自治的大公国。
俄国集结军队入侵瑞典,发动了芬兰战争,瑞典战败,芬兰被沙俄吞并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芬兰议会决定脱离俄国、独立建国。出于对现实情况的考量,列宁决定在表面上承认这一事实。自此,芬兰人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苏俄并非不清楚芬兰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忙于内战,根本无暇顾及芬兰这些自治大公国的去留,更无暇考虑边界是否合理的问题。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芬兰宣布独立。
等到国内平定后,苏联开始重提旧账,要求双方重新勘定边界,芬兰人非常清楚苏联的手段,如果他们同意重新划界,苏联一定会通过种种手段攫取利益,这无异于亲自把领土拱手送给苏联,因此双方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僵持不下。
苏联国内平定之后,苏联要求和芬兰重新勘定边界
为什么苏联这么想要重新划分苏芬领土呢?这还要从芬兰湾开始讲起,从地图上看,芬兰湾是波罗的海的一条宽阔水道,长约400公里,宽约70~130千米,是当时苏联进出波罗的海的唯一通道,同时,在芬兰湾的尽头,坐落着波罗的海舰队驻扎地、俄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列宁格勒,即现在的圣彼得堡。不难看出,芬兰湾对苏联而言有巨大的地缘价值,但当时的领土划界,使得芬兰湾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
芬兰湾是苏联进出波罗的海的唯一通道,具有重要的地缘价值
芬兰湾的北面与水道中的岛屿大多归芬兰所有,苏联只能控制芬兰湾的南部,这种微妙的领土归属无疑大大刺激了苏联人的神经,他们害怕如果真的爆发战争,芬兰会联合其他国家将苏联的波罗的海舰队绞杀在芬兰湾,并顺势夺取经济重镇列宁格勒。苏联同他们的俄国祖先一样,也产生了“我怀疑你要打我,所以我要先打你”的想法,但苏联决定在硬碰硬之前最后尝试一下和平解决。
1939年,苏联再次要求重新划定边界,并对芬兰湾附近的领地归属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圣彼得堡边界北拓30公里、芬兰湾东部的芬兰岛屿交与苏联,控遏芬兰湾入口的芬属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
芬兰控制着芬兰湾的众多岛屿,对苏联的舰队造成巨大的威胁
为了让这个苦涩的条约看起来不那么难以“下咽”,苏联还“贴心”的提出了用两倍于上述陆地、岛屿的内陆地区交换,这种要求在芬兰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他们绝不接受这个强迫性质的条约。苏联恼羞成怒,决定给芬兰一个教训,让他们明白一下什么是“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休想得到”,但苏联根本没料到,这个看似弱小的北欧小国会给自己造成巨大的伤亡。
苏联提出了用两倍的陆地交换芬兰湾岛屿
11月26日,苏联制造了“曼尼拉炮击事件”,以此为借口开始大举入侵芬兰,当时芬兰的常备军仅有可怜的三万人,而苏联集结的军队高达三十万,苏军本以为“优势在我”,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能与寒冬交朋友的不只有俄国人,芬兰人利用积雪、严寒和地形与苏军不断周旋,战争很快就变成了芬兰单方面的绞杀。
苏芬战争中,芬兰利用积雪以及地形的优势,扭转了战局
苏联为了取得胜利,不断增兵,终于以压倒性的兵力优势惨胜芬兰,强迫芬兰签订了和约。这一次,苏联为了羞辱芬兰,一分土地也没有补偿给芬兰。
苏联以压倒性的兵力优势惨胜芬兰,强行签订了合约
但苏联才是这场战争中真正的输家。苏联曾轻蔑的认为,“只要我们把嗓门稍微提高一些,芬兰人就会服从”,但事实告诉他们,他们远远低估了芬兰人抵抗的勇气。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攻打一个人口四百万,常备军不到四万的小国,竟然动用了近100万的军队,伤亡比达到了耻辱的1:4。苏联本想通过战争解除芬兰对自己的威胁,向世界展示苏联红军的强大战斗力,以此来震慑德国。但苏联在冬季战争中拙劣的表现,反而起到了反作用,让原本犹豫不决的希特勒坚定了闪击苏联的决心。
由于苏联在冬季战争中拙劣的表现,坚定了希特勒闪击苏联的决心
芬兰人志在复仇,因此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芬兰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轴心国阵营,并将他们与苏联之间的战斗称为“继续战争”,以表明他们永不原谅苏军的入侵,可惜芬兰人站错了队伍,二战最终是同盟国赢得了胜利,因此芬兰只能把在战争中得到的土地全部吐出来。但芬兰也并非一无所获,与苏联的顽强对抗使得芬兰没有被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得以成为中立国家,在美苏冷战中左右逢源,经济快速发展。
苏德战争爆发后,芬兰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轴心国阵营
俄国的“不安全感”深入灵魂,只要有机会,他们就绝对不会放弃攫取新的土地,而同化新攫取的土地之后,他们对新同化土地的不安全感又会促使他们去攫取新的土地作为缓冲区。这也是俄罗斯绵延至今的文化基因。
苏联时期的加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