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山东兵王赵宗刚在2017年退伍转业后进入了一家锅炉厂工作,然而,仅仅半年后,他就被部队紧急召回。
没有片刻犹豫,赵宗刚当即放下手中的一切,内心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责任感,他知道,他属于军营,那里才是他真正的归宿。
为何部队要召回一个已经转业的厂长?赵宗刚又拥有怎样的特殊本领,能够让部队在关键时刻想到他?
信源:召回!退休的一级军士长重返部队! 中国军网2020-08-17
梦想的种子
1968年,赵宗刚出生在青岛的一个普通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家境并不富裕,因此,童年的赵宗刚很早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然而,贫困的生活并没有磨灭他心中的善良与热情,他乐于助人,经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小小的善举总能让他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满足。他坚信“勿以善小而不为”,这种信念也贯穿了他之后的人生。
在赵宗刚的童年记忆里,那些抗战老兵的故事总是让他心潮澎湃。老兵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崇敬的种子,也让他对军人这一职业充满了向往。
一颗参军的梦想种子,就这样悄悄地在心中生根发芽。
除了对军人的憧憬,赵宗刚从小就对机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喜欢拆卸各种物品,探索其内部构造,每当看到有人修理电视机、自行车等,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在一旁观察,仿佛要将每一个步骤都刻在脑海里。
这种对机械的痴迷,为他日后成为“铁甲神医”埋下了伏笔。
父母希望赵宗刚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尽力供他上学。然而,中学毕业后,赵宗刚毅然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因为他心中的从军梦想已经愈发强烈,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军装,投身军营。
一部关于坦克兵的电影,更是点燃了他心中的激情,成为一名坦克兵,驾驶着钢铁巨兽驰骋沙场,成了他最大的愿望。
看到儿子如此坚定,父母最终尊重了他的选择,支持他去追逐自己的梦想。1986年,18岁的赵宗刚告别家乡,踏上了军旅征程,他的人生也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军营的向往,这个曾经的懵懂少年,即将在部队的熔炉中接受历练,开启一段充满挑战与荣耀的军旅人生。
军旅生涯的起点
怀着成为坦克兵的梦想,赵宗刚满怀期待地加入了装甲团,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他并没有直接被分配到坦克连,而是成为了一名炊事班的士兵。
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厨房里忙碌,与锅碗瓢盆为伴,这与他想象中的军旅生活大相径庭,巨大的落差让他感到失落和迷茫。
然而,赵宗刚并没有因此消沉,他很快调整心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炊事班的工作中,他明白,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应该尽职尽责,为部队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炊事班的日子里,他不仅练就了一手好厨艺,还以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和热情开朗的性格赢得了战友们的喜爱和领导的赏识。
一段时间后,赵宗刚被调到仓库,成为一名仓库管理员。面对新的工作,他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从零开始学习,很快便将仓库管理得井井有条。
他的出色表现再次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命运总是眷顾那些努力付出的人。由于在各个岗位上都表现优异,赵宗刚最终被调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坦克连。
那一刻,他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他知道,自己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进入坦克连后,赵宗刚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和学习中。除了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和专业的坦克驾驶训练,他还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坦克的构造、原理和维修知识。
他知道自己学历有限,基础薄弱,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弥补不足,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坦克兵。
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夜以继日的理论学习,赵宗刚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对坦克的热爱,逐渐掌握了驾驶坦克的技巧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他不断挑战自我,在各项考核中均名列前茅,最终成长为一名杰出的装甲尖兵。
实现梦想的喜悦,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也更加热爱这身军装。
然而,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将赵宗刚推向了另一个方向,一个他从未预料到的领域,而正是在这个领域,他创造了更大的辉煌……
在一次重要的军事演习前夕,赵宗刚驾驶的坦克突然出现了故障,怎么也启动不了。时间紧迫,演习迫在眉睫,部队里的维修人员又少之又少,如果等待专家前来维修,势必会耽误宝贵的训练时间。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大家焦急万分,一筹莫展。赵宗刚也深感无力,他知道,对于一支装甲部队来说,维修保障至关重要,只有确保装备的完好率,才能保持部队的战斗力。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赵宗刚脑海中浮现:他决定加入维修连队,学习坦克维修技术,为部队的装备保障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个决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战友们都为他感到惋惜,觉得他不应该放弃在坦克驾驶方面取得的成就,就连连长也极力挽留。
然而,赵宗刚心意已决。他深知部队的实际需求,也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
他毅然放弃了已经取得的成绩,义无反顾地来到了维修连队,重新开始学习。
在维修连队,赵宗刚仿佛回到了儿时,他对机械的热爱再次被点燃。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维修知识,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每一个零件,每一个步骤,他都认真研究,反复琢磨。
他废寝忘食,经常学习到深夜,笔记堆积如山。
老师傅们也被赵宗刚的勤奋和执着所感动,他们倾囊相授,将自己多年的维修经验传授给他。他们相信,这个年轻人一定会在维修领域大有作为。
果然,赵宗刚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他以惊人的速度掌握了坦克维修技术,从一个忙前忙后的“学徒”,迅速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维修师傅。
他对坦克的内部结构了如指掌,各种零件的名称、功能、运作原理,他都能倒背如流。
更令人惊叹的是,赵宗刚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维修技巧——“听诊”,就像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人一样,赵宗刚可以通过聆听坦克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运转的声音,判断故障的类型和位置。
这种“神乎其技”的本领,让其他维修人员叹为观止,也让他赢得了“铁甲神医”的美誉。
除了“听诊”,赵宗刚还不断创新维修方法和技巧,解决了许多棘手的坦克故障,为部队的战斗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不仅自己成为了一名顶尖的维修专家,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其他维修人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维修人才,深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凭借着在维修领域的突出贡献,赵宗刚在退休前被授予一级军士长军衔,这是对他多年来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的最高肯定。
退伍与回归
2017年,赵宗刚光荣退休,离开了奉献了大半生的军营。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他选择在家乡的锅炉厂担任厂长。
尽管离开了部队,但他对军营的思念却从未停止,部队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都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里。他时常梦回军营,梦中依然围着心爱的坦克忙碌,仿佛从未离开。
然而,他与部队的缘分并未就此结束。就在他退伍半年后,部队换装了新型装甲车,这些新装备的技术复杂程度远超以往,部队现有的维修人员难以应对。
关键时刻,部队领导想到了赵宗刚,这位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铁甲神医”。
一个电话,将赵宗刚从平静的退休生活中召回。接到电话的那一刻,他激动万分,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部队的请求。
他知道,部队需要他,国家需要他,他义不容辞。
回到熟悉的军营,赵宗刚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带领年轻的维修人员学习新装备的构造和维修技术,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倾囊相授。
他不仅传授技术,更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他们明白作为一名军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排除故障,赵宗刚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装备故障诊断方法——“五大法宝”:听、看、摸、闻、问。
“听”,即仔细聆听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运转的声音,判断是否有异常响动;“看”,即观察仪表盘上的各项数据,以及机械部件的磨损情况。
“摸”,即用手触摸部件表面,感受温度、震动等信息;“闻”,即闻气味,判断是否有部件过热或漏油的情况。
“问”,即询问驾驶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以及装备的使用历史等。
这“五大法宝”看似简单,却凝聚了赵宗刚多年的维修经验和智慧,能够帮助维修人员快速准确地找到故障原因,提高维修效率。
除了在维修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赵宗刚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在一次军事斗争准备的大练兵活动中,他研制出了一种多功能野战折叠组合支架,可以用于多种车型的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箱的拆装,具有携带方便、功能多样、成本低廉等优点,受到了上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扬。
笔者认为
赵宗刚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老兵重返军营的感人故事,更是一个军人对国家和军队的无限忠诚和奉献的生动写照。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退伍不褪色”,什么是“若有战,召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