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试析秦代辽东郡的防务形势

维京晋州 2024-07-09 10:34:28
引言

辽东郡是大秦王朝的边陲之地,在秦与燕交战之时,辽东郡的局势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秦始皇则是在大秦王朝建立边陲之地后,开始了对边陲之地有了高度防御,直到大秦王朝二世建立边陲之地,才有了如今的局面。由此可见,辽东郡在秦王朝防御体系中的重要性。

一、搏取已扫地,翰飞尚凭凌

辽东郡原为燕秦所建,北面为东胡和匈奴,东面与朝鲜接壤,为秦朝重要的军事防御区域。在秦王朝一统天下的过程中,辽东郡曾是秦燕交战之地。就在两军对垒,你死我活的时候,辽东郡守军的情况却是岌岌可危。

对于燕国来说,辽东就是他们抵抗秦军的最后一道防线。 为了求得生存,燕人向北击溃了东胡,从建阳到襄平,千里之遥,修筑长城。以此为依据,燕国趁其强盛之时,“吞并了真番和朝鲜。”

于是,辽东郡东境再次向东挺进;以“置士卒,筑关塞”的方式,逐步完善了边疆的防御体系。

很显然,辽东郡是燕国的一个边陲之地,防御体系是伴随着他们的扩张而建立起来的,其中有长城,有士兵。燕将秦开,他在与东胡、朝鲜两国交战中,驻守有方,为辽东地区打下了良好的防御基础。

于是,在秦人攻入燕都的时候,燕王熙决定带着他的精锐部队退回辽东。由于西边有医巫山作为屏障,北边和东边有长城和关隘,南边有渤海,和齐国隔海而立,因此,他的军队并没有被灭掉。对秦国来说,辽东郡就是燕人的大本营。

《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秦国将领李信,在燕王熙、太子丹退守辽东时,燕太子丹被秦军追杀,躲到了衍水里。燕王喜听了代王的话,把太子丹给宰了。这一举动非但不能拖延时间,还给“秦复进兵来袭”的重压,把燕王逼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秦人攻燕是六国统一战略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秦王政20年(公元前227)起兵击退燕代联军,"破燕西易水";第二,公元21世纪(公元前226年),攻入蓟都,驱赶燕王到辽东。

第三,在公元25年(公元前222年),对燕国辽东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在辽东击败了燕王和他麾下的一支精锐军队,将燕国的西王和他的军队一网打尽,最终将燕国一网打尽。

在这段时间里,秦人平了新郑之乱,向魏楚发动了进攻;后来,秦派大将王南下,与齐交战,一举将其击溃。

可见秦人不急着攻下燕国的辽东,正合了秦人一统六国,各个击破的大计。燕秦两国在辽东开战,燕国虽然占据了辽东,却因为没有援军,被秦军打得落花流水。秦军从燕地向南方进犯齐国,并在燕地驻扎了一阵子。

秦军的进驻,使秦人对辽东地区的统治更加稳固。于是,秦人便从燕国手里夺下了辽东郡,并把历代燕国国王为之进行的防御和修筑都纳入了自己的囊中。

二、天方猎中原,狐兔在所憎

燕秦易君之后,辽东郡城的防御就从进攻转为防守,局势也因此缓和了不少。秦统一以后,整个辽东地区的防御格局,不再是秦与燕的军事对抗,而是把防御的重点转移到了秦朝的政治统治上来。

秦王朝废除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度,这是一种明确的、明确的、不分疆域的态度。秦朝的东北边,“东临海,西临朝鲜”。秦国灭燕后,设置辽东郡郡守、郡尉、郡监,推行秦法,使辽东郡成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秦始皇专政时期,秦王朝十分重视辽东郡的防御,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以消除辽东地区防御中的种种威胁。从国内来看,虽然秦朝已经将六国一网打尽,但六国的复国计划和百姓的反抗,还是对秦朝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魏略》记载:“畏秦袭之,略服属秦,不肯朝会。”

辽东郡的北面和东面,都是秦王朝的边境,既要防止燕人的势力重新集中起来,又要防止官员流落到其他地方去,以绝后患。秦始皇“收天下兵”,“迁咸阳十二万户富商于此”,27年“治驰道”,32年东巡碣石,“破城,决堤”,随后他多次到边疆刻石,以示对此地的重视。

上述措施在辽东郡的实施,既能对燕遗民起到有效的威慑与治理作用,又能消除辽东郡的割据危机,也便于辽东郡与内郡的联络,并为驻军人员、物资的运输提供了方便。

秦王朝在辽东地区设置了大量的军队,并不断强化对辽东地区的控制,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持秦王朝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一切,都使得辽东郡城提高了警惕。

从周边环境来看,秦人对辽东郡设防,都或多或少地使该区域的防卫形势更加紧张。而北方则是对秦朝造成巨大威胁的匈奴。秦始皇在32年(公元前215年)到北方进行考察,准备征讨匈奴。燕人卢生在《史记》中写到:“亡秦者胡也”。

卢生之言,并非无稽之谈,而是秦王朝对匈奴人的忌惮。秦始皇32年(公元前215年),秦王朝在6年后对匈奴发起了战争。秦国兵强马壮,不但占据了“河南地”,还利用这一优势,修建了一座关隘,。

“从临洮到辽东,绵延数万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北方防御体系。其中,辽东郡北路就是这一防御系统东部的起始点。

三、 伤哉六孱王,当此鸷鸟膺

朝鲜在秦灭燕后,臣属秦王朝,成为“辽东之地”。根据《魏略》的记载,秦始皇派遣蒙恬到辽东的长城,朝鲜人马上作出了反应:“恐秦袭,臣服于秦”。很显然,秦朝在辽东驻扎了大量的军队,修建了大量的长城,给朝鲜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秦王朝对辽东郡的防御措施,也是导致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守卫是够了,但仁慈却不够。从内陆征调驻军,到运输补给,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司马迁曾经说过,秦朝灭了六国之后,“人心不稳,伤兵不断。”

《淮南子·人间训》记载:“事或为之,适足以败之; 或备之,适足以致之。”

应该“安抚民心,抚恤孤寡,重修民风”。然而,长城上的奴隶,也无法忍受秦朝的严刑峻法。

再加上长城防线的延长和朝鲜“不肯朝会”等因素,对辽东郡守军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秦始皇时期,对外开疆扩土,对内过多的奴役,为辽东的防御带来了许多隐患,使得辽东郡的防御变得更加艰难。秦二世登基之后,仿照秦始皇的做法,东巡郡县。

这次对辽东郡的视察,又一次证实了这一地区在秦王朝防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秦二世在位期间,内乱加剧,秦王朝在第二次登基后便倒台了,辽东郡的防御也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秦王朝的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激化;秦二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仅杀死了太子扶苏,还残害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宗室成员,造成了“宗室振恐”。

秦国名将蒙氏,左丞相冯去疾,右丞相李斯,大将军冯劫,无一幸免。所以,“律法的惩罚一天比一天严厉,官员们都是危机四伏。”扶苏与蒙恬分别是辽东长城的监筑人与总指挥,在当地官员与驻军中都有很大的影响。

秦二世处死了他们,引起了群情激愤,同时也对辽东守军的军心造成了不小的打击,特别是引起了百姓对秦政府的怀疑,对辽东郡的守军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第二,秦二世大兴土木,征调民夫驻守边疆,激起民愤。

根据《史记·李斯列传》,秦二世时期,“筑阿房府,治直道和驰道,赋敛越来越多,边塞也越来越多。”

辽东郡位于边陲,驻守边陲的官员和驻扎的粮草都是从内郡运来的。而对于苦于劳作的黔首,辽东郡守备和转运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可以说,秦二世百姓苦不堪言,是造成秦国迅速灭亡的主要因素。

第三,对秦之战的爆发,使辽东郡守军的防御系统瓦解。《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和吴广起兵时,韩广称自己为燕国之主,从此燕国摆脱了秦朝的掌控。

在这场叛乱中,秦国的统治者再也没有余力来保卫辽东郡了。《史记·匈奴列传》中有一句话:“蒙恬之死,中国大乱,秦所徙之人,尽归边疆。”北方长城上的守军,都被逼得四散奔逃,辽东的边境便岌岌可危了。

结语

在秦二世的统治下,辽东郡守军的崩溃。秦人的统治集团,对臣子们的杀戮,不断的征兵,再加上反秦的运动,使得秦国的衰败更加严重。

参考文献:

《史记》

《淮南子》

《里耶秦简》

0 阅读:16

维京晋州

简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