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首富何巧女给美国捐95亿,不给中国员工发工资,如今卖房还债

墨色染青天梦 2024-12-12 10:08:42

文/编辑:兔酱漫娱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曾经的“园林女王”、“浙江女首富”何巧女,如今却深陷泥潭,难以自拔。

她所持有的东方园林股份再次被被动减持,名下房产也接连被拍卖。

曾经的亿万身家似乎已化为泡影,取而代之的是巨额债务的沉重压力。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女企业家,一步步走向如今的困境?

幼年经历与创业初期

何巧女并非含着金汤匙出生。

1966年,她出生在浙江武义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家中兄弟姐妹五个,一家七口人挤在三十平米的小屋里,与猪同住,连遮风挡雨都成奢望。

童年时期,贫穷和饥饿是她挥之不去的记忆,甚至连一双完整的鞋子都穿不上,只能与兄弟姐妹轮换着穿。

然而,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这个小山村,也吹进了何巧女一家。

她的父亲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开始种植苗木,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因此得到了改善。

这段经历,不仅让何巧女一家摆脱了贫困,也潜移默化地在她心中种下了对植物的热爱和对商业的兴趣。

18岁那年,何巧女考入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设计专业,这为她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杭州市园林局,捧上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

然而,安稳的工作并没有消磨她心中的创业激情。她不甘平庸,毅然辞职,准备出国深造。

可惜事与愿违,留学计划最终未能成行。无奈之下,她回到家乡,帮助父亲打理苗木生意。

1990年,何巧女跟随父亲前往北京参加亚运会盆景展销活动。这次经历,成为了她人生的转折点。

她发现,外国人对中国盆景非常感兴趣,而国内的办公场所却普遍缺乏绿植装饰。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海中萌生:将绿植鲜花销售或出租给各大公司。

说干就干,何巧女租下了母校的一间温室,开始培育和销售盆景,并提供上门打理和维护服务。

凭借专业的知识和周到的服务,她的生意很快红火起来,京广中心、新世纪饭店、国贸中心等大型企业都成为了她的客户。

除了盆景销售,她还开展了花卉批发业务,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和经验。

早期商业挫折与转型

初尝创业成功的喜悦,何巧女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然而,命运却给了她当头一棒。

她聘请的一位经理,卷走了公司购买花苗的巨款,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何巧女措手不及,许多合同被迫终止,大客户也纷纷流失。

雪上加霜的是,心急如焚的何巧女听信谗言,将仅剩的资金投入到矿产生意中,结果血本无归。

合伙人纷纷离去,债主也上门讨债,何巧女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在最艰难的时刻,何巧女并没有放弃。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为一家房地产公司送花,并被公司老总邀请为别墅项目设计园林景观。

这个订单,成为了她绝处逢生的转机。

为了抓住这次机会,何巧女全身心投入到项目中,亲自带领工人在现场进行设计和施工,力求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她严格执行“716”工作标准,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小时,以惊人的毅力和决心,将楼盘的绿化打造成了最大的卖点。

御园别墅项目的成功,让何巧女一鸣惊人,濒临破产的东方园林也因此起死回生。

随后,她又承接了御园二期、三期项目,并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和口碑。

1996年,何巧女承建了东方广场的景观工程,这标志着她正式完成了从盆景租卖到房产园林的转型。

借着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东方园林迅速崛起,包揽了北京近半数外销楼盘的园林绿化项目,创造了千万营收。

事业的成功,也激发了何巧女有更大的野心和抱负。

东方园林的上市之路与二次危机

2000年,何巧女开始为公司上市做准备。

她雄心勃勃,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成立了13家分公司,业务范围覆盖了深圳、上海、重庆、大连等多个城市。

她还高薪聘请了大量技术人才,团队规模迅速扩大。

然而,2001年下半年,股市风云突变,东方园林的盲目扩张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管理混乱,资金不足,工程质量下降,各种纠纷和官司接踵而至。

上市计划被迫搁浅,何巧女再次陷入困境。

面对危机,何巧女当机立断,撤销了所有分公司,成立清算组追讨货款,并大幅裁员.

以断腕求生的勇气,带领公司走出泥潭。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将公司业务从问题重重的房产园林转向市政园林。

在这个关键时刻,何巧女获得了两个重大项目:奥运会配套项目和苏州工业园区项目。

这两个项目的成功,让她再次翻身,并奠定了在市政园林领域的领先地位。

首都机场T3航站楼景观带、鸟巢周边景观带、苏州金鸡湖大酒店国宾馆等标志性项目的园林景观,都出自何巧女及其团队之手。

吸取了上次上市失败的教训,何巧女在第二次冲击上市时更加谨慎。她不再盲目扩张,而是注重资金管理和团队建设。

她仍然关注全国市场,但只成立了两个区公司,并设立了总部事业部,广招人才,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授权。

这种稳扎稳打的策略,加上何巧女对“正道”的坚持,让她在低谷徘徊三年后迅速重振旗鼓.

并在2009年11月27日,成功带领东方园林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园林第一股”。

PPP模式的诱惑与最终的败局

东方园林成功上市后,何巧女并没有停下脚步。

她敏锐地察觉到PPP模式的兴起,并将其视为公司发展的新方向。

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由政府下订单,民营企业负责项目建设和运营。这种模式看似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但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从2015年到2018年,东方园林在PPP项目上大展拳脚,承接了大量水环境治理等环保领域的项目。

四年间,公司中标113个PPP项目,中标金额高达1693亿。

何巧女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一度超过300亿,她不仅获得了“PPP女王”的称号,还坐上了浙江女首富的宝座。

然而,PPP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项目前期需要企业垫付巨额资金,而回款周期却非常漫长,这给企业的资金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以2017年为例,东方园林16个PPP项目的收入为42.25亿,但最终回收却不足60%。

为了维持项目的运转,企业不得不不断融资,这使得东方园林的债务越积越高。

此外,2016年开始,国家对融资项目的监管趋严,地方政府的PPP项目支出也受到限制,金融机构也纷纷收紧银根。

2018年,东方园林的资金链终于断裂。

公司发行的10亿债券,最终只有5000万被认购,这直接导致公司股价暴跌,并被迫停牌。

债主纷纷上门讨债,银行也开始催收贷款,何巧女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慈善”与“诈捐”争议

在东方园林陷入困境的同时,何巧女的高调慈善行为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2015年,她宣布捐出价值29.27亿的东方园林股份,用于支持国内环保事业,并因此登上了“中国捐赠百杰榜”榜首,被誉为“中国女首善”。

2017年,她又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会议上宣布,将捐出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5亿)用于保护濒危野生动物,赢得国际赞誉。

然而,随着东方园林的资金链断裂,何巧女承诺的巨额捐款却迟迟未能兑现。

据爆料,她承诺的各项捐款总额高达180亿,但实际捐赠的金额却只有4亿不到。

就连那备受赞誉的15亿美元捐款,也被证实查无此事。

一夜之间,何巧女从“中国女首善”变成了“诈捐”的代名词,网络上充斥着对她的质疑和谩骂。

有人指责她崇洋媚外,有人质疑她捐款的真实性,还有人批评她不顾国内的扶贫事业,却将巨资捐给野生动物。

为何巧女会做出如此前后矛盾的行为?

或许,在投入PPP项目之初,她对未来的发展过于乐观,认为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最终实现宏伟目标。因此,她才会不断承诺巨额捐款,以提升自己的声誉和影响力。

然而,现实却给了她沉重一击,疯狂扩张带来的巨额债务,让她无力兑现承诺,最终落得个“诈捐”的骂名。

何巧女的性格特质

何巧女的创业史,展现了她敢打敢拼、屡败屡战的坚韧性格。

她出身贫寒,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一步步走向成功。

她经历过两次重大危机,却都能够重新站起来,并最终带领东方园林成为行业巨头。

然而,何巧女也存在着明显的性格缺陷。

她过于自信,甚至有些自负,对风险预估不足,在PPP项目上盲目扩张,最终导致了公司的败局。

她富有理想主义色彩,渴望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企业家,但却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

一位曾经的员工曾感叹:“如果何总步子放慢一点,东方园林将会是一家伟大的企业。”

这句话,或许是对何巧女最好的评价。

她拥有成为伟大企业家的潜质,但却因为自身的性格缺陷和决策失误,最终错失了良机。

警示与启迪

何巧女的兴衰史,给当下的创业者带来了深刻的警示。

在商海沉浮,机遇与风险并存,成功与失败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创业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量力而行,审时度势,切勿盲目扩张,忽视风险控制。

同时,何巧女的经历也引发了人们对“成功”的反思。

商业成功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更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企业家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不是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换取一时的辉煌。

何巧女的故事,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创业故事,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商业案例。

她的成功和失败,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反思,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走出一条更加稳健和可持续发展的创业之路。

参考信息来源

环球网——一个中国女人捐了15亿美元 国内居然没什么人知道

钱江晚报——钱江晚报:海外捐款近百亿,也是一种软实力

经济网——女富豪何巧女“获救记”

智通财经——东方园林(002310.SZ)股东何巧女被动减持2799.53万股

0 阅读:0