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显著白牙?光明网呼唤监管介入

清扬君 2024-11-23 21:18:55

近日,光明网发表了一篇题为《挤掉牙膏里的“水分”,监管责无旁贷》的评论文章,直指牙膏市场上“三天显著白牙”等虚假宣传乱象,并发出强烈呼吁,要求监管部门迅速介入,对这一现象进行彻底整治。

牙膏,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口腔清洁用品,其质量和宣传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权益。然而,近年来牙膏市场的变化却令人咋舌。从过去的几块钱一支,到如今动辄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价格,牙膏已逐渐脱离了消费者心中普通口腔洗护用品的形象。伴随价格飙升的,是层出不穷的宣传乱象。一些牙膏产品大肆宣称具有各种神奇功效,涉嫌虚假、夸大宣传,让消费者直呼“刷不起”,更担忧自己的健康是否会受到损害。

为了迎合消费者对健康和美容的重视,牙膏厂商们不断在牙膏上“开发”新功能,如消炎止血、美白抗敏等。然而,这些所谓的新功能在医学上往往缺乏充分的实证效果支撑。一些牙膏企业为了走差异化路线、卖高价,不惜在营销上投入巨资,通过虚假、夸大宣传让消费者误以为某品牌的牙膏与众不同。消费者在购买这些高价牙膏时,往往是在为虚假营销买单,而非真正获得与价格相匹配的价值。特别是像“三天显著白牙”这样的宣传语,尤为引人注目。

实际上,许多宣称能快速美白的产品,并非真正的牙膏,而是将“械”字号的牙科藻酸分离剂违规当作牙膏来销售。这类产品本应按照药品的标准进行严格监管,虽然可能在短时间内显现出“白牙”效果,但它们并不属于日常使用的牙膏范畴。长期使用此类产品,很可能会对口腔黏膜、牙齿以及牙周组织造成伤害。这些商家不惜重金投入营销,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消费者误以为他们的牙膏具有独特之处,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某种心理需求。然而,消费者在购买这些高价牙膏时,往往是在为商家的虚假营销买单,而非真正获得了与价格相匹配的价值。他们利用消费者对美白效果的渴望,制造了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严重地误导了消费者。

这些虚假宣传的危害不容小觑。一方面,它们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让消费者在购买后发现实际效果与宣传大相径庭,从而产生失望和不满;另一方面,这些虚假宣传也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那些真正注重产品质量和功效的牙膏品牌难以脱颖而出。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虚假宣传的牙膏产品可能存在安全风险,长期使用可能对消费者的口腔健康造成损害。

《牙膏监督管理办法》的颁布为牙膏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该办法不仅清晰界定了牙膏的定义范围,还严格限制了牙膏产品在宣传中对于防龋、抑制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的宣称。然而,要确保这一法规真正得以贯彻执行并发挥实效,监管部门还需进一步强化执法力度,加大监管力度。唯有让违法违规者切实承担应有的法律后果,方能有效遏制牙膏市场的混乱现象,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光明网评论员指出,尽管在传统电视广告等渠道,牙膏产品的宣传或许因管理规定而有所收敛,但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场景中,虚假、夸大宣传的现象依然屡禁不止,甚至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扭曲现象。那些热衷于虚假、夸大宣传的牙膏产品,往往标价高昂却销量激增;而那些诚信经营、定价合理的牙膏品牌,反而可能因不符合某些消费者的“期望”而被边缘化,被视为“过时”或“不满足需求”。

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形成,企业、平台及监管部门均难辞其咎。其中,监管部门严格依法执法,督促企业和平台规范运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期待每一次的媒体曝光都能成为推动监管部门积极行动的“催化剂”,促使相关部门迅速响应,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从而避免消费者既花费冤枉钱又损害自身健康的悲剧发生。

光明网的呼吁无疑具有深远意义,它强调监管部门作为市场秩序的重要守护者,必须积极出手,对牙膏市场中存在的虚假宣传现象进行严厉整治。与此同时,这也提醒广大消费者需时刻保持警觉,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在选购牙膏产品时,消费者应当细致阅读产品说明与成分列表,从而准确了解产品的实际功效及适用情况。面对那些宣传夸大其词、效果难以证实的牙膏产品,消费者应保持清醒头脑,切勿盲目跟风消费。

0 阅读:8

清扬君

简介:日化财经资深评论员、媒体人、日化行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